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核心论文 > 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1-03-27

  在分析国内外关于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然后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进行了市场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技能本位、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凸显多维立体化评价方式,达到“岗、证、课”的一体融通,希望为语言类人才培养提供些许新的思路和参考。

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1],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语言互通是实现“五通”的基本保障,语言服务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2],这就意味着培养深谙文化、熟知经济优劣势的语言人才是关键。为了达成语言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亟需构建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对课程改革、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BarryMacDonald(1984)梳理了英国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课程设置改革情况,分析了课程设置的政治内涵,并对改革提出了建议。郭亚卿(2014)等人分析了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优化思路,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但鲜少有人研究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十分有必要研究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并进行实践应用。

  二、市场调研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一)市场调研分析

  第一,外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据调研得知,由于外贸公司要开拓海外市场,开发海外客户,对外贸业务员的要求比较高。外贸业务员既要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函电撰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又要具备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这些外贸行业企业的发展新趋势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3]。第二,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求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本素质方面,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专业基本技能方面[4],要求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专业核心技能方面,要求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能够掌握外贸业务专业术语和惯用句型,具备良好的外贸磋商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基于上述市场调研,笔者对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员、商务翻译等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有力的依据,具体见表1。

  三、语言类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思路

  高校应通过调研、专家指导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语言类专业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确定和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立学生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考虑职业资格考证及学生就业发展需求;按照课程内容与岗位内容融合,实践项目与技能证书融合;按照知识和能力递进原则,构建以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基础引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及专业(群)拓展课程、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为主体的“技能本位、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1+X”证书制度背景下“岗、证、课”的一体融通,具体见表2。

  (二)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结合学生和实际教学条件,采用小组教学、现场互动、专业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究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等,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等教学平台组织学生混合式学习,积极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求教师基于问题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整体设计课堂内外的学习过程。以输出型学习来带动输入型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帮助和组织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凸显多维立体教学评价

  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采用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四评”的多维立体化评价机制。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构建“课程过程性考核+课程终结考核”的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5],同时加大形成性评价比率。恰当设计课程考核难易标准,以保证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分布原则上符合正态分布。具体到每门课程,可因课程性质决定不同评价方式与权重。另外,根据语言类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校企合作要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聚焦实践性教学,紧密对接商务英语“1+X”证书,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企业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促进课程与岗位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凸显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语言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契合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学模式,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凸显“技能本位,课证融通”。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外贸专业技能,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接“1+X”证书制度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应用实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玉飞,等.“一带一路”背景下矿业工程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9(6):1-4.

  [2]朱雷,王毅.“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语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7(8):22-27.[

  [3]唐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修订调研分析[J].才智,2015(30):98-99.

  [4]张健.上海市法语翻译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9.

  [5]高秋香.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4):128-130.

  作者:周新云

上一篇: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与实践

下一篇:虚拟仿真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