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9-29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全球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农业国际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业保险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在全球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大形势下,我国积极推进本土的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其中,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指出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另外,2019年国家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了农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科技转型升级成为今后农业领域发展的重点,而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和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农业保险规模的快速扩张,诸多问题应运而生,区域重复投保、标的信息缺乏真实性、道德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农业保险行业中引入3S技术成为必然选择。3S技术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农业保险行业合规性风险,提升了承保理赔质量,形成了新的“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模式。现今,3S技术作为农业保险科技化核心技术已大量运用在农业保险的实际承保当中。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又在“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基础上再度提升业务准确性,形成“精准承保、精准理赔”新模式,使保险机构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承保理赔数据,彻底解决农业保险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问题。“精准承保、精准理赔”模式的开展,在增加农户图上承保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农险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仅仅利用3S技术难以解决精准承保理赔到户问题,保险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逐村逐户核实每个投保农户空间地块信息。在此形势下,合理地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可以有效降低保险公司在农户土地空间核实上的工作量,能够快速推进落实承保理赔精准上图、精准到户。
农业保险发展及技术需求
一、传统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业务方式
自2007年以来,中国农险行业发展迅速,投保农户由0.498亿次户增加到2017年的2.13亿次户,随着农险业务量的快速增加,农险中传统形式的承保理赔业务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在传统模式中,对于散户承保理赔模式,主要由农户进行保险标的、承保面积等承保信息的手工填写,各地区再按各地区的政策进行抽样验标,多数情况下保险业务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投保农户投保的作物及土地所在。由于投保作物及投保区域的不真实性,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户重复承保、虚假承保等现象,在投保农户受灾后,谎报、夸大受灾损失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农险不规范风险及经营成本的提高。在传统查勘理赔中,过程繁琐且需要结合农业、气象、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在大范围受灾的情况下,确定受灾范围及程度、明确受灾户数难度较大,保险公司人员往往采用区域统一赔付的方式,提高了赔付率,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益。中国的农业经营规模主要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目前为止,中国现有农户2.2亿-2.3亿户,其中50亩以下农户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为了提高承保理赔效率、降低不规范风险,传统农险承保模式已不适用于现在大规模的承保理赔业务。
二、引入3S技术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
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的统称。3S技术的引入,为保险公司解决了承保农户土地位置及其标的作物模糊等问题,通过农户的现场或图上指认所投保地块区域,可以在图上迅速选定出农户投保地块位置及面积等信息,有效防止投保农户在投保阶段虚报投保面积,在查勘理赔阶段混淆投保地块位置的情况,达到快速按图承保、快速理赔到地的效果。3S技术下的耕地信息如图1所示。在承保理赔过程中,快速识别农户重复投保、投保地区与耕地地区不符以及投保地区投保作物与现实作物不符等问题,有效将合规问题前置,降低合规风险。当投保地区发生灾情,利用3S技术可以快速定位到灾情发生地,调取遥感影像对受灾范围进行快速解译,根据解译的情况对当地受灾的严重程度进行判读,快速统计出受灾区域的范围、面积、灾害程度等理赔依据,同时与投保农户已投保地区地块进行叠加,快速定位并判断出哪些投保农户受到了灾情的影响,对理赔提供数据支撑。引入3S技术,使得农业保险在承保理赔准确性和合规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保险公司所掌握的农户信息仅仅是农户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属性信息,缺少农户所拥有耕地地块的空间信息,在承保阶段往往需要依靠农户进行地块位置的指认,尤其在散户的承保过程中,更是难以对每个农户的投保地块位置进行精准上图。某保险公司进行散户的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的模式推广时,经测试对一个村的散户承保上图,需要7名业务人员花费15天的时间对整个村进行完全承保上图。推动散户进行精准承保、精准理赔,仅仅依靠3S技术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总体来说,在农险方面引入3S技术,能够有效推进按图承保、按图理赔模式,但如果实现按农户的精准承保、精准理赔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缺乏在空间上实现精准理赔的渠道。
三、农经权数据在智慧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以下简称“农经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其他项权利的内容,明确了家庭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情况。农经权数据的引入可以有效提供土地地块信息及土地上农户信息,确定了农户土地在空间上的坐落。与3S技术相结合,弥补了部分地块勾绘的工作量,同时提供的农户土地坐落位置,减少了农户投保现场指认地块上图的工作量,在农经权农户登记数据与农户投保数据信息比较吻合的地区,甚至可以实现农户投保信息自动匹配上图,在增加了农户精准承保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保险业务人员手动为投保农户确认勾绘承保地块的难度,有效推动精准承保、精准理赔模式在散户承保中的实施,充分做到了空间上承保农户、承保土地与承保作物三者的统一(如图2所示)。将农经权数据引入智慧农险中,在确定了农户投保标的物是什么、投保地块位置在哪里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投保标的物属于谁的问题。未引入农经权数据时,要做到散户的精准承保需要对全部的投保农户进行手动上图,而引入农经权农户空间地块位置数据后,根据农经权与现实投保农户的匹配程度高低相应减少了部分投保农户手动上图工作量,具体承保模式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四、传统农险与智慧农险对比及政策导向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技术逐渐步入现代化,农业保险也面临着全面改革升级。近5年来,国家从政策上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向农业农村方面发展,为农业附加高新技术化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大户散户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衔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高水平发展及抗风险能力(见表1)。从国家发布的农险政策导向来看,积极推动农业农险向精准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险服务质量水平,加快农险高质量发展,农险科技化转型升级成为发展必然。现阶段,以智慧农业保险为代表的新兴模式成为农险业务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在表2中可以看出,传统农险业务形式与智慧农险业务形式在实际应用上差距较大,智慧农险业务形式与传统农险业务形式相比而言,更多的是精确化、合理化以及合规化。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形式转变的初期,改变传统思路与流程对于保险公司人员抑或是投保农户而言都是一项挑战,但在当代科技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传统农险业务形式向智慧农险业务形式转变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慧农险形式势必会成为未来农险业务发展的主流形式,也会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应用实例—以济南市济阳县垛石镇田家屯村为例
一、区域位置
山东省是中国的产粮大省,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71.4亿斤,连续6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根据山东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16年全省农业经营户1777.8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46.6万户。同时,山东省也是中国农业保险实施的大省,所以本文选取山东省的村级区域进行智慧农业保险应用模式的实例分析。垛石镇位于济阳区西北部,东接曲堤镇,北接商河县,西接太平镇、新市乡,南接济阳镇,田家屯村位于垛石镇中部区域,具体位置如图4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次用于应用的农户投保清单为2019年历史投保清单,由保险公司提供,其中部分农户信息已经过脱密处理(见表3)。空间地块数据与卫星底图影像来源于国源科技公司,由于缺少农经权数据,本次应用实例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采集农户信息及农户耕地所在空间位置信息以模拟农经权数据。2019年田家屯村冬小麦历史承保分户清单表中投保农户数量为265户,投保面积总计2645.38亩。实地调研农户数量为269户,耕地面积总计2664.75亩,且对调研到的每一户农户的耕地空间位置所在以及耕地面积进行了确认,耕地面积及农户信息如表4所示。
三、处理方法
通过对该村的调研,分别对该村的耕地进行农户归属权确认,确认后地块及农户空间位置信息如图5所示。将保险公司2019年的冬小麦历史承保分户清单表中的农户信息与调研农户信息通过农户证件号或农户姓名进行匹配,匹配完毕后将投保农户信息及地块信息进行叠加,即可直观地看出农户投保地块位置所在,免去了业务人员对每个投保农户进行投保地块确认的工作量,从而实现快速精准承保,落图信息如图6所示。对该村265位投保农户进行投保上图情况统计,能够完全上图的农户有203户,部分上图49户,未上图13户。具体上图情况比例如图7所示。四、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效果发现,在农业保险业务中引入农经权数据后,通过匹配自动上图的比例超过75%,且投保面积完全上图占比接近80%;未完全上图需要人工干涉的农户及投保面积仅占20%左右,对于精准承保业务节省了近80%的工作量。部分上图的农户主要是由于调研的农户所拥有的耕地面积要小于其投保面积,对于这一部分农户需要进行进一步确认,同时与作物进行叠加后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投保农户所投保的区域是否有作物,有效规避合规风险,避免虚报作物、虚报耕地问题的出现,保证了人地物一致性,且农经权数据拥有矢量地块数据,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勾绘耕地地块的工作量。
总结
为达到“精准承保、精确理赔”的目标,解决保险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逐村逐户核实每个投保农户空间地块信息问题,通过引入农经权数据进行农户信息匹配上图,将极大地提升承保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提高按图承保效率,降低承保规范性风险,增加科技赋农的力量。农经权数据提供的确权地块,能够很好地为农业平台提供庞大的基础数据支撑,提高了农业保险系统在农户投保以及验标时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大量的地块绘制工作,降低了农业发展成本,更快地推动农业大数据化平台的发展。虽然农经权数据的引入能够大大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精准理赔”业务的发展,但农经权数据本身仍然存在问题,由于农经权确权时间周期长,部分地区的农户信息数据更新比较慢,往往无法与保险公司所掌握的实时投保农户准确匹配,而且某些地区耕地在此期间已发生了变更,所以在矢量上仍需要比较大的人力对地块进行调整。
作者:连文威 付强 程立君 庹国柱
上一篇:水库砂砾料源在生态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打造智慧农业综合能源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