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核心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浅析钢筋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浅析钢筋结构施工技术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30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结构安全,因此在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本文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

  搭脚手架→支撑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砼初凝后拆除侧模→砼强度达到90%(14-21天)后拆除底模及脚手架。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

  2.1支模

  模板根据其材料可以分为木模和钢模。

  (1)支设木模时,应在支设前充分湿润木模,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吸收混凝土水分。

  (2)支设钢模时,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粘住模板,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抹一定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且应用水冲洗干净,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4)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要求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5)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 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

  (6)支模时,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安装墙、柱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

  2.2 绑扎钢筋

  (1)要求所绑扎的钢筋须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在绑扎钢筋时,要求梁、柱节头处的钢筋较密,核心箍筋不允许遗漏。绑扎困难的地方,应将箍筋制成两个半开口式,待绑扎就位后,按搭接10d焊接成封闭箍。

  (4)在绑扎板面层支座负筋时,应先埋设好预应力钢筋套管及水电管线后再绑扎,且绑扎时应加设Φ10钢筋铁马凳,纵横间距均为1.0m,严禁在绑扎好的支座负筋上踩踏。

  (5)主、次梁或次梁与次梁相交处,除按设计加吊筋外,没有标明特殊的说明外,应全部在两侧各加四道加密箍筋,直接同两条梁中箍筋搭着。

  (6)梁的纵向主筋采用直螺纹、焊接及搭接焊接长,梁的受拉钢筋接头位置宜在跨中区(跨中1/3处)受压钢筋宜在支座处,同一截面内接头的钢筋面积不超过25%。

  2.3浇筑混凝土

  (1)应选用水化热或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量;应选用Ⅱ区砂,石子应连续粒级,要求砂石均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检验。当混凝土等级为C30时,要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添加性能优良的外加剂(如微膨胀剂、缓凝刺),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2)混凝土结构一般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剪力墙,第二次浇筑梁、板。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时,应分段浇筑,在底部可以先筑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然后浇筑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3)浇筑混凝土时应同时浇筑,大尺寸的可单浇梁板混凝土浇筑,在柱、墙浇完歇1-1.5h后再进行。

  (4)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否则应用串筒、溜槽。

  (5)混凝土应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500mm厚分层浇筑。振捣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布置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应遗漏,移动间距一般不超过30-40mm。

  (6)混凝士应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应振捣至气泡全部排除为止。

  (7)泵送混凝土时,应根据浇筑速度配备足够的振捣级别和人员,应使料斗内持续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气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

  (8)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9)在施工缝浇筑混凝土,要求其浇筑强度不应小于1.2MPa;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浆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首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4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进行养护,让混凝土试件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避免出现裂缝。养护有自然养护和蒸气养护这两种方式。

  (1)自然养护,即将建筑物构件置于大气中,每隔一定时间给构件浇水,并且这个时间应符合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最小时间,还有一定的防止水分蒸发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

  (2)蒸气养护是指在预制构件厂生产试件时采用的一种养护方式,其是把构件送入蒸气室,让构件在湿润环境下养护。

  (3)柱、墙拆模后浇水养护,楼板要保证在浇筑后7昼夜内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防手混凝土土湿润养护14昼夜。

  3 施工中注意的事项

  3.1钢筋绑扎施工中注意问题

  (1) 柱子、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箍筋弯钩进行调校,务必保证弯钩是135°弯钩,墙体筋、箍筋的拉钩必须同时钩住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

  (2)梁筋的二排筋因为箍筋弯钩的135°影响,有可能提不到位,那么在绑扎完成后,也必须排专人来提起二排钢筋,以保证其就位的准确性。

  (3)竖向钢筋的偏位是钢筋工程中一个常常遇到的通病,其解决办法是在每楼层的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校准竖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在竖向钢筋底部加装一个箍筋,用电焊点焊在梁筋上,同时在竖向钢筋的上部另行绑扎几个箍筋,将竖向筋的间距调整均匀,绑扎牢靠,以防止竖向钢筋的移位。

  (4)梁筋的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为方便吊装与绑扎,焊接长度不宜超过27米。

  3.2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分两种:

  (1)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架设模板,配置钢筋,浇捣混凝土而筑成;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

  3.3 在构思框架结构方案时应作的考虑

  (1)从力学观点看,在民用和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应当尽量使柱网按开间等跨和进深等距(或近似于等距)布置,这样可以相应减少边跨柱距,也可以充分利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以减少结构中的弯距,可以使各跨梁截面趋于一致,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2)结构的传力路线应简捷明了。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传力路线越短、越直接,结构的工作效能越高,所耗费的建材也就越少。

  (3)结构方案还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功能要求综合考虑。

  4 结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当今的建筑中已经有起到非常重要的应用,这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结构工程的工艺过程、技术环节严格把关,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在施工中,要求工程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能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依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主要存在问题研究和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我国现代化建筑的质量安全的高效行。

上一篇:化工评职论文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

下一篇:气象职称论文输电线路设计的防雷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