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8-04-04
依托历史为基础的学校课程,发挥京剧传统资源的人文价值,是对“艺术入门”背景下多学科合作,充分探索人文艺术价值的有效探索,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京剧论文。
本文将从《京剧人文》校本课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阐明如何依托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来丰富和加深传统京剧艺术的人文渗透,以弥补京剧艺术课的不足。
一呈现京剧中的历史,彰显传统的人文价值
京剧的故事、思想和情感是整个京剧艺术的灵魂。虽然京剧中的历史剧本充满文学色彩,但其中所蕴含的基本价值倾向和思想观念却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因此在课程开发中剥离出其虚构的故事情节,着重凸显隐藏在剧本故事当中的人文价值,是此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传统京剧剧目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价值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古人追求超越自我、规范世道和向往真、善、美的内心表达。本课程首先通过分门别类来提炼主题,接着对同一主题下的几个剧本剧情进行深层次品鉴,来分析剧本中人物言行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价值。第一类:倡导以国家为重,文武协力的人文价值。主要的代表剧目有:歌颂蔺相如以国为念、隐忍退让的《将相和》。第二类:追求伸张正义,实现人间公正的人文思想。主要代表剧目有:歌颂清官包拯不畏权势,以秉公执法为民申冤的《秦香莲》。第三类:歌颂坚守诚信,注重道德使命的人文气节。主要代表剧目有:歌颂为保主人血脉延续而大义灭亲的《赵氏孤儿》……通过展示传统京剧剧目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学生以通读文本、与同学探讨交流以及与老师对话的方式来品鉴蕴含在剧本当中的传统人文价值,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思考:古代此种人文价值从何而来。并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同时,联系到现代社会种种人文价值缺失的现象,使学生思考,我们应当在传统京剧人文价值中汲取怎样的智慧?
二感受京剧人的时代情怀,凸显民族担当感的人文脊梁
京剧家在表演当中是整个舞台艺术、情感呈现的载体,是整个京剧艺术的精粹所在。以教化和淑世为价值追求的京剧家,在遭遇现实的变故中能否依然保持其原有的戏剧形象,是考验京剧艺术文化价值的重要尺度。京剧名角“麒派”周信芳在抗战爆发后编排《明末遗很》《徽钦二帝》,来表达自己痛恨国破家亡的情感,来唤醒观众救亡图存。——傅谨《中国戏剧史》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杨小楼谢绝舞台归家明志,一年后,抑郁而终。——选自徐潜主编《中国戏曲》京剧名角梅兰芳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百度百科“梅兰芳”词条通过以上史实,我们可以感受到承载着京剧人文价值的京剧人,他们本身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传统人文价值熏陶。因此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们会自发表现出或不合作或通过编演新剧目动员民众进行救亡的行为。在艺术舞台和民族大义方面,他们做出了完美的道德示范。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承载和延续的民族气节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人文价值的熏陶正是历史课堂中京剧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人文价值的魅力。总之,传统京剧艺术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形式的呈现,更重要的是艺术的灵魂和思想的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仅靠有限的艺术课堂很难进行深层次挖掘。因此,在“京剧进校园”的办学特色下,科目之间的相互补充与充分协作,是提升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阅读期刊: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是进入ISSN系列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已被CNKL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知网"的同类期刊中具有高频点击率。2012年6月,被吉林省出版局、吉林省质量监督局联合命名为"精品期刊50强"。
上一篇:公共艺术专业壁画如何教学
下一篇:茶艺表演有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