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手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在医疗器械的效果

手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在医疗器械的效果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9-08-19

  目的比较手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在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使用过的医疗器械2772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86件。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观察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比较两组清洗合格率、清洗时间及细菌残留率。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短于对照组,细菌残留率低于对照组,止血钳、镊子、剪刀及刀柄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自动清洗的方式清洁医疗器械合格率更高,清洗时间更短,细菌残留率更低。

手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在医疗器械的效果

  〔关键词〕医疗器械;消毒管理;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清洗合格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方法包括手工清洗与机器清洗,而机器清洗又分为半自动清洗、全自动清洗及长龙式清洗。有研究报道,我国院内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完毕后的隐血检验显示阳性比例可达50%[1-2]。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存在送洗不及时现象,导致污染物在器械上干枯,不但增加清洗难度,而且容易使器械生锈。而清洗是医疗器械杀菌消毒的必要前提,清洗的效果直接关系消毒与灭菌效果[3]。本研究旨在比较手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在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使用过的医疗器械2772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86件,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止血钳、镊子、剪刀、刀柄分别为516、420、364、86件。两组器械种类与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清洗剂配制比例:手工清洗与机器清洗配比均是1∶270。1.2方法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采用流水对器械表面进行反复冲洗,并置入配比后的清洗剂中浸泡10min,对器械表面进行刷洗,以清水洁净器械,清洗过程中必须送水送气最低10s,最后上润滑剂后置入干燥柜中进行烘干,烘干柜温度为90℃,持续烘干20min,整个清洗过程用时30min。观察组采用全自动清洗,仪器选用瑞典洁定8666型全自动清洗机。首先应用加酶湿巾擦拭器械表面污渍,送水送气最低10s,采用流动清水进行反复冲洗,然后将器械放于全自动清洗机中清洗,过程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自动清洗过程为初洗、酶洗、次洗、浸泡消毒、末洗及干燥,最终漂洗完毕后采用润滑剂对器械进行保养,并用93℃的热力完成消毒,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与对照组一致,机器消毒时间在10min左右。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需做好标准防护工作,严格按照清洗要求穿戴隔离衣、口罩、帽子,戴双层手套、防水围裙,穿防水鞋。研究中所用清洗剂为美国鲁奥夫全效多酶清洗剂,除锈剂为速洁汰除锈剂,并选用浓缩型润滑油。1.3临床评价比较两组清洗合格率。器械在清洗完毕后整体外观光洁,表面不存在残留物质,关节与齿部无腐蚀斑块、锈迹,器械表面无污迹、血迹、锈迹及水渍即为清洗合格,目前临床上暂时没有科学的清洗质检方法,盲测法具有可行性,安排质检人员采用盲测法分别检查两组器械清洗后的合格情况,即在不知清洗方式的情况下对同种器械进行放大镜下检查,检查所有器械,并进行数据统计。记录两组器械清洗时间及清洗后细菌残留率。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止血钳、镊子、剪刀及刀柄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细菌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为(22.54±4.21)min,对照组器械清洗时间为(27.74±3.25)min,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99,P=0.000)。

  3讨论

  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器械处理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清洗工作到位是保障器械灭菌消毒效率的关键。若清洗不到位则容易使细菌滞留于器械表层产生生物膜,灭菌剂无法穿透生物膜,影响灭菌效果。因此,在实施医疗器械灭菌前做好清洗及去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清洗方式的选择对医疗器械整体清洗情况具有很大影响,传统的手工清洗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清洗人员的清洗质量存在差异,且手工清洗存在一定的风险,部分清洗人员在清洗过程中出现被刺伤情况,为此,手工清洗不推荐为清洗的首选方法[4]。随着机器清洗技术的持续进步,全自动清洗方法逐渐在医疗器械清洗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手工清洗相比,通过全自动清洗能够满足先进行清洗然后进行消毒的方法灭菌,清洗成效良好。清洗结构的设计及隔离屏障的设计均具有合理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清洗时间,提升清洗工作效率,且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操作十分便捷[5]。全自动清洗机结构设计双层隔离板,在保障机器运行平稳的同时能够降低噪声与热辐射。清洗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所用的水质必须达到清洗标准,且可依据操作规范进行正确操作,从而达到清洗的理想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短于对照组,细菌残留率低于对照组,止血钳、镊子、剪刀及刀柄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全自动清洗方法能有效缩短器械清洗时间,提升清洗合格率,减少细菌残留。而清洗过程中,清洗时间的安排同样影响清洗的最终效果,所有器械在使用后需尽快清洗,若无法立即清洗,则需擦拭掉器械表层污渍、血渍,或通过喷洒、浸泡酶的方式保湿,避免器械上的血迹腐蚀表层,且血迹、污渍干涸在器械上会增加清洗难度[6]。医院的工作量通常较大,使用后的器械大多无法迅速回收,因此科室在使用后建议以湿式放置。同时采用机器清洗的方法能更好地控制清洗时间、温度及清洗剂的浓度,可提升器械清洗效率,故器械在回收后建议采用机器清洗。此外,为了保证器械的完整性与性能的良好性,清洗过程中对于结构复杂部位及轴节位置建议多次清洗、认真冲洗,且用润滑剂保养,有助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成本。综上所述,通过全自动清洗的方式清洁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更高,清洗时间更短,细菌残留率更低。

  [参考文献]

  [1]欧少青,张恒晖,曹少娟,等.医疗器械首次使用前的清洗方法与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10):977-978.

  [2]李敏,黄云虹,黄学利,等.不同方法对硬式内镜消毒及灭菌质量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6):2368-2370.

  [3]黄周瑾.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在医疗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9):16-17.

  [4]张宁风,项秀芹,简丽娟,等.不同方法清洗医疗器械与消毒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830-3831.

  [5]纪友霞,赵方方.不同清洗方法对轴节齿类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81-82.

  [6]刘艳华,李莉,房海燕,等.口腔器械集中供应与传统清洗效果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0):1581-1583.

  作者:陶君 蒋群燕 朱娜 单位: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上一篇:医学工程早期发展

下一篇: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预防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