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核心论文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9-11-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云计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标志着全球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全球信息逐渐呈现出大融合趋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面对着各种错综复杂、繁琐琐碎的海量信息,因此互联网技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变得越发严重。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各行业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是高校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模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革创新。所以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成为了首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以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来源与组成作为切入点,分析大数据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通过碎片化信息管理、开设远程教学与微课以及建立学生管理预警制度等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校;学生管理;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创新研究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社会经济与发展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迈入了现代化信息社会,其生活模式与工作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个科学领域都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商业、医疗以及军事等领域发展不在只是单纯依赖于前辈老师与科研人员的丰富经验,逐渐转变为一种根据互联网技术分析大数据得出的结果来做判断的新型决策模式。

  二、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来源与组成

  大数据不是一门学科或者技术,是指无法在短时间内用普通软件收集处理的海量信息集合,需要通过更有决策力及流程优化能力的新型处理模式才能更轻松准确的分析处理,具有多样化、多类型、时效性、价值密度低、高增长率等特性的琐碎信息数据集合。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就是数据预测与分析,在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重点信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对全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信息以及教育信息等进行采集、记录、检索、提取、分析和管理,能够全面的记录学生信息,建立信息模型和系统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学校快速定位获取有价值的重点信息,优化管理模式,快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学生个人基本信息、专业课和文化文化课成绩、寝室留宿时间记录、图书借还记录、心理咨询数据、社团和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身体素质与体测成绩、校园消费记录和上网记录等组成了学生管理的数据库,也就是属于学生管理的大数据。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管理数据过于琐碎庞大,传统的人力管理很难做到全面,然而基于大数据去分析挖掘,重新构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增强其灵活性、科学性和高效性。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建立有利于学校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与社会状况等,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帮助;还可以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个性化管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更是反应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社会认知,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心理疏导。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大数据生成与获取渠道也多种多样、十分繁杂,例如微博、微信、社交群、校园网、校园系统、校园论坛等媒体平台。这些数据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依据,更是为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学风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因此探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海量数据导致有价值信息难以被获取

  大数据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数据产生,通常有极少的有价值数据混杂在海量的数据库当中,学校需要通过多方位信息渠道进行采集分析,才能够较为准确的定位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庞大的数据量增大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困难程度,迫切的需要科研人员去开发新型的信息处理技术,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成效。

  (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信息间的壁垒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过于薄弱,在上网聊天、学习与玩手机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信息数据泄露,产生危险。由于校园网络建设经常被忽视,其安全性较差,很容易受到病毒与黑客的威胁,造成系统瘫痪、信息缺失、信息泄露等问题。大多数高校老师缺少大数据信息管理与应用的能力,忽视了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无法完全发挥出大数据应有的作用,最终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低下。

  (三)大幅度增高了个性化教学的可实现性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只是拘泥于形式,其内容价值度极低,也拉大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容易促使学生对管理制度产生抵触心理。因材施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幅度增高了个性化教学的可实现性。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深入的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喜爱的书籍、参与的课后社团活动、个人喜好、兴趣以及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与课程,分析数据得出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专属的个性化指导与帮助,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的人性化。

  (四)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数据是把所有的现象变化都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当学生的情绪与心理产生重大变化时,学生会把这些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带入到互联网当中,与别人交流时抒发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提取分析技术从网络中检索情绪词汇,从而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结果及时给予精神鼓励与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到积极的精神状态当中。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一)增强大数据意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为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决策保障

  高校应该明确大数据对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培训,增强其大数据意识与数据处理能力,使其真正意识到大数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还应该优化大数据技术支持,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分析与处理,为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决策保障。

  (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大数据体系,优化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的获取优质信息

  把大数据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的基础就是做出前期信息采集工作,特别是对数据来源渠道进行科学的筛选,全面的记录学生信息,协调好信息的采集、融合、分析与应用等工作,尽最大程度提高大数据的精准性与实时性。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处理部门,引入优质的专业人才与前沿技术,建立信息关联模型与强大的检索技术,确保学校能够在琐碎繁杂的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增强学校网络安全建设

  学校应该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防御课程,增强广大师生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认识到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高校集中选用安全可靠的防护软件,为每一台计算机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并时常检测监督。制定合理规范的账户密码及权限,确保大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对教师开展病毒防范知识培训,推进数据文件备份管理,确保信息不丢失。

  (四)建立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就是对某一件事进行预测,推断出事情的发展走向,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现如今大学生们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在大学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人际关系、感情问题、学习压力和就业竞争等,学生会通过网络抒发情感。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收集,对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及时预测并判断哪些学生遇到哪些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困难。

  (五)开设远程教学课程

  互联网技术为远程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技术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受地点的影响。一旦遇到困惑就可以及时通过远程技术向老师或者同学询问,寻求解决办法,这种方式可以让两者在远地点实现面对面交流,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师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也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有哪些不足,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甘利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34-135.

  [2]庄思.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9):178-179.

  [3]张锐,董志,夏鑫.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5):67-69.

  [4]张学林.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2):26-27.

  作者:许晓峰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育实践与创新

下一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