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8-09-18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应用的物理和化学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但是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应用严重影响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步伐,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农业生产论文。
从延寿县农业生产情况来看,应该充分重视化肥农药应用的广泛性与普通性,认识到长期使用大量化肥与农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努力控制好化肥与农药的用量,以减少环境污染,充分把握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着农业新技术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然而,在大量应用物化技术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对耕地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必须看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于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产业和有机农业的严重威胁,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因此,珍惜环境,保护耕地,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将成为今后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长期课题。
1化肥农药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通性
现在全县的土地没有一块不使用化肥、农药,全县的每一种作物都是在化肥、农药大量存在的环境下生长的。从土壤到水源,从粮食到蔬菜,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种作物不被化肥、农药污染,不带有化肥、农药残留。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推广杀虫剂“六六六”、“DDT”,70年代开始推广化学肥料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化肥农药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愿意使用到离不开,少不了,进而广泛应用,大剂量使用。耕地土壤像吸食鸦片一样越种越馋,由单一需求氮素肥料到大量需求磷肥、钾肥、钙、镁、硅、铁、硫及各种微量元素。在农作物田间管理上,由少量应用杀虫剂,到大量应用杀菌剂,由水田应用少量除草剂到水、旱田大量应用除草剂,由应用触杀型除草剂到大量应用灭生型除草剂,各类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品种繁多,应有尽有,特别是长残留、长残效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对土壤、对作物、对人类、对畜禽的危害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调查1hm2水稻每年需要使用磷酸二铵150~200kg,使用尿素200~300kg,使用硫酸钾150kg,使用硫酸铵100L及其他类叶面肥、微肥;1hm2玉米每年需要使用磷酸二铵150~200kg,使用尿素200~300kg,使用钾肥100kg左右;1hm2大豆每年需要使用磷酸二铵150kg左右,使用钾肥100kg左右;在蔬菜栽培上二铵、尿素、冲施肥料一样不能少。水田1hm2每年使用各类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不少于7~8kg,旱田1hm2每年使用各类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不少于4~5kg,棚室栽培的各类蔬菜瓜果基本上从育苗移栽到采摘,终生离不开农药,每隔5~7d就要喷施一次。目前全县粮食、瓜菜的种植面积大约在12万hm2左右,每年有4.8万t的化肥施入耕地土壤,其中水田年用肥量在2.6万t左右,玉米年用肥量在0.7万t左右,大豆年用肥量在1.4万t左右,瓜菜年用肥量在0.1万t左右。全县12万hm2耕地每年使用农药大约在700t左右。其中水田每年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在300~400t,旱田每年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也不少于350t。全县化肥用量由20世纪90年代每年3万t,增加到现在的5万t,农药用量由20世纪90年代每年300t增加到现在的700t。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县耕地土壤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是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
2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虽然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防治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增加农业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对农作物的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2.1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渐攀升
耕地土壤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造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土壤板结程度不断加剧,化肥利用率不断下降,农业增产效果不明显。
2.2施肥盲目性大
盲目施肥,缺乏科学指导,氮、磷、钾肥搭配不合理,大量的磷、钾、钙、镁、硅、铁在土壤中以不溶性无机盐被固定,土壤中无机盐增加,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3二次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耕地土壤的污染和对河流水域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坡耕地使用化肥、农药被雨水溶淋造成二次污染,造成异作物的严重药害,造成河流,泡泽富营养化。
2.4长残效农药危害大
长残效农药的使用量有增无减,特别是长残效除草剂在水旱田广泛使用可影响3~4a后作不能种植其他作物,剧毒农药呋喃丹、甲拌磷市场上仍有销售,农民仍在使用。现在大部分农户缺乏防范意识,每年春季水稻育苗,瓜菜花卉育苗盲目使用旱田土壤作为育苗土,每年都有近1/3的农户因土壤中长残效除草剂残留不同程度的造成作物药害,轻则幼苗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影响生育进程,重则种芽弯曲不拱土,出土不长根,大片死苗、枯萎,农户只好扣床,重新育苗,造成了浪费生产成本,违误农时。
2.5长残效除草剂对后作的影响大
长期大量使用长残效除草剂不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后茬作物药害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安全。目前,生产上经常使用的长残效除草剂主要有: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松、氟磺胺草醚、唑嘧磺草胺、烟嘧黄隆、莠去津、氯磺隆等。
上述这些旱田除草剂都属于长残效除草剂,基本上后茬1a内不得改种玉米、向日葵、烟草,2a内不得改种水稻、高粱、谷子,3a内不得改种油菜、马铃薯、瓜类和蔬菜,4a内不得改种甜菜、亚麻。玉米田施用莠去津后茬第1年只能种玉米和高粱,高剂量施用或连年施用的地块,2a内不得改种其他作物。大豆田施用氯嘧磺隆(豆磺隆、豆草隆)的地块,后茬1a内不得改种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花生、烟草、向日葵和苜蓿,连年使用的地块,2a内也不得改种上述作物,3a内不得改种油菜、亚麻、马铃薯、瓜类和蔬菜,4a内不得改种甜菜。因此,防范长残效除草剂,对后作的影响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正确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工作内容。
阅读期刊:农业工程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行业期刊。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一个宣传窗口,是发布有关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载体。
上一篇:瓜套棉有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机管理有何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