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农业核心论文 >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如何分析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如何分析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8-08-11

  分析了园林艺术和绘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反映了形成过程。这包括重新分析课程内容与典型专业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总结课程转换过程,并提出修改建议,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园林艺术论文。

风景园林

  北京市园林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园林专业课程改革试验项目,2009年根据《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新课程实施阶段2009年项目实施方案》,北京市园林学校开始对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专业方向进行了课改实施。

  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9级、2010级的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课程在设置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与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向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是根据园林行业典型职业活动所需知识、能力整合的园林专业公共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能够为后续园林植物管理、花卉生产与应用、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园林艺术审美情趣,能够识读和绘制简单园林设计方案图、施工图,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纵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专门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从典型职业活动描述来看,涉及到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能力的只有园林植物管理一门课程。而该课程中涉及园林美术与制图内容的只有“实施修剪、整形”、“根据更新、调整方案对植物进行更新、调整”。由此不难看出,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对园林植物管理课程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但课程内容偏深、偏多。对其他几门专业核心课程来说,几乎起不到铺垫和基础的作用。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其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和再次分析。

  1.2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内容不能完全吻合(表1)。2008年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向典型职业活动能力,有一些隐含地体现在美术、识图方面,但却没有明确的表述。针对此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重新对当时园林企业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对美术和识图的能力要求很简单,只包括了解园林美、具有构图和色彩搭配的能力,具有按照图纸调整更新园林绿地的等能力[1-2]。

  2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转化的分析

  园林美术与制图是从园林植物管理、花卉生产与应用、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典型职业活动关于园林美术、识图和制图的能力分析整合而来的,是3个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对3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起支撑、铺垫作用[3]。但从养护方向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以及课改实施课程来看,养护方向学生不需要掌握太深的美术技能,也几乎不需要掌握制图技能。目前,此课程对学生来说太深、太难,没有太多作用,对其他核心课程也没有明显铺垫作用。为了解决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在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对其课程转化进行分析。

  2.1回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

  笔者仔细认真地回顾了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专业方向)典型职业活动,有关园林美术与识图的内容只跟典型活动植物整形、修剪和植物更新、调整有关。从这2项典型职业活动的描述来看,只需要掌握部分园林审美和简单的识别图纸的技能即可,这些技能对植物整形修剪、植物更新调整来说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表2)。

  2.2查阅园林专业课程转换分析说明

  在回顾典型职业活动的基础上,笔者又查阅了园林专业课程转换分析说明(表3)。在此分析说明中,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确实只涉及植物整形、修剪与植物更新、调整这2个典型职业活动,将典型职业活动和其分析说明进行对比后,笔者认为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横向和纵向上均超出了典型职业活动的范围。具体为:分析说明中画双下划线的内容明显偏向于另外2个专业方向需掌握的内容,而与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关系不大,可以去掉;分析说明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描述中的内容相比较,较深较难,需要进行一些调整[4]。

  由于了解施工图完全可以通过抄绘园林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来完成,笔者认为原来的第2项完全可以和第6项合并;再者,更新调整植物的任务只需掌握植物种植设计图和施工图的识别即可,因此第2、6项合并后可作降低难度的调整,即把园林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改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和施工图;第3、4、8项在典型职业活动中涉及不到,对学生来说却是偏难,偏多,它们主要为另外2个专业方向打基础,因此可以去掉。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进行了该门课程的转化分析(表3)。

  由于课程内容减少,相应的课时数也应该去掉一些,由于改后的分析说明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园林识图的知识,美术方面只是涉及到植物的形体美、群落美等简单的知识,因此笔者把课程名称更改为园林识图,在学习识图的过程中插入植物美的内容即可。

  3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

  该课程的课程名称、内容和课时数等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课程标准也要进行一些修改,笔者回顾了园林美术与制图课程的课程标准,结合以上的分析转化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制定了园林识图的课程标准,相比较园林美术与制图的课程标准,主要的变化内容具体如下。

  3.1课程性质

  建议将其作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只与该方向的典型职业活动的能力相对应。

  3.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紧紧围绕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课程转化分析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而设定的。去掉了美术技能方面一些超出学生应掌握核心技能的目标,确定了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对审美能力的具体要求。制图方面也相应地降低了对学生的目标要求,不要求学生绘制园林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而是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抄绘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图和施工图,为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3.3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根据课程目标设定,主要由3个方面组成:一是绘制造园要素,其是园林识图最基本需要掌握的内容,在绘制造园要素的时候可以穿插园林美术关于审美方面的内容,如要求学生在绘制不同植物时欣赏和感受植物的个体美、群体美及不同季节的美;二是抄绘小型园林种植设计方案图及施工图,通过抄绘的环节,一方面学生能够巩固造园要素的绘制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到简单的植物种植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三是现场实测园林平面图并进行改造,通过实测进一步建立学生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建立空间尺度感,而改造则是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调整绿地中不合理种植及更新生长势较弱植物的能力。

  4结语

  通过2轮的教学实践与分析,笔者切实感受到课程改革试验项目在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课程转换环节的重要性,由于之前工作的疏忽,造成了该门课程相对园林植物管理专业方向较难、较深的局面。通过实践后的反思和分析,尽量弥补上述问题,希望能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进行尝试和逐渐完善。

  5参考文献

  [1]赵志群,王炜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10-13.

  [2]林玉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课程开发的认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3):74-75.

  [3]白慧芳,赵建华.园林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74-76.

  [4]刘明明.基于园林美术教学现状的教学改革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35):17411-17412.

  阅读期刊: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刊创办于1993年,原名《风景园林汇刊》,2001年更名为《风景园林》,2005年6月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林业大学主办,是国际性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以及公共艺术学刊。

上一篇:仁用杏园如何建立

下一篇:四平市辽河支流农业面源污染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