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11
摘要:交通建设一直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公路质量的好坏影响国计民生,好的公路能使交通得到更好的管理。这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这一重要环节。工程建设是一完整的系统,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颇多, 其中技术规范、决策思想、上级政策、工作质量、施工工艺、管理水平以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等各相关单位的建设行为都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中文核心期刊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如技术规范、上级政策、决策思想、施工工艺、工作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等各相关单位的建设行为因素都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这里就以下诸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项目研究不够、远景规划不足以及立项工作仓促导致决策失误
公路建设过程是一个技术、资金、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过程,其建设规模大、投资多、生产和使用周期长。因此,统筹规划及科学决策尤为重要。应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及宏观-微观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科学评估,如若立项不当,决策不周,将导致极大浪费以及严重后果。一是规模小,标准低,无法满足设计交通量和设计年限要求,提早进行二次投资加以改造,不能发挥其规模效益;二是如果选择的路线不合理,人为导致行车不便或增加行车距离,将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如果技术方案、施工工艺选择不当,主要材料的比选与审定不合理,都将使工程质量存在隐患。
二、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不足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市场体制尚不健全, 建设项目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迥异, 资金来源不同, 各项目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 建设市场距离规范化管理仍然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总体情况是:重点大型项目、世行贷款项目、领导重视项目的管理相对较规范化,而中小型项目、地方筹资项目的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公路建设市场管理体制还未理顺,管理工作不规范是影响公路建设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没有完全实行。此外,业主项目管理能力不足,没有项目管理及相关经验。有些业主是由各相关单位抽调的人员组成的临时指挥部, 存在短期、松散的思想观念, 质量意识和合同意识淡薄; 甚至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要求不严,导致一些项目有资质不符、越级承包及工地现场人员、设备与投标书不符的现象。以往的很多项目未做到造价合理、工期合理、分标合理。目前压价竞标、低价中标的情况很普遍,银行贷款项目要求最低合理价中标,而我们现在的大环境中投标人竞争过度、标价过低,导致了试行有效的控制手段以失效告终。低价不可能优质,优质工程的前提条件是资金足额且到位,低价中标的节约是假象,承包商在工程实施阶段利用拼设备、分包、偷工减料、索赔、虚假计量、变更设计和单价等途径来弥补低价造成的损失,令质量管理者措手不及,使工程质量存在很深的隐患。
三、项目设计存在问题
项目设计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和工程质量的龙头,工程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的完善程度。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复杂,从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和规范,到招标项目实施、落成,持续周期较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设计还在起步阶段,目前为止有设计资质和设计经验的单位很少, 且尚未建立完整的项目库, 但设计任务却如雨后春笋,没有足够的能力时间进行多方案比选, 没有保证设计完善的条件。因此,我国高等级公路设计在路基路面防水、排水设计、防护工程等方面设计过于简单,对交通工程、大型桥梁隧道、环境保护、景观美化等设计缺乏经验。
四、承包商施工经验缺乏,施工能力有限
在某些高等级公路项目上,部分施工单位高等级公路施工经验甚少,一无完备的筑路机械设备,二无足够的管理人员,这给质量管理带来了难题,经验和能力不足就容易出问题:有些工程承包商对施工前期的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组织准备、现场准备不到位,在施工作业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调度、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力不从心,导致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有些承包商资金投入不足,对工程的难度估计不足,标段划分太小又舍不得投入;更有甚者,一些工程承包商因力量不足,把工程分包出去,并对分出去的工程不闻不问,甚至出现层层分包,使公路工程质量难以控制。
五、工程选用原材料、机械设备无法满足要求
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施工所选的原材料一般不是统一采购,统一配备,而是由承包商自行采购。所用原材料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包括:一是料源多,材料检验设备和人员不足; 二是为了降低成本,人为降低材料标准; 三是料场管理不严, 导致材料二次污染;四是材料供应者为牟取暴利,弄虚作假; 五是部分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脱节。大多数地方材料如石灰、砂子、石料以小型加工为主, 无工业化生产的标准、规范和程序, 导致材料的材质、规格、等级、级配不稳定,工程上由于运距、价格、施工环境、外界干预等因素又必须使用。
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建设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用机械化程度、技术装备率、设备完好率、机械利用率及机械操作正确性来衡量。在缺乏合格大型设备的条件下,很难完成高速优质、效益可观的工程。
六、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公路建设的四级质量控制体系(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1.监理队伍的力量尚且不足
现有监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远不能满足交通基本建设高速度、大规模、高标准的发展现状。监理人员持证上岗率低,很多监理单位的行为不规范:有些监理单位的监理资质不符合相关要求;有些监理单位越级承担监理任务;有些监理单位重经济效益, 轻工作质量;有些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站在同一个立场, 在工程监理中弄虚作假;有些监理单位只派少数监理到驻地,其他靠临时外聘。
2.制约监理单位的机制尚不完善
政府交通部门对监理单位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多是针对监理单位及其人员的资质进行管理,然而对监理单位的行为、工作运行情况和成效等的动态管理缺乏合适的途径。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行政、经济等方面对监理单位的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3.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尚不完善
一方面,建设和施工单位的一些领导和管理人员, 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大部分设计、施工、监理、监督单位的检测设备、检测手段和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需要,甚至与实际要求相差甚远,这将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深度。
七、力求缩短工期,致使工程质量失控
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都是经精确计算后,科学安排出来的。工程进度受施工过程中各因素、各环节的影响,工程进度可根据实际的工程进展情况加以调整,如违反施工规律,盲目缩短工期,将导致质量控制难以进行。进度和质量相互矛盾,抢工期是工程质量的大敌。为提前通车需要抢工期,或因工程前期工程建设资金不到位导致计划进度严重滞后而须后期赶工,都会带来工程质量控制的极大困难。
八、结语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就目前公路工程质量问题问题而言,只有大力加强每个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 从设计到施工严格把关,全面地施行招投标制, 真正落实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进一步规范公路工程建设市场, 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国公路工程的质量才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公路建设及监督管理办法》作者: 李盛霖.
[2]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公路建设与公路工程质量监控工作手册》作者: 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