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核心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4-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转化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目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建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最后阐述构建该模式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何满足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这是每个高校管理者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之一。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偏向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当前,高校多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模式,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涵养,还能够使学生的自觉行动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而来,使学生能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部分高校侧重于思政理论教学而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足够的认识思政实践教学,使实践课程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不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内核。

  (二)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院辅导员两支队伍,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两支队伍都存在明显不足。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例如自身科研任务重等,从而在思政教学工作上不能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当前,作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辅导员,在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侧重于事务性工作,而出现很多辅导员非思政专业出身的现象,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思政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存在偏差

  如今,以“00后”为主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因此他们说话行事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观念较差,他们大多强调个人价值,几乎不考虑很集体贡献,对自己以外的事漠不关心,学生生活涣散,理想价值信念不高,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95后”为主的大学生在价值判断、成长背景、生活习惯、个性追求思维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新,而思政教育只有关联时事政治,能有效的针对并且贴近学生,才能具有实效性。教师们应当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结合思政相关理论,优化教学方式,比如小品表演、辩论赛、专题讨论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二)创新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再一次强调强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一方面有利于积极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新时代学生养成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水平和自身道德品质的有机建构,让全体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以便于深层次地完成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并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立德树人的需要。辅导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各高校要选拔科班出身的毕业生承担,同时增强非科班出身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在理论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准许其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教学工作。面向辅导员以及思政课教师定期举行主研讨会,通过互相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解决方法。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关键,在于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政策,认识教育的目的,探索教育的方法。因此,要在各级学校活动中大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领大学生融入社会,培育个人优秀道德品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

  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的需要

  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根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探索创新教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其包含了价值目标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实质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不仅推陈出新,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通。理论教育要以它为根基,使先进思想能更有效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位置,充分融合党中央的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促使高校工作的科学稳定发展。

  (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阐述到,培养什么样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现代化乃至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当前,青年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任务,大学生是青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素养决定了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发展的高度和远度,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只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才适应这一要求,才能进一步培培育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扎实专业水平、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第一,它能促进大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认真钻研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具备更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条件。第二,它能使大学生养成努力奋斗的优良品质,逐步提高爱国热情,在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个人的发展。

  (三)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国外优秀思想道德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广涵丰富的核心价值资源,尤其是传统社会所积淀的璀璨人文精神,是影响一代代中国人建设国家的根本方法和路径。要积极努力地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球发展相互融合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包含着横贯中西、融汇古今的思想价值理念,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批判基础上的超越,是建立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之上的。所以大学生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01版,2018年9月11日.

  [2]王清宝丁绍宏白英.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3]郭玲武宁梁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6).

  [4]谢铮魏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智库时代,2019(2).

  [5]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01版,2019年3月19日.

  [6]鲁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3).

  [7]蔡婕萍.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述评[J].改革与开放,2019(5).

  作者:顾然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实现路径

下一篇: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