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9-11-18
滨水地区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它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有助于体现每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个性。以佛山南庄滨水景观设计为例,从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出发,查找和阅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国际国内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和特色,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借鉴。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工程
1滨水空间
水,生命之源,从原始社会人类依水而居,到部落、城市的形成,水在整个人类发展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类对水的利用,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从依水而居,到靠水而运,再到滨水绿地的创造,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过去几年里,由于对滨水空间利用的认识不足,造成水体被严重污染和河道生态环境被破坏。主要表现在盲目填埋河道,致使河道被硬化及渠化;片面重视河道排涝功能,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防护河岸。虽然提高了河道的硬化覆盖率及安全度,但忽视了工程施工会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2滨水空间的现代设计定义
水的交通功能逐渐弱化,在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的过程中,也一定要重视构建一个生态环保,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水空间环境。在遵循河道生态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河道建设的安全、生态、经济及社会等各种效应。在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对河道环境改造要求的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复原河道生态功能,以结合“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促使河道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态功能,保障行洪、排涝、蓄水、航运、水生态等河道各方面功能都能正常运行,从而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空间环境。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必须要在确保人能和水资源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水景观、水生态及水文化等,积极改善水中动植物生存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及空间环境的优良性,为人们生活构建出一个舒适、美观、水清岸绿、自然和谐的生存及发展环境。
3滨水空间的防洪工程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治理河道所面临的工程问题,也因河道功能性不同而各异,如何在合理解决河道行洪排涝等工程问题的同时,处理好人与河道的关系———景观的功能性。使河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性,这主要取决于护坡的处理。研究国际国内现在护坡的处理形式,从过去的水泥护坡砌块、干砌块石护坡、丁坝护岸、沉排护岸、沉柳护岸、小颗粒石料护岸、土工编织布沙袋护岸、平顺抛石护岸、塑料编织布铰链混凝土排、土工织物沉排沉柴帘、柴枕护岸沉稍坝、砂浆护坡螺母护坡、粉煤灰水泥土护坡,到现在的生态护岸,如石笼结构护岸、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网格反滤生物工程、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多孔质护岸。现状滨水防洪工程水岸的处理方式,更多地考虑到河道的生态保护问题,从生态、景观、防洪方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满足现代人使用需求。
4滨水空间的生态功能
河流体系有着明显的整体性及连续性,可以把河流体系主要分为4个方面,即上游、下游、左岸及右岸。通常在河道及缀块区域空间的连续性评价工作中,都是以其连通性作为主要标准。而且河流连通性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物质及能量的循环流动速率,而且对水中动物有着直接影响。从横向角度来看,河流的宽度主要指的是横跨河流及其周围植被覆盖区域的横向距离。边缘条件、群落组成、环境梯度和对周围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影响的一系列扰乱活动等因素,都给河流宽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主要特征,与河流的连通性及宽度有着直接关系,而且河流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栖息地功能、过滤功能、屏蔽功能、通道功能、源汇功能等方面。
5滨水空间景观的设计与实践
5.1景观设计理念
河流在城市中属于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其沿河绿带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娱乐休闲场地,同时,也能使得居民更好地认识和接近大自然。在设计和塑造景观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人景合一”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力图营造出一种城市和自然协调、统一、融合的景观序列,积极突破传统景观设计的单调性,构建出连绵、生动的“长幅画卷”的滨水景观。
5.2挖掘特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
现代城市及生态的发展提倡景观设计的自然状态,因此,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必须要融合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2方面的内容。各城市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或是传说,或是文人墨客。因此,在设计滨水空间景观时,必须依据当地文化的优势及特点进行设计,使得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成为城市标志的同时,也能继承和发扬城市特色传统文化。
5.3合理搭配植被种植,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植物的种植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品位。在树种选择上应遵循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既能近期满足景观需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景观特色与文化积淀。
5.4创造立体的景观视点和多样的亲水空间
滨水区规划设计应考虑人们亲水的愿望,满足人们的活动及精神需要。除了要与整个城市的景观和谐,还要在纵向、横向、竖向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相互穿插、静动结合,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水开放空间(如图1所示)。
6总结
结合区域特色挖掘景观设计理念,使设计成为该地区特有的景观场地和景观元素的重要方法。滨水地区是一个区分不同地区的重要因素,然而盲目地照搬和模仿,使特色变为普遍,同时,失去了对文化和历史的保存。滨水地区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体现了每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个性,深入挖掘滨水空间设计理念,是认识滨水地区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治.宁波市鄞州区生态河道建设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2)
[2]蔡晓辉.河流的生态功能及水文变化的生物学效应[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8)
[3]穆瑾.城市新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5
[4可持续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基于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案例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张佳娴.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郴州中心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
[6]吴疆.基于体验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7]秦一博.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景观设计研究———以沈阳浑河滨水空间为例[J].美术大观,2018(2)
作者:毕婧 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一篇:期刊影响力指数讨论与改进
下一篇:西方文化对喜剧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