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胱抑素C检测对高龄心力衰竭的价值

胱抑素C检测对高龄心力衰竭的价值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9-12-14

  心力衰竭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排血量下降、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引起肾功能损坏,加重病情,因此尽早明确病情并采取积极治疗尤为重要[2]。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有效指标,为进一步明确其在高龄心力衰竭肾脏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胱抑素C检测对高龄心力衰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龄心力衰竭伴肾脏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岁~80岁,平均年龄(67.89±2.51)岁;缺血性心肌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2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1例。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龄心力衰竭无肾脏损害患者作为参考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岁~80岁,平均年龄(66.90±2.46)岁;缺血性心肌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确诊;②均符合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相关标准;③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患者;②免疫抑制疾病者;③恶性肿瘤;④内分泌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3方法入院时收集基本资料、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用药情况以及心功能分级(NYHA)评估,2组患者均按照指南接受治疗。2组检验前1d20:00之前禁食禁水,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mL,3000转/min离心,常规离心10min,以免疫比浊法对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由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4判断标准胱抑素C水平>1.1mg/L为肾脏功能异常。1.5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胱抑素C水平比较观察组胱抑素C水平为(1.23±0.10)mg/L,高于参考组的(0.79±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13,P=0.000)。2.2不同NYHA分级患者胱抑素C水平比较观察组内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44例,Ⅳ级16例。Ⅱ~Ⅲ级患者胱抑素C水平为(1.02±0.17)mg/L,Ⅳ级患者胱抑素C水平为(1.39±0.22)mg/L,差异显著(t=6.879,P=0.000)。

  3讨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极易出现严重肾脏损伤,由于心排血量减少,肾血流量相应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肾脏出现进行性缺血;同时肾小球系膜、肾小球、间质细胞以及肾小管细胞损伤,此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脂紊乱等心力衰竭常见危险因素亦可引起肾功能不全。而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神经体液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可引起肾脏继发性损伤,而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抗生素等药物多为肾脏靶药物,需经肾脏排泄,加重肾脏损伤。研究发现肌酐清除率下降10mL/min,则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29%,因此尽早明确肾损害并给予有效治疗及控制尤为重要。肌酐、尿素氮等为肾功能主要评价指标,然而其敏感性较差,且研究发现即使部分患者肾功能已经出现严重损伤,上述指标水平仍然可能处于正常范围内,误导临床评价及治疗。胱抑素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2的主要成员之一,以恒定速度在体内产生,受到性别、年龄以及炎症等因素的影响。胱抑素C参与细胞内外蛋白水解调控,减少不适当内源性、外源性蛋白水解对细胞的不当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评估肾功能的敏感指标。心力衰竭早期,肾功能仅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浓缩功能尚可维持,在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至正常水平的1/3时,尿素氮、肌酐水平仍然处于正常范围,然而胱抑素C水平已经显著升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见,胱抑素C基因表达调控可随着心肌细胞凋亡增加而增加,血液内胱抑素C水平相应升高,从而对从炎症、坏死细胞内逐渐释放出的组织蛋白酶活性进行调节。观察组内Ⅳ级患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Ⅱ~Ⅲ级患者(P<0.05),分析认为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患者肾功能损伤相应加重。总之,胱抑素C可作为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肾脏损害的内源性标志物,能够反映肾功能早期损伤,对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荣,李新立.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4):10-14.

  [2]马晓路,裴源源,朱继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致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9):1005.

  [3]张澍,华伟.2012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5):379-381.

  作者:毕玉珍 贾孝莲 单位:上高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医疗保障工作做法

下一篇:胱抑素C检测对高龄心力衰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