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管理核心论文 > 项目管理职称论文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项目管理职称论文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6-29

  摘要:改革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建设项目工程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工程施工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人员问题、设备问题、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质量,安全,设备养护,人员管理

  一、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一)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性行业,投入劳动力众多,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这使得工民建筑施工管理混乱,事故层出不穷。另外,施工企业不能有效地使用各种人力资源,发挥相关各方面人员积极性,不能通过组织确定分析角色、责任和相互关系。

  (二)机械设备保养不善

  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负荷变化频繁,而且经常在恶劣环境中工作,还要野外停放,机械设备各部件经常受摩擦、冲击、扭转、振动和剪切力的作用,并遭受自然环境较严重的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内部和外部的工作条件不断变化,结果必然使磨损加剧、性能变差和消耗增加,然而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存在不及时进行技术保养作业的问题,使机械设备发生非正常损坏,影响作业效率和使用效益,严重的还会造成机械和人身事故。

  (三)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没有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开发商、建筑商片面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施工技术不高,施工现场缺乏管理等问题,引起工程质量通病。

  (四)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问题。施工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工单位只注重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并未把施工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管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流于形式,每年也就是开两次安全会,对于工地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只观表面现象,没有落实到底;(对于政府主管部门的不作为是不是不要写的那么直接?)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严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二、建设项目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施工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员管理首先要做好人员的选择使用,根据人员的的特长、经验、技能对人员进行工作分配,让每位人员都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工作。

  人员管理要建立员工激励体系,员工激励体系的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具体可以从优化员工工作环境、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建立考核与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

  对员工进行施工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技能和质量意识,推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项目部的技术进步,确保施工质量,培育竞争优势,以赢得市场竞争。

  (二)注重机械设备保养

  明确职责搞好机械的保养。为使保养真正落到实处,应当把保养内容表格化,并纳入操作人的职责范围进行考核,增强其责任心。同时规定机械修理时,操作人员应跟随机械修理工参与修理。操作手跟随修理工一起修理自己操作的机械,可以减少修理工的工作量,压缩现场修理人员的数量,还可以及时发现平时使用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机械内部结构,丰富修理知识,提高故障的诊断水平。

  重视技术保养。机械设备技术保养是对机械设备进行“消沾”、“紧固”、“润滑”、“调试”、“防腐”的十字作业,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技术保养不是简单的“打黄油、换润滑油”,而是根据机械设备隐含着的戒表现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中击、剪切损坏等情况,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系统、机构、总成、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判断出异常损坏的原因,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并对保养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更趋于合理有效。同时总结出机械设备各部件磨损、损坏规律,为合理订购配件、有计划地安排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结果的关键内容,因此应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将施工项目的质量风险在开工前就降至最低。

  2、重视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属于质量控制中的事前控制,对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施工方案确定之后,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结合施工工序、方法以及技术措施等因素,避免出现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计划与原计划出现较大变化;二是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甚至室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工程质量检查

  工程质量检查一般采用现场生产工人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其依据为国家或部门办法的工程施工验收及验收规范、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料进场、各施工单位工序构配件的生产到工程竣工等全过程都必须在现场项目施工中进行质量检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一般可采用指令文件控制、驻地监督控制、实验控制、测量控制、利用支付手段控制等手段来进行

  4、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1)加强对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的改进,做好安全控制

  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是确保项目安全管理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切实认真履行各级各部门各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尽职尽责,方可保证生产安全。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方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最终保证生产安全,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并承担组织、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好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工作,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表;一切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生产的内容,分别通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要与项目安全管理部门签定安全协议,向项目工程做出安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

  2、加强安全意识与技术措施

  采用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其中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既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措施的设计和制定,又要确保其实施,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得当,就会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排除,防患于未然,变有害作业为安全作业,确保安全施工

  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组织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加强安全检查与考核,发现安全防护的薄弱环节,检查执行安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状况,工人的劳动条件是否安全等。从而解决问题,进行改进,推广经验,提高安全施工水平。

  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高人员、机械、质量、安全的管理水平,杜绝建设工程质量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晓红, 杨再红.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与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05) .

  [2]张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讨与剖析[J].建筑机械,2006,07(上半月刊).

  [3]王盛.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体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3.

  [4]管振祥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安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5] 徐方.工程施工项目现场优化管理及施工现场机设的控制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9) .

上一篇:人力资源论文发表如何创造效益

下一篇:建筑工程职称论文施工质量管理的论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