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核心论文 > 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9-22

  学生职业能力是被社会认可,增强学生自信,能为家庭带来福祉的潜在实力。《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为机电专业学生融会贯通PLC应用技术、提升学生自动化领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教师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帮助。本文以西门子PLC为载体,整合课程内容,开发完善课程资源,创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评价方式且应用到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PLC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探索;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方式;PLC技术技能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归结为八个模块,涵盖了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和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两大领域,从而构建起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体系的基本框架。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通过整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转变毕业生课程设计的形式;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用更加适合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社团活动中融入专业实践社会服务项目等,来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校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初步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技能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缩短教学空间与距离。本文通过对《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不仅能掌握PLC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能掌握PLC的硬件电路连接、程序编写、仿真调试等课程内容,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业自动控制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1整合课程内容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和以实际产品为载体的“一主线、多任务”、“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我院逐步推广实施,《PLC原理与应用》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项目组经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由“听我讲(本节课程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跟我做(教师示范实践操作技巧)、你来做(给出实训任务,学生反复练习)”三部分组成,每部分由若干个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涵盖PLC不同的知识点或技术技能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任务导入来引领,以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来链接,以任务实施过程来分析,每个任务均可在院外实训基地或院内实训室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工程案例等,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技能。课程中还融入了维修电工中(高)级工考证培训内容,使课程的教学兼顾考证培训,即《PLC原理与应用》课程,能够为学生参加维修电工中(高)级工的考证提供帮助,支撑“一书多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之后,可以参加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的考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工业自动控制职业岗位对职工所具备的PLC综合技术技能的要求,以西门子PLC产品为载体,以职业技能竞赛为主线,仿真与实物实训配合应用,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融媒体技术与PLC课程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PLC课程教学活动,实现PLC课程的现代信息化,提升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依据机电行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PLC知识技术技能,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微课、短视频;将抽象的PLC原理、结构等做成课程教学动画;将大型综合实训项目,现有的实验设备资源无法完成的实训项目用虚拟仿真来完成,遵循“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理念,开发《PLC原理与应用》多种数字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仅有静态文字、图片,还有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微课、单元测试与作业、期末考试、知识讨论答疑、技能指导栏目等线上资源。创建《PLC原理与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课程已经开放3个学期,目前课程用户已累计达到7000左右,并且通过调研企业新技术与用户对课程的需求,每学期对课程更新一次。实现《PLC原理与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河南省同类高职院校中推广应用,同时在线课程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及企业用户提供资源。

  3转变课程评价方式

  《PLC原理与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已经顺利结项,在线课程在河南省爱课程平台上线,且每学期随着PLC新技术的出现、知识点技能点展现方式改变,更新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经过几个学期的运行,形成《PLC原理与应用》课程独特的评价方式。3.1线上课程采用“闯关”激励模式的评价方式分为“自测闯关、知识闯关、技能闯关”,“自测闯关、知识闯关、技能闯关”分别占20%、30%和50%,形成学生的课程线上综合成绩。(1)“自测闯关”:按照选择题的要求进行闯关;(2)“知识闯关”:按照知识点的要求进行闯关;(3)“技能闯关”:按照操作技能的要求进行闯关;(4)评价模式:按照“自测闯关+知识闯关+技能闯关”的成绩进行评价。3.2课程成绩评定分法《PLC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在线上做大量的自测题、期中和期末的考试题,线下还需要到实训室、实训基地做工程案例等技能项目,完成实操任务。所以课程评价既要考查学生在线课程成绩,还要考查线下知识点、技能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及学生自学探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课程教学评价需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加重线上课程成绩与技能考核比重,减轻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就形成了线上课程考核占比50%,技术技能考核占比30%,期末闭卷理论考核占比20%的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4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融媒体的推广应用,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课程形式的改革、课程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更新充实教学动画、微课、技能实训录像、工程案例等课程资源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推行《PLC原理与应用》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且加强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教师教学,为高职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PLC的知识技术资源。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水平,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PLC新技术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推动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总之,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育工作者不断调整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技术技能与社会融合程度,从而加强学生在校职业能力提升渠道,为学生就业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为学院发展创建机遇。

  参考文献

  [1]陈家文.PLC课堂教学实训装置的探究[J].通讯世界,2019(3):290-291.

  [2]魏培鲜.数控仿真技术在机电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3):80-81.

  [3]孙磊厚.刘光新.朱江.等.高职机电类技能竞赛学生选拔与训练的方法和策略[J].高职机电类技能竞赛学生选拔与训练的方法和策略,2019(3):97-100.

  [4]贺延蒙,强兴运.基于“翻转思想”的方波信号PLC控制教学过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31):196-198.

  [5]杲春芳,王核心,陈涛.《数控加工设备装配与调试》课程改革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1):141-142.

  [6]廖常初.S7-200PLC编程及应用[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7]张文峰.数控仿真技术在机电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17):156.

  [8]王爱岭,贾书香.高职机电类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4(6):175.

  作者:张英

上一篇:生物化学线上教学与实践

下一篇:信息化时代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