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4-06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困扰大众健康的一个常见临床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人体在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包括饮食、气候、精神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方面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特征,体质特征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影响证候的类型与演变[1]。为了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发现预防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流行病学、中医体质学的方法,对本病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了调研分析。
1研究资料
1.1纳入标准
①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史诊断(县级或其他二级以上医院诊断);②年龄在14岁以上,无其他相关疾病者;③口腔溃疡复发史在2年以上;④反复发作的频率短于1年。
1.2排除标准
无复发性口腔溃疡就诊史,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口腔溃疡者。1.3调查对象通过手机广泛发放流行病学调査问卷712份,根据以上标准筛选出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2.1问卷的内容设计
网络问卷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日期两部分。为保护被调查者个人信息,不采集姓名、学历、工作等敏感信息;第二部分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情况,包括有复发周期、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第三部分为体质学测试,评价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
2.2问卷的设计与质量控制
本项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批量导入功能,首先将问卷文档导入生成网络调查问卷,通过手机微信功能发出问卷,由调査对象填写后提交。调査数据由平台自动导出,以Excel格式保存,再根据统计需要,将数据进行编码和处理,导入SPSS20.0统计软件。为保证调查中获得数据的真实性,笔者对调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首先对问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讨论,形成问卷初稿后,进行了小样本预试验,以预试验结果为依据,从内容到形式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数据录入过程中,研究人员对所有问卷进行了核对,根据纳入标准,剔除了无效问卷。
2.3体质类型评定
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体质类型分析。量表包括由平和质、气虚质等9个自我评价的亚量表,总计60个条目,所有条目分为“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等级,分别采用1~5的计分法。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调查中部分患者出现多种体质的兼夹情况,以不同体质类型的转化分与评定标准之间分差大者为主要体质特征。
3结果
3.1调査对象基本情况
共收集问卷712份,有效问卷670份。其中男257例占38.36%,女413例占61.64%。调查人群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33岁。根据提交问卷的手机IP地址统计地域,本次调查涵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3.2发病情况
3.2.1诱发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口腔溃疡复发的因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饮食因素、感冒、月经、局部外伤、劳累、睡眠、饮水量、天气、环境变迁等方面。其中308例与精神因素有关,占45.97%;175例与饮食因素有关,占26.11%;108例与感冒有关,占16.11%;85例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占女性人数的20.58%。精神因素中,部分患者主要明确提出与工作压力大、考试紧张、情绪焦虑有关。饮食因素中主要包括消化不良和进食辛辣,部分患者表现为与饮酒、食咸、抽烟有关。3.2.2发作频率见图1。670例中,共有172例发作频率小于1个月,占总数25.67%,其中少量患者发作频率为1周,症状常年不断。209例发作频率为1~3个月,占总数的31.19%。91例发作频率为3~6个月,占总数的13.58%。81例发作频率为6~12个月,占总数的12.09%。110例发作频率不规律,占16.41%。3.2.3高频症状出现频率超过30%的伴随症状,主要包括疲劳感、精神紧张、面鼻部油腻感、失眠、便秘、忘事、出虚汗,其中289例经常有疲劳感,占43.13%;282例存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占42.09%;282例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占42.09%;247例经常失眠,占36.87%;233例伴有便秘,占34.78%;224例容易忘事,占33.43%;210例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占31.34%。3.2.4口味偏好见图2。饮食因素是诱发口腔溃疡的常见因素,调查对象中有175例(26.11%)的发病与饮食因素有关。研究者对患者的口味偏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口味偏甜172例,占25.67%;口味偏咸174例,占25.97%;口味偏酸79例,占11.79%;口味偏辣238例,占35.52%;口味偏苦7例,占1.04%。
3.3体质类型分布
3.3.1不同性别体质类型判定结果分布与构成见表1。670例中平和质129例,气虚体质145例,阳虚体质105例,阴虚体质80例,气郁体质75例,湿热体质52例,痰湿体质35例,血瘀体质24例,特禀体质24例。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经检验χ2=42.271,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九种体质类型性别的分布,χ2=42.271,P=0.000<0.05,因此不同体质类型的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3.3.2体质类型分布结果的比较分析见表2。王琦等[3]调查全国9省市21948例一般人群,发现平和质占32.14%,气虚质占13.42%,湿热质占9.08%,阳虚质占9.04%,阴虚质占8.27%,瘀血质占8.10%,气郁质占7.66%,痰湿质占7.32%,特廪质占4.97%。以上述研究结果作对照组,经检验χ2=143.856,P=0.000<0.05,九种体质患者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构成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3不同地域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比较见表3。叶大文[4]对广西南宁地区262例复方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了调研,发现体质分布的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以此调查结果为对照组,经检验χ2=199.391,P=0.000<0.05,因此九种体质患者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构成方面具有可比性。
4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临床中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常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孤立、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溃疡面周围红肿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呈周期性复发,具有自限性。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张颖等[5]对泰安市某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现况调研发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ROU患病率为48.2%,性别、锻炼情况、饮食、情绪、便秘和ROU家族史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ROU家族史是ROU的危险因素。李源媛等[6]提出该病可能与局部创伤、心理压力、食物、药物、激素类药物、自身免疫功能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本病属中医学口疡、口糜、口疮范畴。崔珊珊[7]提出体质是该病发生的内在条件,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该病的研究,对揭示该病的病机,寻求有效的治疗预防措施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670例ROU患者九种体质类型分布及不同性别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平和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8种偏颇体质中,气虚体质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女性患者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高于男性;而湿热质、特禀质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诱因中,与精神因素有关者最多,占45.97%,其次为饮食因素,占26.11%,说明精神因素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机可能为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熏灼口舌而致。根据本研究结果,670例ROU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为平和质占19.25%;8种偏颇体质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质占21.64%、阳虚质占15.82%、阴虚质占11.94%、气郁质占11.19%、湿热质占7.76%、痰湿质占5.22%、特禀质与瘀血质各占3.58%。与王琦等调查全国9省市21948例中国一般人群的结果相比较,该病患者中的平和质占比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偏颇体质中气虚体质最为显著,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本次调查研究收集的患者信息涉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未对本病患者生活地域进行详细统计。与叶大文对广西南宁地区262例复方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医体质的调查结果相比存在差异,表明ROU患者体质的类型在不同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地域与该病患者体质的具体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统计研究。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及发病后的证候类型,将辨体质、辨病机、辨证候有机结合起来诊断疾病,能精确指导立法选方用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8]。根据本次调研结果,ROU患者的平和质明显低于一般人群,8种偏颇体质均有出现,其中气虚体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均超过10%,若对上述偏颇体质人群进行早期调体干预,如合理膳食、心理干预、调整作息等,将会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不同地域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类型具有差异性,由于体质是证候形成的基础,因此,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还应因地制宜,注重不同地域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对体质类型的影响。这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辨体施治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尚缺乏体质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关性的深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体质干预的机制、不同体质类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生物学方面的特异性、地域与ROU患者体质的具体相关性等问题的研究,推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个性预防和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三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0):653-655.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3]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24(1):7-12.
[4]叶大文.广西南宁地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与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2):50-52.
[5]张颖,张雪思,赵雪桢,等.泰安市某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现况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6):641-643.
[6]李源媛,王新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70-273.
[7]崔珊珊.复发性口腔溃疡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52-53.
[8]汪馨,彭海燕.“三位一体”辨治肺癌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8,50(3):21-24.
作者:纪淳望 姜晓娜 杨梦琦 姜萍 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部玛丽女王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制药化工合成管道的工程施工
下一篇: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