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核心论文 > 公路工程论文发表测量与施工问题探讨

公路工程论文发表测量与施工问题探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01

  摘要:测量放线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术工作,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针对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重要性,阐述了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深入探讨了道路施工阶段控制点放样、细部点的坐标计算和点位测设方法,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公路,工程测量,施工放线

  前言

  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给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公路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对公路控制点进行恢复和复测、对公路中线、水准点及中桩高程进行复测及路基边桩的测设放样和竖曲线的测设等。

  一、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任务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它可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它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是建筑施工的先导,并直接关系到施工工作的速度、精度。可以说,只有保证了测量工作才能够谈其他的质量控制手段。

  在交通土木工程中,工程构造物主要指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及其附属构造物和排水构造物。在路基施工前,通过测量放样确定路线中线桩、公路用地界桩、路堑坡顶、路堤坡脚、边沟等构造物的施工位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测量放样对工程构造物外形几何尺寸进行控制和检测,及时修正偏差,以准确体系设计意图,在工程竣工后,通过测量队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实践证明,精确地测量放样能准确控制施工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

  二、对公路控制点进行恢复和复测

  施工时,往往有一部分勘测时所设的交点桩或转点桩被破坏或丢失,所以应用全站仪对已破坏或丢失的桩进行恢复和复测,在复测过程中应对距离、角度、三维坐标进行认真复核,发型误差较大时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请原勘测单位派员到现场指点核对。

  对于高等级公路,一般应沿路线方向布设一条新的控制导线,布设的新导线一般应与原来的控制点(交点、转点)进行联测,构成附和导线,联测一方面可以获得必要的起始数据——起始坐标和其实方位角;另一方面可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校核。

  三、对公路中线进行恢复和复测

  从路线勘测到开始施工这段时间里,往往会有一些中桩丢失,故在施工之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恢复工作,并对原来的中线进行复核,以保证路线中线位置准确可靠。恢复中线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与路线中线测量方法基本相同。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一定要注意好下面两点:

  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m,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

  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施工中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在道路的每一条直线段上,至少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近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和观测。

  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的确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耗费时间较多,因此在一次精确放线以后,对曲线段的边桩中有代表性的桩位也应设置护桩,这样可减少重复测量工作,减少测量工作量。

  四、校对及增设水准点

  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闭合差不得超限,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设计单位交付的水准点一般是几个月前设置。这些点位处于野外很容易被人为撞动或因地面自然沉陷而发生变化,所以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复核。水准点增设相隔距离一般为150-200m,以测高不加转站为原则,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交的水准点毕业,如一个工程分几个阶段,还要与相邻标段的水准点闭合,闭合差不得超限。

  五、路基边桩的放样

  路基边桩放样的准确、及时,是路基施工的必要条件,也是降低路基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路基放样,可以结合复核工程用地、以及复核工程量进行,具体做法:

  根据路基设计文件,对路基设计里程、以及需要增设的里程,进行原地断面复测,并作好原地面断面图,作为复核地界、核对工程量、放路基边桩的基础资料。根据设计文件:路基面设计高程、路基面设计宽度、排水设施、挡护设施设计尺寸、加设平台高度、宽度、各级边坡坡率;增设断面里程,进行设计断面绘制。例如:

  复核工程用地工作,是根据各绘制好的路基断面图,量取地面线与设计线交点至路基中线的距离,与工程用地宽度进行比较,如距离大于设计用地宽度,查清原因,应及时上报办理用地补征手续,确保路基施工及时放样,争取施工时间,避免施工机械进场补征用地、拖延施工时间、增加施工成本。

  复核路基工程量,用绘制好的断面图量取断面积,根据里程,用平均距离法计算工程量,与设计数量核对,差距大即时上报,未批复前暂缓施工。

  一般情况路基边桩放样及施工过程的步骤如下:

  (1)根据各里程绘制好的路基断面图,量取地面线与设计线交点至路基中线的距离;(2)根据各绘制好的路基断面图,量取地面线与设计线交点至路基面的高差,计算出该点设计高程;(3)根据放样断面里程、图上量得宽度,放出图上地面线与设计线交点地上位置,并测出该点实测高程;(4)计算出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高差,再用设计边坡坡率,计算出调整距离,在路基断面方向进行调整;(5)检查所放边桩是否正确:测出调整好的桩位高程、坐标,反算出该点到线路中线的宽度,并根据该宽度、路基设计坡率,计算出高程,再与测出调整好的桩位高程比较,相一致即为开挖边桩。

  六、竖曲线测设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折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ι1­­和ι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ι1­­-ι2,其中ι1­­,ι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当ι1­­-ι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ι1­­-ι2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结语

  测量放线是公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只有利用精度符合标准的几何数据,才能精确地测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施工,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周义乾.浅谈公路施工测量[J].才智,2012,23.

  [4]曹远玲.对公路施工放样测量基本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1,6.

  [5]刘雪娟;孙彦军.浅谈公路工程中的施工测量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3.

上一篇:矿业论文发表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工艺

下一篇:建筑工程论文发表地基基础与钢框架结构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