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术后护理管理措施

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术后护理管理措施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1-03-02

  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术后的疼痛现状及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超声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疼痛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术后2h内疼痛发生率为97.78%,其疼痛程度主要以中重度为主,占80.00%,且高达75.56%的疼痛发生于下腹部,有66.67%患者术后使用了镇痛药物,术后24h患者的疼痛程度以轻度为主,占76.7%;术后疼痛对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为“不想做任何事”,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为“无法睡觉”,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最低的为“鼓励家属共同帮助疼痛控制”,对疼痛教育满意度最低的为“非药物止痛教育”。结论疼痛是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术后的主要症状,特别是术后2h疼痛达高峰期,对患者的情绪与日常均造成较大影响,且患者对疼痛管理与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差,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术后护理管理措施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术;疼痛现状;护理管理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难治性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形成所致,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其在年龄≥40岁的女性中患病率为24.4%,在年龄<40岁的女性中患病率为22%,约有33.33%的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66.67%的患者可伴有下腹疼痛、痛经、月经不规则或经血过多等明显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超声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新兴无创技术,虽然相较于传统子宫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但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依然不容忽视[2]。疼痛是超声消融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是机体组织受到外来损伤刺激后产生的主要生理反应,不但会降低患者术后舒适度,同时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术后康复[3]。为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术后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术后的疼痛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超声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入选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既往有明显的痛经史;首次接受超声消融术治疗;病灶数≤3个;具备正常交流能力;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超声消融术治疗禁忌症;出现绝经症状;伴有妇科炎症、盆腔粘连;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入组前3个月曾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昏迷、意识障碍;视力、听力及智力异常。90例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37.69±3.51)岁;已婚72例,未婚18例;病灶位置:前壁27例,后壁63例;疾病类型:局限型26例,弥散型64例;病灶大小为2~5cm,平均(33.21±1.42)cm。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认可。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1.2.1.1疼痛情况登记表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医院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子宫腺肌病患者疼痛情况登记表》,包含姓名、年龄、疾病类型、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疼痛发生部位、是否使用镇痛药物等。1.2.1.2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主要将一条长度约为10cm的直线分为10段,用0~10分次序表示疼痛程度,让患者在直线上圈出最能够反映自己过去24h内疼痛程度的数字,结果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及重度疼痛(7~10分),量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31[4]。1.2.1.3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PainOutcomeInstru-ment,HPOI)采用中文版的HPOI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共包含6个分量表14个问题,其中第1~2个问题是关于手术背景,第1个问题为“我们想了解手术后您是否感觉到了疼痛”,答案选项为“是”与“否”,第2个问题为“您的手术情况是?”,答案选项为“择期手术”与“紧急情况下”。第5个问题为“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有无告诉您提供良好疼痛控制方式是医院优于考虑的问题”,答案选项为“是”、“否”及“想不起来”。第6个问题为“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有无告诉您当您疼痛时,您或您的家人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答案选项为“是”、“否”及“想不起来”。第14个问题是关于患者住院期间对控制疼痛的方法或教育方面的满意情况,答案选项为“是”与“否”。其余9个问题主要是关于患者对疼痛的期望值、过去24h的疼痛程度、疼痛对情绪的影响、疼痛对日常的影响、疼痛管理满意度及疼痛教育满意度等内容。采用1~10分计分,分值越高表示期望值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疼痛影响越大、满意度越高,量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70[5]。1.2.2调查方法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及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收集资料,为确保调查质量,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资料收集,术后2h内每30min责任护士严格根据NRS量表评估方式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一次,并实时评分,结果统计中选取该时间段NRS的最高评分,并了解患者有无使用镇痛药物等,再将其记录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疼痛情况登记表》上。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前,由责任护士统一向所有患者解释本次调查目的与意义,再向其发放相关问卷表,并耐心回答患者问卷填写时遇到的问题,要求患者15min内自行填写完毕,对无法自行填写患者,可由患者口述调查员代为填写,共发放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100%。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90例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情况

  调查显示,90例患者术后2h内发生疼痛的有88例,发生率为97.78%,疼痛程度主要以中重度为主,占80.00%,且高达75.56%的疼痛发生部位集中在下腹部,有66.67%患者术后使用了镇痛药物,术后24h患者的疼痛程度转为以轻度为主,占76.7%,见表1。

  2.2术后疼痛对情绪与日常生活的影响

  调查显示,术后疼痛对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为“不想做任何事”,评分为(7.82±0.98)分,而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为“无法睡觉”,评分为(7.14±0.75)分,其余问题的影响程度见表2。

  2.3患者对疼痛管理与疼痛教育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患者对疼痛管理与疼痛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其中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最低的为“鼓励家属共同帮助疼痛控制”,评分为(5.21±0.74)分,对疼痛教育满意度最低的为“非药物止痛教育”,评分为(2.65±0.69)分,其余问题的满意度评分见表3。

  3讨论

  3.1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情况

  子宫切除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根治方式,但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并不适用,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型技术,手术部位局限于病灶,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已得到临床一致肯定,但任何技术都并非完美,超声消融术后疼痛的发生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6]。有调查显示[7],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术后2h的疼痛发生率为97.8%,且其疼痛部位在下腹部的有76.0%。这与本次调查相符,本次调查显示,90例患者术后2h内疼痛发生率为97.78%,且高达75.56%的疼痛发生部位集中在下腹部。这主要是因为本组90例患者病灶位置在后壁的有63例,占70.00%,疾病类型为弥散型的有64例,占71.11%,无明显边界,与超声能量发射器相隔较远,射频消融时剂量要求较大,因此易受超声刺激引发下腹部疼痛,同时也会波及到骶尾部及臀部等相邻部位。此外,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体验过程,自我主诉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但由于个体对疼痛耐受性的差异,对疼痛的描述亦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在自我主诉基础上结合一定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评估至关重要。研究中超声消融术后我们及时采用NR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显示,术后2h的疼痛程度主要以中重度为主,而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则以轻度为主,提示术后2h内患者的疼痛达到高峰值。

  3.2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疼痛对情绪与日常生活的影响

  疼痛是一种心理感受,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对患者的情绪及日常生活造成影响[8]。本次调查显示,术后疼痛对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为“不想做任何事”,而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为“无法睡觉”。此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疼痛与情绪是相互作用的,长期处于不良情绪极易影响体内神经调节因子水平,进而加重疼痛体验,影响其正常睡眠,而剧烈的疼痛又会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时,需充分重视对患者的情绪管理,密切关注患者围手术期的情绪变化,告知患者情绪状态与疼痛间的关系,引导患者通过聊天、阅读等转移注意力法减轻对疼痛的关注度,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以促使其放松身心,并做好家属工作。此外,需充分调动患者的家庭支持作用,告诉家属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嘱家属多关怀、陪伴患者,提高患者的情感体验。

  3.3子宫腺肌病患者对疼痛管理与疼痛教育的满意度

  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腺肌病超声消融术后的疼痛控制主要是药物止痛为主,疼痛管理较单一,且忽略了家属在疼痛管理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导致患者对疼痛管理与疼痛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7]。本次调查显示,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最低的为“鼓励家属共同帮助疼痛控制”,对疼痛教育满意度最低的为“非药物止痛教育”,因此,需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鼓励家属共同帮助患者进行疼痛控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常用止痛药的药理作用、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向患者及家属列举一些非药物止痛疗法,如按摩、放松训练及热垫等,嘱咐患者若疼痛程度及疼痛部位发生变化时需立即告诉医护人员。此外,音乐疗法是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止痛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播放,若患者情绪较低落,伴有轻度疼痛可选择《海阔天空》等具有兴奋人心作用的音乐进行播放,若患者情绪较紧张,伴有中度疼痛可选择《高山流水》等具有镇静作用的音乐进行播放,若患者精神高度紧张,伴有重度疼痛,可选择《忧伤还是快乐》等具有松弛效果的音乐进行播放。综上所述,疼痛是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术后的主要生理反应,于术后2h疼痛达高峰期,其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对患者的情绪与日常均造成较大影响,且患者对疼痛管理与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差,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便最大程度控制术后疼痛的发生。

  作者:蒯诗蒙

上一篇:微课在运动系统解剖学的应用

下一篇: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