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3-17
依托“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扎实开展师德建设和创新实践活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师德建设;实践;措施
东台市唐洋中学创建于1956年,地处黄海之滨,是江苏省盐城市19所老完中之一。2016年3月创建成江苏省三星级高中。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成长至上”的办学理念,立足农村,实施平民教育,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学校是“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村优质师资流失严重,生源质量逐年下滑,办学的显性效益指数偏低,教师职业倦怠感严重。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依托基地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建设创新活动。
一、科学规划,修“师品”
教师的职业要求其应具有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1.坚定正确的育人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人都必须回答时代之问。教师应具有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国家认同,才能正确引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远大追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德追求是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通过专家报告会、教师读书会、校内政治学习以及校宣传栏,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帮助教师认清形势、理解政策,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得以入耳、入脑、入心。学校准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在结对专家的指导下,编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读本。2.树立共同的教育理想我们认真分析我校的精神特质,组织开展“唐中精神”“唐中品质”“唐中境界”大讨论,提炼出“忠诚、勤奋、敬业、奉献”的唐中精神。我们立足“唤醒、支持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重个性,重自主,激发学生潜能,引领学生自由成长。我们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高智慧的一流农村普通高中,是我校的共同理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是我们的共同愿景。3.人人规划做“四有”教师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心灵的镜子”,陪伴学生成长,教师的角色就是“榜样”。学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师德成长规划,立魂,做“信者”,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的老师;弘善,做“善者”,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的老师;为学,做“学者”,成为一名“有扎实知识”的老师;施爱,做“师者”,成为一名“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二、精心培养,练“师能”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学校通过各类活动培养、训练、提升教师的“师能”。1.精心组织师德培训。学校依托“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每年安排1—2名师德标兵参加全国教育师德建设研讨会,借助“师德建设”微信公众号,向教师推送优秀师德案例。借助“基地”开展“最美教师”、身边的“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组织编写“优秀教师的一天”等师德培训读本,努力构建校本师德课程体系。聘请全国教育伦理学会张勤教授为全体教师解读“新时代师德宣言”,辅导教师学习“新时代师德标准”,指导教师制定“师德”成长规划。2.实施课改培育师能。学校通过申报改革项目和专题研究,帮助教师确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探索“让学引思”的课堂范式。2018年,学校有近20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和基本功大赛获奖,其中储海燕获省二等奖,彭蕾、林云龙获盐城市一等奖。3.“青蓝”工程助力成长。学校每年遴选出业务能力强,综合素养好,师德师风正,社会美誉度高的老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引领年轻教师树立高尚的育人情操,形成强烈的师德自觉要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项目推进,树“师风”
学校通过中层干部选拔、骨干教师奖励,优秀教师表彰等由上至下、由点到面激发教师追求进步。1.大力宣传名师风采。学校每学期都在宣传栏、校园网站、家长微信平台内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让优秀的师德形象不仅在校园中生根结果,更在社会上形成效应,绚丽开花。学校近半数教师乡村从教三十年以上,用他们的优秀事迹感染老师、感化学生、感动家长,着力打造学生亲近、家长信任、领导放心育人群体。2.着力打造名师效应。学校每学期举办“启航杯”教学大比武活动,教师搭建专业提升和业务展示的平台;通过学生、同事和家长的评教活动,着力打造名师效应;学校还通过“我爱我的学生”“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等主题演讲活动,充分彰显新时代教师的教育情怀。3.倾力培育后备人才。干部队伍师德水平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师德状况,中层干部更应该是师德的楷模,业务的精英。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后备人才的建设与培养。2018年,刘于祥、王涛涛、张祖辉等一批青年教师被选拔进了学校中层队伍,徐进军、朱元明、林云龙等三位教师被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
四、浸润呵护,育“师爱”
学校注重硬件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努力呵护教师内心已经形成的职业归属感和师德认同,帮助其永葆内心的坚守。1.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启迪审美情操。学校着力创设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让校园处处氤氲着浓郁的育人气息。处处有美景、美文、心语,让优美的文化浸润教师的心灵,启迪教师的审美情操,从而引领教师远离喧嚣,找到内心乐学善教的宁静。2.温馨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成长动力。构建多方面的和谐关系,即:合作共进的同事关系,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相互信任的家校关系。基于校情,客观反映教师合理的诉求,充分关心教师的生活,帮助解决个人发展、子女入学、老人就医等方面的困难,从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帮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幸福感,树立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增强教师的成长动力。3.探索实践活动培育向上的师德精神。学校让教师参与到“基地”的建设中,开展师德论坛、师生联谊、师德故事演讲等活动,促进教师师德成长。学校开通“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微信群,传播先进理念,解惑疑难;适时干预,帮助教师抵制消极、诱惑,坚守教书育人的道德操守,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是征行自有诗”。本着读懂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的构想,我校在师德建设实践中潜心探索,稳步构建教师乐教、能教、善教的师德师风新形象。
作者:史俊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上一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