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20
摘要: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许多地区油烟污染已经成为仅次于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的第三大空气污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本文就油烟污染对健康、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餐饮油烟,排烟风道,油烟控制
引言:酒楼、餐馆及单位食堂产生的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通过楼房烟道把油烟吸到楼房的顶部高空排放,也只是将部分或大部分油烟排放到室外空气中,也就是说基本上只是转移油烟, 并没有净化处理油烟,排出去的油烟同样污染大气环境。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的对策可以用“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来概括, 并以疏为主、以治本为主。
1.餐饮业油烟污染现状
酒楼、餐馆及单位食堂产生的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也蓬勃兴起。由于餐饮业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其产生的油烟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因此餐饮业的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就成为近年来环境信访群众投诉最多的环境问题之一。据环保部门统计,因油烟污染环境的投诉信占投诉信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 而这当中又以中小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中小餐馆(30平方米以下)大部份建在居民楼下,由于选址不当,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力的缘故,厨房产生的油烟影响楼上或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而引起环境纠纷,这也是近几年环保部门处理群众污染投诉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还有大量有证、无证占道经营的餐饮和烧烤摊点其油烟是无组织排放, 污染四周大气环境。相对来说大型餐饮企业油烟的排放较为规范, 这些企业大部份经过环保部门审批,并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净化处理后经专用烟道高空排放;但也存在一些大企业油烟净化设施维修保养不力而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停用的情况;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污染防治情况参差不齐, 有些单位未采取任何环保措施油烟直排。
2.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上的问题
l)环保审批滞后。国家规定建设饮食服务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条例》),中小型饮食服务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大型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提出审批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并就项目建设、污染防治提出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污染,应在
项目筹备阶段开展。但是现实情况不尽人意,除了大型饮食服务项目基本上能按规定审批外, 大部分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中小型饮食娱乐服务项目往往是在开工建设甚至接近竣工才进行,大量建设资金已经投人,此时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失去了“预测和估计”的作用,环保部门再进行审批时项目建设已既成事实。目前没有有效的机制使环保部门在饮食服务项目筹备阶段即可介入, 环保部门也无从了解有多少项目正在准备建设。虽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城市长效管理规定, 餐饮业须经环保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工商执照, 这些规定虽然促进和强化了工商与环保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提高了中小型饮食服务项目环保“审批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源头控制”的问题,建设单位(业主) 在办理工商执照时项目选址往往已经确定,购房租房手续办理完毕, 有的已经开工建设甚至开业经营。
2)油烟治理技术含量有待提高且治理设施较昂贵。一些居民楼下的饮食店由于楼上住户不让从自己外墙上通过等因素限制, 油烟管道无法高空排放, 经营者也安装了油烟净化器,但目前油烟净化器只能过滤油烟, 净化效率不高且无法消除味道, 仍然还会扰民。同时安装油烟净化器少则近万元, 多则几万元,则对一些投资才儿千元的小吃店来说无法承受。另外油烟净化器存在着维护、保养麻烦且易损坏的问题,致使许多酒楼安装的油烟净化器使用一段后就无法正常运行。
3)环保执法人员严重不足。许多地区环保执法人员普遍不足而造成对中小餐饮业监管不力的现象。以福州市为例, 按照榕政[2仪碎』2号《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市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职责分工的决定》的文件, 规定30 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业均由区环保局负责管理, 而30 平方米以下的中小餐馆数量众多, 据统计有l 万多家; 而区环保局环境监察人员编制均才不到5 名左右, 面对大量的中小餐饮业, 明显力不从心。
4)投资少, 易回潮。一些居民楼下的饮食店因群众投诉, 环保部门虽多次实施暂扣、查处, 但其投资少、设备简陋, 取缔后很容易重新开张, 给环保部门执法带来难度。
5)部分小餐饮业经营者很多为弱势群体, 环保意识差。一些经营者开办饮食店时, 往往没有考虑环保问题, 这些经营者很多为弱势群众,如,下岗人员、伤残人等, 对这些人进行环保执法中经常得不到群众的理解, 而受到不明分子的起哄、刁难, 使环保执法难度进一步加大。( 6 )环境行政诉讼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这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 另一方面必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加强服务的观念, 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力推进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但在餐饮业环境执法过程中, 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却有另外一种体验。在环保行政处罚和行政诉讼过程中,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和时间。相对于成效来讲, 环境执法花费了较大的成本和时间, 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如,对一些餐饮店下达处罚
3.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的对策及措施
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的对策可以用“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来概括,并以疏为主、以治本为主。
(l)健全和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从源头控制餐饮业的环境污染。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而不断完善发展的, 通过多年的执法实践,我们认为有必要将餐饮业从建设项目管理中独立出来, 针对餐饮业的特点进行立法, 国家在修订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时,可将地方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餐饮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2 )完善城市布局规划,政府相关部门严把审批关,齐抓共管。目前,虽然餐饮业环保审批后, 方可办理营业执照,但对10平方米以下的饮食店, 执行情况不很理想建议将环保的前置条件, 放在卫生、税务、工商之前。同时房产管理部门应加强门面房的管理,房屋售租
合同应载明房屋用途。环保局将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 对居民楼下开力、餐饮业的, 所在楼必须有餐饮规划功能,同时要有专用油烟排放烟囱, 方可予以审批; 因餐饮业大部份要建在沿街路边, 所以要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布局,不再在沿街开发住宅。这样可以避免周边居民直接受到油烟污染影响;建议将一些餐饮企业整合, 在城市中建几个餐饮业集中区,这样便于油烟污染集中治理及环保部门监管。
(3)建立政府部门监管和公众参与监督制度,推进公共管理。例如:可采取社区主动介入办法, 一旦发现社区内装修开办餐饮业,一方面应告知、劝阻经营者,另一方面及时通报环保部门, 这样一方面使投资者避免投资浪费,一方面避免一旦违规投入营业可能造成群众污染投派居民楼下能否开办饮食店, 环保局将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前提下,让社区参与裁定, 这样即能方便群众生活,又能避免群众污染投诉。
(4) 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 提高油烟污染治理水平。目前油烟治理技术含量有待提高且设备价格高,很多小吃店无法承受。对此,必须组织科研部门, 研究技术先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油烟净化装置。
4. 结语
总之, 公众要充分认识到油烟污染的危害, 加强对它的防治意识, 各级政府和环保等职能部门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宜人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GB 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S].
[2]DB 37/597-200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S].
下一篇:交通运输职称论文浅谈城市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