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核心论文 > 艺术与视知觉光线作用

艺术与视知觉光线作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11-04

  光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艺术家通常捕捉一些特殊的光线效果,通过画作将其表现出来。文章通过中世纪古典画家伦勃朗及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一些作品来分析艺术家所表现的不同光线效果在画作中的作用,从而了解光线不同的照射作用及通过光线的特殊效果来表现艺术作品中不同的审美意趣。

艺术与视知觉光线作用

  关键词:光线;绘画;明暗关系;亮度

  光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原始宗教就对光线有着执着的信仰,人们惧怕夜晚,便燃起篝火驱赶黑暗留住光明;日食被视作不祥的预兆。人类对光线的重视从来没有减少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发展,对光线的认识也从宗教式向科学方向转变,光线的概念也从单一的认识发展为多种学科的研究。“艺术家对光线的概念,大体从2个方面受到人类总的态度和普通反应方式的影响。第一,实际的兴趣把人对光线现象的反应变成了有选择的注意;第二,艺术家关于光线的概念应该是由眼睛直接提供的,它与科学家对光线的物理解释有着本质的不同。”意思是说艺术家面对许多的光线效果中排除了普通的光线现象,而注意到比较特别的光线现象,并且相比科学事实,艺术家更注意用眼睛观察光线。这种对于光线效果的探索从文艺复兴早期开始至今也在不断推进与发展。

  1伦勃朗:以黑暗表现光照作用

  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擅长运用光线的明暗制造出各种效果,使画作不仅能带给人直接美的感受并且传递出所蕴含深层的含义,显示出极高的审美意旨。《夜巡》是伦勃朗的知名作品之一,作于1642年。到了19世纪,因为时间较长,油画失色导致画面光线黑暗,而被误认为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色,取名《夜巡》。画作中,位于中心并亮度最高的是上尉及中尉,上尉向中尉商议事情,中尉表情镇定沉着,其他队员跟随在其身后,有的手握长枪,有的手持长矛,有的在一旁谈论。构图使人物排列错落有致,每个人身上的光线效果都不同且神色不一,副手身旁与整体穿着格格不入的神色慌张的小女孩被认为是光明与正义的化身。整幅画明暗分明,形象生动。位于画面中心之一的中尉,其身上有一个手状的阴影,这个阴影是上尉左手在光线作用下投射出的阴影,另一种阴影便是附着在每个人脚下的附着阴影。从中尉身上这个投射阴影可以得知“阴影并不属于它所附着的那个物体本身,且明显属于另一个未被掩盖着的物体”,即投射在右边中尉身上的影子并不属于中尉,而属于未被这个手的阴影覆盖的位于左边的上尉,这需要读者用眼睛观察及理性判断。如将中尉身上的阴影与上尉的手联系起来,试着判断图中的光源,便可得出光源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上尉及中尉身上的光线效果来证实:身着黑衣的上尉的脸从中分割,可以看出,左边脸的亮度高于右边脸的亮度,其次是其伸开的左手,手心面向其身体的右侧(画作的左侧)亮度值很高,而手背很暗,从而证明之前所判断的光源的位置是正确地,且中尉身上的影子属于上尉的右手。通过画作展现的视觉效果来分析画作中每个人身上不同的亮度值组合所蕴含的光线原理和作家通过这种亮度组合来创造的三维空间,理解其中的结构状态和空间信息。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伦勃朗的画作还发挥出了光线的象征作用。如《夜巡》中上尉左侧的小姑娘,身处黑色的背景中,却好像成为了一个自觉的光源,在以棕褐色为主色调的一群队员中,小姑娘周身充满了光明,仿佛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她的腰间挂着一只鸡,鸡爪清晰可见,有人说鸡爪象征着民兵,她整体象征着反抗异族统治的光荣历史。值得肯定的是,小姑娘发出光线发挥了它的象征作用:首先小姑娘自身拥有和位于最前方中尉和一样高的亮度值,并处在黑暗的背景中向外发射出微微的光芒,并且“还要使它本身的亮度看上去不像是由另外的光源对它照射的结果……就必须把它的阴影除掉或者是把它的阴影消除到最小的限度,除此之外,还要使最明亮的光线出现在物体本身范围之内”。这种作画技巧在其画作《以马忤斯的晚餐》(图1)也有明确的表现,画中耶稣正面坐在饭桌旁,眼神中略显忧伤,耶稣身后是漆黑的门廊,画面整体黑暗居多,以显示出气氛的凝重与死亡常伴身侧之感,气氛阴沉。画中的光源即为耶稣,他头颅的周围有一圈光环,而自身的亮度值也高于画面其他事物的亮度值,整个人在昏暗的背景中显得明亮又神圣。耶稣发出的光线看起来是从其身体内部一个不确定的点发射出来的,与画面相比较更为强烈的明亮感,因此耶稣身体上的纹理很少,加上他抚着的桌面,桌面的纹理可以说是看不到的,而纹理的消失也加强了放射效果。3个基督徒环绕在耶稣周围,他们身上映照着从耶稣个体发射出的光线,脸部因为光线的照射,使表情显得生动,同时也具有了较强的立体感。与耶稣的明亮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身后黑暗的走廊,“当阴影部分浓厚到一片漆黑时,这片阴影就会造成一种虚无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使观赏者强烈地感到他们所看到的那些物体只不过是从虚无当中浮现出来的,最终还会回到虚无之中”。

  2印象派画家: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派绘画的画家摒弃古典学院派的对光影的细致描绘和对于细节的极为重视,更重视画作的整体,以粗犷的笔触描绘户外自然光照下的景色。而室外的光线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画家对景物有瞬间的记忆,并凭借这个记忆作画,画作往往不加修饰,却可以捕捉到自然界瞬息万变光线交错下的美丽景色。这些画作整体的亮度值往往比较高,一改之前用黑暗突出光明的画法,变为整幅画上“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独立的光源,整幅画就像是一块布满了闪光灯泡的平板,每一个灯泡都发出了同等强度的光线,每一个灯泡都自成一体”,众多的光源达成最高原则的“平等与和谐”。“印象派”这一名字最初来源于一次画展中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莫奈敢于冲破传统古典主义的构图等绘画原则,强调画出瞬间的光线与色彩,物体的轮廓线往往很模糊,画中有无数个不同亮度值的光源,使整体看上去耀眼而明亮。如图2是莫奈的作品《草垛》,可以看到整体的色彩是鲜艳明亮的,“他放弃了传统绘画中的三维空间表现,对形体空间做了必要的舍弃,而把光和色彩最美的瞬间效果作为绘画表现的本质”,草垛看起来是一个不透明体,光线从四面八方发射出来,有亮面、阴影面、反射面,但不论哪种面都有不同光源相互照射两点的。中世纪宗教画一般来说有强烈的光线与阴影之间的对照作用,人们视觉效果关注的点是画作中亮度值较高的区域中,而较暗的部分则容易被忽略,这种光线照射法往往将光线照射的亮面赋予高贵、神圣的寓意,而黑暗则代表死亡、忧郁等负面情感意味,印象派与这不同,画家们作画的地点、题材都获得了极大的拓展,可以说光线也获得了自由。

  3总结

  艺术家对光线的看法经过长久的时代变迁,在他们笔下有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伦勃朗、达·芬奇、莫奈、梵高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体验不同的视觉效果。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光线现象,艺术家们对普通的光线效果不会做出集中的反应,而对特出的光线效果达到敏弱的捕捉,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艺术家将捕捉到的光线效果作为特殊并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表象,并通过画作将其具象化出来。

  作者:胡杨

上一篇:黑白木刻版画艺术语言应用

下一篇:动画电影IP出版共赢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