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核心论文 > 幻影成像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应用

幻影成像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应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1-17

  幻影成像是通过多媒体数字内容与复杂的高科技系统设备相结合所共同展示的,为人们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官享受,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新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幻影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形式分类,幻影成像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幻影成像技术广泛应用在当今的博物馆中,将会对博物馆的展示和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幻影成像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幻影成像;博物馆;展示设计

  一、幻影成像与博物馆展品展示设计

  (一)运用幻影成像对珍贵文物进行展示

  在博物馆某些藏品的展示中,由于一些文物自身的贵重性和材质的特殊性,对于文物的保护有着相对严格的限制。比如有些珍贵文物因自身原因无法陈列或者无法长时间进行展示,如书画文字等文物必须定期更换。有些文物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完美的陈列,例如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由于这些种种的限制,很多珍贵文物很难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另外一些受损的文物也很难得到修复并以全貌展示。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其馆内展厅“宝藏虎丘”厅通过幻影成像打造出了一个半透明的展示空间,展示了一级文物“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利用高科技对文物进行扫描和影像模型制作,通过系统设备让虚拟的文物影像悬浮于展示空间中,可以详细地展示出文物的各个角度。该项展览既能看清楚文物的真实外观,也可以通过动态的展示过程观看到文物的内部组成以及局部细节。该技术的运用不仅保护了珍贵文物,降低了展示的风险和成本,还给观众们带来了新奇的体验,增加了观众们的观看学习兴趣。

  (二)运用幻影成像对宏观、微观内容进行展示

  幻影成像可以对许多大型展品进行细节上的展示,通过影像的不断放大以及全方位的展示,让人们可以更全面仔细地观察到展品。例如,传统博物馆展示的书籍等只能看到固定一面,展品的价值并不能得到全面发挥,也不能满足参观者们对于展品内容上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微观的事物,则可以利用幻影成像将放大近千倍的展品投射到真实制作的场景中,例如对于细胞形状外观等的展示。

  (三)运用幻影成像对展品进行修复和保存

  幻影成像可以在特定技术的支撑下,对于一些破损的展品或文物进行“虚拟”修复,通过影像技术将实物全貌再现到人们的眼前,不仅让文物用另一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保存,也为参观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接受和参观形式。

  二、幻影成像与博物馆主题展示设计

  主题是引领并贯穿整个展示创意内容的主线,可以将一个普通事件的内涵巧妙地进行升华,挖掘出“展示”的独特魅力。良好的展示效果往往是有着高品质以及独特的专题主旨做后盾支撑,对展示的内容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每个展览都有不同的展示主题,博物馆展示也不例外。在博物馆叙事性展示设计中,通过明确展示主题,将展示的表达形式围绕主题设计,突出主题的内涵与感情,可以使观众更快地沉浸到展示内容中。展示的主题如何才能引起更多的关注造成较大的反响,不但展示内容的新颖性和内涵至关重要,其展示布置方式的呈现也很关键。按照陈列物品的不同有方向性地向目标受众进行展示,设计师通过对展示主题的把握和理解,借助高新技术和崭新理念的创新方法,打造出活泼生动的富有韵味的展示方式,让展示效果与时俱进。博物馆主题陈列设计的内涵和精髓必须将陈列内容大幅度的浓缩,提炼出富有内在韵味的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借助表演的手段呈现给观众,调动观众的多个感官来体验。幻影成像能够借助环境的布置、灯光与色彩控制、影视内容控制等多个方面去呈现成像内容和主题的内在联系,在最终的展示效果中合理地融入展示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情感。例如运用幻影成像讲述与主题内容相关的习俗风情,对历史故事及传说进行真实的动态还原。在陕西汉阳陵展出的《走进汉阳陵》中,就是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制作还原了四个真实的历史场景。随着播放时间的推进,演示中逼真的陶俑依次还原成了曾经存在的历史形象,“重生”了的汉景帝、大臣们等依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生动形象地复原了历史文物的全貌以及历史人物当年的生活情景。观众们仿佛也跟随着展示场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置身其中,如痴如醉。

  三、幻影成像与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

  普通的空间方式一般包括两种:第一种是虚拟空间的流动,借助新技术成像等方法产生一种空间上的变化和转变,让空间变成一种流动的空间,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畅游其中;第二种是指真实的空间流动,比如舞台的变换与转移,这些都能够让参观者近距离地接触展品,产生更好的展示与陈列效果。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已经具备了更全面的内涵,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越来越重视人的体验和感官感受而不单单是展品的陈列。有些情况下,当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和体验方式过于富有魅力和吸引性,甚至会让观众忽视博物馆展示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在宣传博物馆主题内容的时候,展示的空间和展示的内容同样的关键。比如苏州博物馆宽阔透明、多处还原江南一带的园林设计景观,馆内移步换景的布置,体现出了展示空间与园林景色的协调统一,让参观者在完整和谐的展示空间中,既感受体验到生动浓厚的江南文化,又能够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存在意义和内涵。幻影成像空间中的360°幻影成像,是采用整体密闭的箱体设计,通过高清度及高透光率的玻璃呈现内容,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柜体的放置高度和成人的水平视线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该展柜表现出的优势在于它不会对人流行走的空间产生阻碍,又能够赋予虚拟物体真实化。而单面幻影成像系统对场景灯光的控制要求极高,只有在极黑的条件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幻影成像中的表演内容,而且这种展示方法往往要求空间面积宽阔,并且还要安嵌在布景墙中。

  四、幻影成像与博物馆情感互动设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寄托需求越来越高,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人和自然、人和物品、人和人之间在情感上能够达到某种和谐,才能够让人们借助这些产品进行更好地沟通。沟通交流必须创建一个情感空间,唯有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才能让交流更加顺畅、有效,才能够让观众自主去参加展示活动,更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展示出的内容和信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更加注重观赏者能吸收理解多少信息以及博物馆对于观赏者的意义所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有专家就说过,博物馆内的展示沟通并不仅仅是对陈列物品单调重复的解说,而是和观赏者间的互动沟通。而专家福克和迪尔克尼认为“博物馆的互动经验”实际上是人、社会和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是观赏者在博物馆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的体验。观众的一切观闻体悟等都能深深地感染他们的内心,这种本能的领悟无需在展示中额外学习,但是它却和陈列展示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如何高效地将情感以最佳的方式融入到幻影成像展示的总体设计中,这是互动性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情感是参观者和展品之间产生共鸣之处,所以,为不同情景所安排的演播背景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最后的陈列效果。比如在幻影成像的舞台上,要使台上真实存在的演员和投射的虚拟演员在动作节奏上协调统一,这样当参观者在观看表演时,就会萌生错觉,感觉舞台上有很多人在尽情地挥洒,而这将大大激起参观者的热情,让参观者们能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在湘阴左宗棠纪念馆中,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情景剧《一代名将左宗棠》创新了观众参与互动的方式。该演示剧中出现的房间是按1:1的比例复原制作,摆设的家具都是现实中的正常尺寸,剧中人物的影像与真实的人们大小一致。剧中主要介绍了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们可以依次到模型场景中与虚拟的幻影演员合影。如此大的实物布景能够使观赏者进入到布置好的场景中,和影片中的人物进行互动,给观众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方式和体验感受,对其他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也有很大的启示借鉴意义。

  五、结论

  幻影成像作为一项新兴的高科技技术,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促进了社会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幻影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例如对于展示设计行业,特别是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幻影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更全面地对展品进行展示,也可以降低展示的风险性和经济费用等。幻影成像技术的融入为展示设计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幻影成像只是科技历史洪流中的一瞬,如何更好地提高幻影成像技术的综合价值,让幻影成像与其他科技更好地结合,还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与思考。然而,降低成本费用,进一步冲破其发展的桎梏,丰富其展示的形式,是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普及,将会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还包括对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岸婷.幻影成像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J].文化产业,2014,(10).

  [2]庞巍.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9).

  [3]郭连业.新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4]乔治·埃里斯·博寇.新博物馆学手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蒋烨 韩帆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上一篇: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下一篇:伦勃朗绘画艺术风格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