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1-01-19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100位手术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前一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对后一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手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2%,观察组组为61.8%,P<0.05;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方面,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6%,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1.7%,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手法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过程中的护理效率,有益于手术顺利进行,对后期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意义,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人性化;风险防护;管理措施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治疗区域,是医院运行体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手术室提供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了手术质量与病人后续恢复情况,高质量的手术室护理会相对降低手术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环节众多是手术室护理的典型特征[1-2],手术室护理相较于一般护理更讲究专业性与细节性,对细节化问题的疏忽与关注度缺失均会成为护理安全事件的隐患,故对护理细节的强调与践行日益成为手术室护理发展的方向[3-4]。本研究就对我院50名手术室患者进行分组调查,研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名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此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人,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手术室护理政策,对前一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对后一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手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50人,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1.3岁。实验组患者50人,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5±0.5岁。所选取患者无特殊疑难杂症病症患者,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龄等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别,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与讨论
1.2.1术前中后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细节干预的护理对策。其中实验组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手术前重要内容为术前护理者与主治医生的交涉,为防止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全面身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掌握可能出现意外的相关对策,在术前的前一天,护理者要与患者进行一定的沟通,包括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类型和大致内容,让患者心中有数,若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应尽可能的安抚患者,让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告知患者目前所处状态与大致的护理对策,通过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为下面的手术做一定铺垫,保证患者的舒适感,也对手术治疗和后续治疗有一定积极影响。(2)术后舒适护理。术后护理指手术完毕后,整理阶段,患者处于手术后观察房和病房期间,在这一阶段,术后舒适护理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在手术完毕后,及时整理患者的衣物,将患者身上污秽血迹擦去,整理残留药品痕迹,在旁人协助下,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中,并调整好患者在病床上的体位,对术后的切口进行日常护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检查患者术后身体的各项数据,记录表并及时整理上报,在日常换药或切口处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病房内地空气温度及湿度及时调整,为患者带来一个舒适的修养环境。1.2.2特殊护理(1)心理护理。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的护理。护士要积极与患者沟通,言语要温柔亲切,让患者全身心的放松,使其准备好做手术,不至于在手术途中那么紧张。护士要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向患者讲解清楚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预后情况,解释清楚患者的忧患,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2)皮肤护理。由于一些手术时间很长,导致患者在手术中不能随意改变体位,而长时间的挤压就会使患者的皮肤局部造成压疮,如有不适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过敏现象。护士在手术亲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皮肤不适现象,在敏感部位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并用相应的措施保护患者的皮肤。询问医师是否能帮助患者挪动身体,避免患者的皮肤神经受到挤压。(3)木前护理。在术前要把所有可能用到或一定用到的工具全部准备好,做好交接,核对好麻醉用具与用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一定要核对好患者的详细信息,并将之前的患者信息做好交接工作,准备妥当。(4)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将以用过的消毒水清理干净,不留痕迹。将患者身上的皮肤污渍清洗干净,确保患者衣物整洁,确保各类导管稳固妥当,保证需要吸氧,引流的患者设施流畅,协助其他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病房,妥善完成病房的交接任务,告诉相应的护士,患者的身体情况,输液情况,和一些其他方面的事项。(5)手术器械准备方面。在手术前要严格核对手术中即将用到或可能用到的工具,确定实际数量。每场手术开始前,都要求相关人员对每项工具进行检查,保证每种工具能够适当的发挥作用,所以要求护士具备耐心检查的态度,把每一次测试与演练都严肃对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致检查的好习惯。1.2.3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及解决方法(1)手术室药品管路手术室环境中,对效率的标准要求很严格,手术室必备物品中的药品,其管理应该得到优化,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应控制药品流通方式,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通过采取各渠道各部门协调运转的方式,做好药品转运中的控制,通过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流程进行优化,减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品流失或损伤,甚至是药品使用错误的现象,手术室中药品的管理是否妥当关系着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2)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缺乏专业素质。手术室作为医院中的高风险部门,其护理操作技能,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应该备受关注,手术室内对相应的职业知识素质要求很高,这就对相关人员护理知识与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很大的要求,相关人员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对手术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或突发病情,疑难杂症的处理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若不具备上述能力,那么面对紧急突发事件,就会慌乱,没有对策,缺乏一定的变通能力,就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影响患者良好预后。所以医院应该定期护士进行规培,通过研究实例或者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通过实际演练来加深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相关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减少过程的隐患概率。(3)提高护理者专业素质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展开各项护理活动中最能够反映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的一个综合记录,是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若护理记录不真实,出现伪造,书写不准确,记录不准确的情况,便可能导致正常护理流程出现意外,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现类似现象,必须严格处罚并反思,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加强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
1.3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能力以及肢体情况(1-3)。让患者填写护理意见调查表,使其对护理条件,护理时间,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此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设立分为四个等级,即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实验两个组的数据录入至SPSS23.0内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实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2%,观察组组为6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数据,实验组患者出现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结果更理想。见表12.2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方面,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6%,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将护理干预手法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过程中的护理效率,有益于手术顺利进行,对后期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意义,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2]李竞赛,邵磊,汤林瑜,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56-157.
[3]战凌.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221-221.
[4]陈雅玲.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24-126.
作者:孙恒
下一篇:危害畜禽养殖业主要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