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1-03-06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及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在理论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考核制度等方面思想教育融入不充分。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为例,需把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理论教学环节,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也应充分融入思政教育,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课程思政;思政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认真抓好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确性的重要一环[1]。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中要求,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室内装饰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景观规划设计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再加上艺术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突出等特性,亟待在专业课教学中强化思政教育。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制图规范严谨的匠人精神,同时还要具有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对于“室内设计”课程,应将其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密切结合,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高端技术型复合人才助力[2]。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中思政教育融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门开设了思想道德类的思政课程,同时,大部分专业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也能适时引入一些思政教育的成分,但总体效果与新时代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专业理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不充分
众多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不强,他们没有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没有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学中,造成了专业理论教学与思政理论相脱节。有部分教师虽然在专业课中适时引入了思政教育元素,但融合不深入,较难打动学生。
1.2实践课程中思政教育相对缺失
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尚未把思政教育渗透其中,尚未将民族自信、工匠精神、专业素养转化为育人育德资源,尚未将思政教育“无痕”地融入创新实践教学中,创新型、复合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1.3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尚需提高
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重视度不够,理解不到位,未充分意识到思政理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机融合,缺乏合适的手段和方法,未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点,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1.4教学考核制度缺少思政教育元素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考核制度尚未建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考评体系中,对教师在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交流与反思、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还不到位。往往只有教师自评、同事互评、领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与策略———以“室内设计”课为例
2.1专业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2.1.1将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融入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室内设计专业知识相融合,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意义重大。比如,专业教师在讲解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时,可对红色进行深入阐释,它代表着喜庆、奔放、斗志、革命等。适时告诫学生,红色是战争的色彩,五星红旗就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学生认识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比如,讲到室内装饰材料的环保问题时,告诫学生室内设计中的不合格材料对人体伤害极大,要充分考虑到健康对人民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树立“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设计理念,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怀,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2.1.2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室内设计理论教学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大批仁人志士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切之情,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值得设计专业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当代艺术人才的培养。室内设计的空间、装饰、陈设,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同的风格设计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因果、辩证的、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观,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可运用传统符号作为室内装饰元素,它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和凝练出的具有典型的文化内涵和图形纹饰,包括书法、国画、剪纸、彩陶、风筝等形式,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在室内玄关上悬挂中国结,寓意为团圆、吉祥、美满、好运。在客厅中装裱中国花鸟画则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牡丹象征富贵荣华,繁荣昌盛;松柏象征昌盛、坚强、长寿;竹子象征坚忍不拔、虚心有节,节节高升;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后继有人。在“室内设计”课程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自觉上升到对国家和党的忠诚和信任[3]。2.1.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室内设计理论教学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室内设计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未来室内设计师,绝不能被眼前利益所驱使,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例如,在材料市场上购买甲醛含量超标的装饰材料,价格低廉、利润丰厚,但这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可借此案例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督促其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树立诚信、敬业的高尚道德情操。学校教育学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进行设计,有助于学生助人为乐、服务于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以上举措必将客观推动未来室内设计师的人格完善,促使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2.2在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
将课程思政活动与社会实践课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比如,可带领学生到贫困山区进行实地考察,承担一些民宿改造工程项目,或者通过在革命老区、传统村落、红色基地进行实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区域经济的特色,与当地人民建立良好友善的关系,感受新中国的不断壮大,真正认识到设计师的社会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再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优秀室内设计作品展,把新的设计理念带到课堂设计中,把设计成果通过作品展览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个人教学成果展,把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启发,用展览和讲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服务于学生,共同推进育人机制的完善。
2.3强化专业课师资思政教育培养
目前,无论是思政教育专职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整体思政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很有必要。一是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对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转变思政教学观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化思政教学内容,完善思政教学模式,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学校应定期进行思政理论与专业教学培训,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教学水平,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找出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定期举办师生交流会,师生互动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教师自身水平和学生思想素养的双提升。
2.4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考核制度
课程思政想要在师生心目中扎根,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考核制度。一是建立教案检查制度。为消除无教案上课,定期进行教案检查登记制度,并检查思政教育的融入度。二是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听评课制度。对专业课教师的理论课及实践教学开展听评课,考核其思政教育的实施状态和效果。三是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价项目中应增加思政教育选项指标。四是对教师的工作量和出勤进行考核,促使教师严于律己,以言导行,以身示范,以才育人,造就专业课教师高尚品德。
参考文献
[1]乔戈.高校手绘快速表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97-98.
[2]张云.城市公共空间中景观装置艺术的运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3]王纪平.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环境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绿色科技,2019,10(19):263-265.
作者:王磊
上一篇:残疾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策略
下一篇:校园雨洪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