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核心论文 > 高管学术经历与盈余管理

高管学术经历与盈余管理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1-03-2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在此大浪潮下,有大量的政府官员、机构研究员、高校教师从行政事业单位转而就职盈利性企业,或者自己创办企业,形成了多次“下海潮”。其中,相当一部分“下海”的企业家曾就职于高校或是科研机构,具有学术研究的经历,从而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文人下海”现象。可以看出,高管学术经历背景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楷唐、麻志明、吴联生,2017)[1]。笔者试图探寻两者的关系,丰富“高层梯队理论”,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企业管理层选拔和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高管学术经历与盈余管理

  研究假设

  “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层管理者的背景特征部分地预测了组织的发展、战略选择和绩效水平,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深受企业高管团队的影响。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学术经历会使高管表现出更加谨慎、保守的特性。他们受过严谨的学术训练,在决策时更加依据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靠主观臆测进行判断决策。此外,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出于身为师长的自我修养,更具有自律性,这使得其具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出于企业各关联方利益的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在国内外企业中普遍存在。公司高管有很强的动机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调整报告盈余,以达到消除不良影响或增加有利影响的目的。但由于外部监督的存在,应计盈余管理伴随着巨大风险。相较于没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表现出更谨慎保守、更自律、更高道德标准、更强社会责任、更强风险规避能力的特性。因此,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会实施更少的应计盈余管理。故,本文提出下列假设:假设1: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假设1.1: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正向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假设1.2: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负向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不同于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高风险,真实盈余管理具有非常好的隐蔽性,不易被外界察觉,当外部监管压力加大时,高管会转而采用真实盈余管理代替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通过放松信用条件增加营业收入以提高盈余的销售操控;通过过量生产减少营业成本以提高盈余的生产操控;通过减少酌量性费用以提高盈余的费用操控。真实盈余管理使公司偏离了最优的生产经营决策,以破坏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为代价,强行提升公司报告盈余。因此,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的负面影响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表现出更谨慎保守、更自律、更高道德标准、更强社会责任、更强风险规避能力的特性,所以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会实施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假设2.1: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销售操控水平负相关假设2.2: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生产操控水平负相关假设2.3: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费用操控水平负相关。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本文高管学术经历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本文以2008-201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适当的筛选。由于CSMAR数据库中高管学术背景数据表缺失了2012年董事长的学术背景,故最终样本剔除了2012年的样本。最终得到6219个公司的年度样本。为了控制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具有极端值的连续型变量进行了缩尾处理。本文其他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模型与变量定义借鉴众多“高层梯队理论”文献的做法,本文同时控制了公司特征和高管特征,构建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式(1)模型中EM为本文的因变量——盈余管理变量,包括应计项目操控的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本文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衡量公司应计项目操控的盈余管理,包括公司向上调整盈余,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DA+);公司向下调整盈余,进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DA-);结合正向、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应计项目操控的文/高登高管学术经历与盈余管理绝对值(ABSDA)表示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公司主要通过销售操控(ECFO)、生产操控(EPROD)和费用操控(EDISEXP)三个真实活动操控方法对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笔者借鉴了Roychowdhury(2006)的做法,从这三方面衡量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并借鉴李增福等学者的研究(2011)[2]通过EPROD减去ECFO和EDISEXP构建的真实盈余管理综合指标(REM)来度量公司总体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模型中Academic为解释变量——高管学术经历。借鉴以往文献的结论和做法,本文选取主要高管特征变量和公司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包括高管性别、年龄,公司产权性质、规模、负债率、资产回报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现金流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占比、审计师等。

  实证分析

  高管学术经历与应计盈余管理表1中的(1)(2)(3)报告了董事长学术经历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结果。回归(1)(2)(3)中,Academic的系数符号均与预期一致,且系数均在不同程度上显著,说明董事长的学术经历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假设1、假设1.1和假设1.2。高管学术经历与真实盈余管理表1中的(4)(5)(6)(7)报告了董事长学术经历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结果。回归(4)(5)(6)(7)中Academic的系数显著,说明董事长的学术经历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关系,且系数符号都与预期一致。表明董事长的学术经历会使公司进行更少的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来降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验证了假设2、假设2.1、假设2.2、假设2.3。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高管学术经历对公司盈余管理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学术经历能够降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并使公司进行更少的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降低了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从总体理论上看,本文丰富了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决策的影响及对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能够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表明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为学者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将产生积极作用提供了证据。

  参考文献:

  [1]周楷唐,麻志明,吴联生.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17,52(07):169-183.

  [2]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01):121-134.

  作者:高登

上一篇: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措施

下一篇:今日电影影视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