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2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状况的改善及生态公路新概念的提出,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由过去以工程为主,转变为环保、绿化、美化,进而发展为生态保护为主。除广大的设计人员应积极推进生态设计的理念之外,还应从规划、建设、施工等层面予以落实,做到全过程生态,从而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新的设计理念下的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新理念
1 城市道路的交通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1.1 道路横断面型式
一般情况下,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主要有三大类道路交通体系,分别为交通主通道、区内部道路以及各个功能区干道,其中交通主通道的作用为连接市区的中去,并且辐射市区的外部环境。因此在选择道路的横断面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交通组成以及交通特性等因素,交通主通道的横断面型式应为四幅式断面或是双幅式断面,并且在道路两侧的外部要设置绿化带。而各个功能区域的内部道路的横断面型式应选择单幅式断面;各个功能区域的干道的横断面型式最好选择双幅式断面或是三幅式断面的型式。
1.2 车道数及宽数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区域的主干道和或快速路应选择6-8 个车道,主干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公交通行,因此应置于最外侧的车道,这样更便于停靠车辆,但是在路口转弯处,行驶的车辆是要穿越多个车道的,这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车道的宽度对于车辆的行驶速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而当车道的宽度不大于3.5m 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就不会超过40km/h,车道越宽车辆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1.3 设计时要控制交叉路口的形式和间距
城市道路在的交叉路口对于道路的通行能力有很好的限制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控制好交叉路口的间距,将交叉路口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主干路与快速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以及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等,控制好不同等级交叉路口的间距,并且应尽量的减少交叉路口的数量,另外也应防止错位交叉、畸形交叉以及多路交叉现象的出现。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的路口最好采取立体交叉的形式;而快速路与主干道或是快速路与次干道相交的路口最好采取分离式立交的形式,当然也可采用在道路外侧设置出入口的形式;而对于主干路与次干路或是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的路口,这类路口行驶的车辆车速很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建议采用渠化扩大的路口形式;次干路与支路或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路口,应选择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形式。
2 新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2.1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则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2 道路特色设计
城市特色危机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性文化问题。因此在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塑城市形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
2.3 道路横断面设计
2.3.1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只划分中央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田间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还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
2.3.2 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流量的逐年减少和机动车流量的迅速增加,机非混行的影响已很弱,取消了自行车道的两幅道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2.3.3 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动机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与消亡,其原本机非互不影响的最大优势已成为过去,而且其利用分隔带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
2.3.4 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的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3 道路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道路环境进行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市民生活环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现阶段,立体化的交通应为我国各大城市交通环境的发展趋势,所以在道路两侧设计施工的建筑物必须与道路本身留有一定的空间。道路设计时应以规划部门所制定的短期实施规划和长期规划作为指导,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绿化以及主体色彩等设计因素,对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空间组合、断面布局以及建筑特色等内容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物之间与道路间的尺寸比例、空间结构以及线条色彩是协调并且美观的,市民不会再受到空气的污染和噪音的污染,从而真正的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水平。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要想尽量的降低噪音和防止噪音,应多选用疏密高低不同并且错落有序的树种和数目。
4 公共交通应与道路有机结合
设计人员在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公交优的设计理念。公交车道应在道路断面的最外侧,这样才能保证乘客的上下车方便。而道路断面型式的不同或是公交车道位置的不同,就应有相应的公交停靠站,为了不影响主线车辆的正常行驶,主干路或是主干路以上等级的道路应尽量的选择港湾式的公交停靠站。另外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出还应设置公交车站台,并且站台的位置应与拓宽相结合,这样既能保证乘客换乘的方便,应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而对于有信号灯的交叉路口,如果站台位置设在出口时,当遇上绿灯公交车辆就会集中进站停靠,就可能会阻碍整个交叉路口的正常通行,而如果设在进口时,当公交车辆停站驶离时可能会遇到红灯,后面的公交车辆就无法顺利的进站。所以对于公交车站位置的设计,应与出入口和路口都留有足够的距离,并且这个距离还必须满足乘客的方便换乘以及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
5 道路设计必须与城市中的人文景观和谐共存
现阶段,城市道路除了具备满足物流运输以及解决市民的交通运行这一常规的功能外,同时它也为因社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物流和人流提供空间,它也是为城市营造一个舒适优美并且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环境的一个载体,因此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时,必须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考虑的城市生活功能、交通功能以及生态景观功能等诸多的因素,确保城市道路能够与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谐共存。
而怎样才能既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又能够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和环保城市呢?这是摆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者和建设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根据相关市场调研资料调查得出,国际社会已经普遍的认同了城市道路交通宁静化和步行化,并且城市道路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尽量的建设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护土地的地下隧道,应尽可能的不去建
设高架路。因此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者,应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并且综合的考虑城市各开发区的特性,在一些通过城市中心渔港商务区的地段,应选取利于保护环境并且隐蔽于地下的隧道工程,在一些其它地段也可以选择下穿的方式穿越现有的公路、海河以及重要的商务地段,在地面部分应设有中心公园景观带,而与之配套的还应建有商务区域内部的道路网,这样不但能更好的组织区域的地面道路交通,同时也拓宽了城市的空间,使之能够满足过境干道交通便捷的需求,从而真正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
6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城市道路的交通设计必须因地制宜、道路环境设计的理念城市道路设计最为公路建设的基础工作,其设计质量对于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各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断开展,因此我国的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者必须不断的深化理解各地区的发展规划,不断的更新城市道路的设计理念,设计出良好的城市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以及活跃的城市道路的公共空间,确保我国的城市道路能够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篇:水利监理工程师评职论文发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