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电子信息核心论文 > 电力自动化数据解析软件设计

电力自动化数据解析软件设计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5-06

  作为CDT多通道二进制数据解析重要的解析特点,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为电力软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作用。本文针对CDT电力自动化体系进行研究,结合其设计流程以及数据解析的流程步骤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优化数据流程步骤,生成验证码算法进行了分析,现将其阐述如下。

电力自动化数据解析软件设计

  关键词:基于CDT;电力自动化;数据解析;软件设计

  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体系,电力产业的自动化体系获得了革命性创新,这也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电网行业发展。本文针对电力行业的CDT数据规约接口综合系统分析进行研究,对多通道二进制数据解析电力数值分析进行了研究,笔者结合软件工程的运行特点和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对优化系统开发进行了以下研究分析。

  1CDT基础知识分析

  CDT对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帧类别循环传输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信息控制体系以及多个信息字段处理,整个帧结构实现了字节同步,组成了完善的体系[1]。CDT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方式,实现了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多项控制,并借助除法和余数控制进行了对应的检测分析,再将所有收到的码组进行了相应的除计算,若计算中没有出现余数,表示传输正常,若出现了余数,表示传输出现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冗余校对方式容错性差,一般都不会出现较大问题,且编程简单,错误发生的概率极低,约十万分之一。

  2CDT的电力自动化数据解析软件的储存类型分析

  自动化数据解析软件的储存系统中,原始数据,解析后的数据以及中间转译数据都被储存在数据表中。且整个数据储存的结构设计也保证了解析软件的正常运行[2]。整个体系运作中,数据储存结构中四个表含有了遥控,电能脉冲以及遥信控制几个类型,经过对应的数据采集和管控后,所有的数据也能够在和电表建立对应的信息链接。可以及时收集到电表的编号,地址,名称电能,经过采集编码以及电表变化和运动类别编码处理后,所有的采集日期和采集时间都能够传送到位,实现了解析软件的数据分析运用价值。

  3对数据解析流程分析

  数据解析结合CDT规约系统处理,基于原始数据的采集和校对分析,实现了十进制数值的数据库研究分析,整个处理流程如图1。以上数据解析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步,定义变量和数组,分析二进制字符串,十六进制字符串等信息,实现字符的同步控制和功能码定位等。第二步,做好数据库的连接,若能够直接进入数据库,就可以及时处理,若不能够进入数据库,就需要立即反馈错误用户运行状况,分析障碍原因。第三步,分析数据集控体系,设置串口号,间隔时间,设置数据库的缓冲区,做好奇偶校验任务。第五步,打开数据采集端口,打开后立即进入下一步,若不能运行就要观察系统状态,及时查找原因。第六步,分析原始表数据,存入采集时期。第七步,设置数据校验流程,循环解析每一个信息字段。第八步,选择继续采集或者是退出体系。

  4数据校验流程分析

  电力自动化体系基于代数编码运行,其可以将马序列表转化成多项式表格,整个码序列中的原字符作为一个多项式系数结果,其设置了K字段的信息长度变化,R诊断的监督码。该方式实现了控制字段和信息字段的运用,发送端可以及时发送n为编码,及时反馈信息码和CRC编码之间的规则进行校对,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不过,所有的数据采集都是基实时的出具采集体系,整个数据量对系统中的储存要求高,且这些数据都是来源于直接的生产体系,所有的数据都需要经过数据平台的分析,部分数据不需要多重分析处理,只用在窗口进行对应的数据平台处理就可实现服务器端的分析管理,最终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3]。基础数据的属性监督处理中,最常见的管理方式就是对数据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析,可以直接调节整个运行机组的发电机线路和变压器管理类型,经过不同的管理等级分类处理后,实现数据服务器的中心连接,实现数据的同步维护,保证在同一个管理中实现综合管理的效果。

  5数据共享分析

  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共享运行表现形式较多,其中文件共享的模式较为明显,这种方式的访问方式简单,使用方便的,但是访问和数据筛选速度慢,系统更新慢。直接内存方式也较为常见,但是其编程体系繁琐,整个运行速度快,很容易泄露数据[4]。最后,商业数据库的方式也常见,这些数据内容具有开放性,在综合自动化处理中,该方式具备有效性,数据刷新速度快,且传输形式不统一[5]。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内存数据库。将所有数据都放置在内存中,数据结构比较灵活,访问的速度非常快,这些数据所获得的开放性没有那么强,而且相对于商用数据库没有那么好的表现效果。通过详细的解析,这样可以获得精准的结论,当所有条件已经符合电力系统自动化需求时,电力系统所展现出的实时性也会得到体现[6]。COM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种可以实现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共享之技术,想要获得良好的数据共享效果,这应该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在使用DCOM技术时,该技术可以支持不同的组件代码,可以根据远程进行控制。电气系统自动化数据处理关乎的对象比较复发,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使得数据传播更加准确,一般而言这电气自动化对互联网要求比较高,需要在考虑数据传输基础上,将电气自动化数据处理功能体现出来。

  6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保证电力产业稳定运行的软件系统,电力自动化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并未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和技术措施。本文针对电力自动化体系进行研究,对电力自动化体系的稳定运行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减少人工读取电力设备数据的效率进行分析,尽量减少误差,为提升电力设备数据处理质量,带动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运行和可靠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仇张权,李卫彬,朱铮,等.常用规约解释软件在电力系统调试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时代,2014(11):24-25.

  [2]张艳林,李慧勇,李绍滋.基于编译器的通信规约自动解析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02):101-105.

  [3]胡起宙,李智敏,吴娟娟.电力远动通信故障诊断装置的研制[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06):51-53.

  [4]顾建炜,张铁峰,韩书娟.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28(01):30-36.

  [5]邵江洪.CDT电力规约接入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方法[J].工矿自动化,2012,38(08):135-137.

  [6]覃奇,陈金,鄢芬,等.嵌入式协议转换器在无源无线测温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技术,2012(12):53-56+62.

  作者:丁亮 单位:无锡澄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一篇:可重配置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下一篇:网络资源在英语翻译教学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