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管理核心论文 > 城市规划评职浅析寒地城市冰雪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评职浅析寒地城市冰雪景观设计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06

  摘要:冰雪景观是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尤其对北方寒地城市的冬季旅游起到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首先对寒地城市冰雪景观作出概念性阐释,并通过对冰雪资源的分析,总结其冰雪景观特点,进而提出寒地城市硬质和软质空间冰雪景观营造策略,以期发挥冬季冰雪景观的艺术潜力。

  关键词:寒地城市,冰雪景观,设计策略

  1寒地城市冰雪景观相关概念

  1.1 寒地城市

  寒地城市也称冬季城市、北方城市,是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所定义的较为模糊的概念,是指冬季寒冷、降雪量大、冻霜较长的城市,主要在北美、亚洲、欧洲等纬度大于40度的地区。它具有五个基本的气候特征,即:1)气温低于0℃;2)以雪的形式降水;3)日照较少,白昼较短;4)前3项持续时间长;5)季节变化明显[1]。我国寒地城市分布广阔,主要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河套以东地区为主,如:哈尔滨、沈阳、海拉尔、牙克石等城市。这些城市冬季寒冷、气候恶劣,需要通过冰雪景观的有效设计,调动整个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品牌形象,增加经济收入。例如,哈尔滨每年举行的国际冰雪节,融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科技于一体,成为国内外冰雪盛宴,其闻名程度已同日本、加拿大、挪威共成为国际四大冰雪节。

  1.2 冰雪景观

  冰雪景观是指在冬季城市中,在秋、冬季节温度在零度以下,以冰雪为元素,自然形成或人工设计的景观。冰雪景观将雕刻、绘画、园林、规划等艺术为一体,结合美学、生物学、形态学、设计学等多学科观赏角度和设计手法,以突出冰雪景观的独特魅力为重点。冰雪景观通过多种形态向人类展现,主要有冰川、流冰、雾凇、冰雕、雪雕、冰灯等。

  冰川有大陆和山岳冰川之分,受压力和重力流形成,多位于终年冰封的山脉或两极地区。流冰是在河流或海洋中,冰块随水向下游流动的一种现象,多发生在低温条件下的江水和海水之上,在风的作用下,有时冰块会相互粘合、堆积,形成流冰山脉,最终将水面封印。雾凇在北方也称树挂,以雪和冰的形态出现,蓬松的雪挂受潮气影响多依附在树枝上。冰挂为积雪随环境温度升高而融化,顺流滴下慢慢形成冰柱,多出现在建筑屋檐下。冰雕为人工雕刻而成,通过圆雕、浮雕和透雕方法,将冰块雕刻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品。雪雕以雪为原材料,通常运用圆雕和浮雕手法,白天阳光照耀下洁白纯净,夜晚配以灯光独特璀璨。冰雪景观其独特魅力为城市增添冬季魅力,成为旅游利用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受到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2 冬季城市冰雪景观特征

  2.1 气候性

  冬季城市冰雪景观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即冰雪景观的气候性和季节性,除了南极和北极常年有冰雪覆盖外,一般为北方城市11月-3月之间,这段时期雪量大、温度低、雪期长、厚度大,是欣赏和制作冰雪景观的最佳时间,但这段时间城市受到气温的影响,植物种类单一,并且人们外出活动不便,这些原因使得冰雪景观较为孤立,与其它环境要素缺少配合,与其它季节性植物也相对脱节。要创造更好的冰雪景观,就要重视当地的气候因素,使其适应北方城市寒地气温,化不利条件为有利的因素,重视并调动起其它相关的条件要素,更好地为城市冰雪景观形象服务。[2]

  2.2 地域性

  冰雪景观发生的区域多位于纬度40度以外、地理位置相对稳定的城市,其属于温带和寒带,这种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景观四季分明,冬季冰雪资源丰厚,雪质松软,是欣赏冰雪景观的最佳地点,尤其是东北地区,其冰雪景观营造条件更是优越。冰雪以水的不同形态展现在人类的面前,人们通过五官感觉与之互动,感受冰雪世界的美景。冬季城市的冰雪资源以年为周期,大多是在道路、广场等城市主要节点和公园、郊区等固定区域展现的景观形态,是冬季城市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景观无法达到可持续性的保护和利用,存在时间较短,每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重新建设。且冰雪景观的参与性较差,慢慢已无法达到当今游客的休闲需求。

  2.3 艺术性

  冰雪景观的艺术性可看见、可触摸、可感知,或晶莹剔透,或冰晶玉洁,或洁白如玉,或五彩缤纷,美景美不胜收,人在其中,宛若仙境。人们也常以冰雪比喻人的高尚品格,如光明磊落、忠贞高洁等,像它在辽阔的平原为我们展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气概,它在白雪皑皑的山间为我展现静谧淡雅。正是这种对于冰雪景观的崇拜与热爱,对于人格的提升和塑造,使冰雪文化渐渐发展起来,以冰雪为主题的文化庆典,呈现出多次多彩的艺术风格,意境营造交相辉映,人们借此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

  3 冬季城市冰雪景观设计策略

  3.1 城市硬质空间冰雪景观设计

  城市的硬质空间主要包括广场、道路、建筑等需要建筑材料建设,存留时间长,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场所。寒地城市冬季路面积雪融化之后,容易造成路面污染和行人的不安全。在道路的冰雪景观设计中,保证路面洁净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范中道路纵坡小于8%的要求,利用自然的树挂与本土植物相配合,营造出清新高雅的白绿色道路景观。广场被誉为“城市的会客厅”,可见其重要程度。冰冷单调的场景使寒地城市冬季广场利用较少,广场上的铺装应考虑质感粗糙,弹性耐磨的防滑材料。并且点缀暖色系铺装,亮色小品,克服广场冬季苍白的冰雪景观。建筑也可看成城市雕塑,它兼具审美性和功能性,建筑布局应增强日照小时,挡住城市主导寒风,建筑形式应与冰雪景观配合,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并利用檐口的冰挂和屋顶的雪层,营造垂悬飘零、皑皑白雪的美感。

  3.2 城市软质空间冰雪景观设计

  城市的软质空间是指以水体、冰雪、植物、颜色、灯光等元素所营造的场所,水代表灵性和智慧,而寒地城市的水体利用较少,主要以夏季的喷泉、水系为存在形式,到冬季大多处于不利用的萧条状态,在设计中应将水体的夏季景观和冬季景观结合起来,例如大片面积的广场可浇成冰面,作为滑冰场。运用盐的结冰点低将水、盐混合,用冰块和流动的盐水砌成冬季喷泉、潺潺小溪。

  寒地城市冬季植物景观单调,色彩单一,在设计中可采用常绿植物和落叶乔木,冬季在树干涂上或包裹较有艺术感的绘画,即可作为冬季防冻措施,也可营造亮丽的冰雪景观。冬季城市颜色以白为底色,应点缀鲜艳明亮,富有韵律感的色调,例如,哈尔滨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城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红砖绿瓦的圣索菲亚教堂,木头原色的俄罗斯木刻楞,墨绿色的雕塑小品,暖黄色的城市色调,使冬季的哈尔滨雅洁明快,五彩缤纷。

  灯光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营造手段,好多城市将建筑夜景效果图作为工程审批必备材料之一,灯光的科技效果使冰雪景观在夜晚也可发出闪烁灿烂的光辉。在设计中,根据冰雪景观所处的环境和主题特色运用相应的颜色打造,营造恍如仙境的冰雪奇观。例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雕弥勒,精湛的雕刻手法,从下向上打造灰黄的灯光,配以佛教音乐,使处在此地的游客不觉地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威严和崇高。

  结论

  寒地城市冰雪景观艺术营造的重要策略是将周围环境要素相互配合恰当,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将寒地城市冬季的恶劣环境转化为陶冶情操、感悟自然的美好场所,提高寒地城市冰雪景观设计的持续性和特色性。

  参考文献:

  [1]刘德明.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995.3-12.

  [2]姚蕾.中国北方冰雪特色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2008:14

上一篇:城市规划论文发表城郊旅游景区规划研究

下一篇: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