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核心论文 > 启蒙阶段的认知与视觉艺术

启蒙阶段的认知与视觉艺术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1-04-02

  在我们人类的启蒙阶段,幼小的稚嫩的眼睛与大脑间是如何构建起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又是如何观看与感受视觉图像的?在这感官系统与抽象思维的进化中,逐渐完成了人类感官——色、声、香、味、触、法与认知的结合与互通。启蒙阶段的认知规律往往以感性的游戏为基础逐渐形成对视觉语言的理性表达,在这逐步的探索中也形成了从感性到理性;从自然美到形象美的提炼与升华。基于启蒙阶段认知与视觉艺术的独特性,现代社会美术教育应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理念,以培养核心价值素养为主旨,对美术教育的内容以更深刻、更学术的角度剖析:包括从艺术实践、美学、艺术与视知觉、情感与形式、艺术原理等方面研究,对于美术教育以多元化发展,创立独特的教学形式,引导孩子建立起主动研究、实验性研究,分析儿童艺术美的源头,寻找沟通儿童心灵与创作旨趣的结合点,搭建起孩子们与艺术的亲密关系,将主动研究、实验精神和儿童的认知过程、心理变化相结合,在游戏、观察、互动、探究中让孩子们逐步进入艺术领域。经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情节导入、艺术品原作重新演绎、绘图、手工等环节,将孩子们带入到较为深入的研究领域。激发艺术想象力,培养主动认识、发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本文试图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联性探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画?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样子和他们所画的形象是否具有一致性,从而探究启蒙阶段的认知与视觉艺术规律。

启蒙阶段的认知与视觉艺术

  〔关键词〕形象;自然美;艺术美;认知与视觉

  每位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在同外部世界的感知、视知、认知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在逐步探索和寻找中天然的释放着自己的情绪,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是纯粹的、纯真的、质朴的但又是丰富的;好似无意识的、内敛的、稚嫩的但又能从作品中发现情感的宣泄、思绪的交织,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一定存在着思考。那么,孩子眼中的形象为何会是这样的呢?

  一、自然美

  在实物知觉的早期阶段,自然场景往往是启蒙阶段对图形与形式知觉直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极目望去,眼睛所见之景通过大脑与神经元信号直接将事物分类成单一的线条、轮廓或者几何图案。而自然美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象,这些物象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给人们产生了审美兴味,比如形象元素:点、线、面、形状和体积等;色彩元素:红色带给人热情、蓝色带给人冷静、而白色带给人圣洁;图像元素:当我们面对大自然极具丰富的自然景观时,在这些精美图像面前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感,即时和直接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反应,比如中国古人会经常感怀造化之美,天地栖境、坐观云起、临流独坐、深谙林泉。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也是由最起初、最单一的形式构成,即使它包含着广博深奥的艺术原理与设计理念也应是建立在基本视觉元素与形式知觉之上。

  二、艺术美

  艺术美是归于灵府和主观再现的美①。任何一个简单无趣的幻想都见出于人们心灵的活动和主观想象,在这种主观意识的趋势下一个独立自在的个体,不受外界事物的干预、影响和限制,自由自在的进行抒发、描绘。它是对审美对象的主观再现、主观处理,是自在自为自觉地创作过程。一件艺术作品往往凝结着艺术工作者所有的用意和思想,它是情感和智慧的结晶。②起源于交错纠结的情绪或者百无聊赖的随意幻想,是以一种抽象思维和显性形象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故而我们见到的作品往往是“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和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产生的,也就具有心灵的性格,尽管它们的表现也容纳感性事物的外形,把心灵渗透到感性事物里去。”③感性的美并不是艺术作品产生过程中效果最大、最主要的因素,但却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因素。当孩子们面对花朵的时候,那强烈的兴趣、新奇的目光便是他对于花朵最初的感性美。他们从懵懂稚嫩和模糊中发现外部事物一种永无止境的迷人源泉,因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一知半解的生活经验中相互交织,对外部事物产生无限的迷恋。“这种态度中有一种真正艺术的东西。这种与神秘事物的亲密排除了一切对知识的渴求,审美态度亦是如此。”④在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灵感知或者解释令他们入迷的东西时,那些微小的生活经验往往是无法解释清楚地,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会借助现实以外的东西。这种超现实的,富有艺术的想象力让他们的作品不可思议。孩子的世界里,似乎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交织渗透的,在情感和心灵上互通有无,甚至是语言都畅通无阻。一支画笔随意的几根线条对于孩子们来讲不光光是线条概念本身,而是具有神秘力量的象征,甚至是无所不能的代表。然而我们成年人却永远不会理解几笔线条怎会有如此惊人的力量。孩子们在未知与懵懂中感知事物,朦胧与清晰,梦幻与现实,自然与自我,心灵与直觉。对于他们来说现实世界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似乎被某种东西抹去了。孩子的世界里梦与真实,经验与幻想相互作用,这或许是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的原因吧。

  三、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联性

  自然美以客观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夕阳余晖、初荷无尘、烟雨江南、远山如黛……自然以无限的空间性为我们创造了万千的物象,王羲之有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但就自然本身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们常说到艺术美源于自然美但又高于自然美,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然美与艺术美产生了一定的关联性,沟通他们的桥梁便是人。人们在“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饱览卧看”中醉心于此,心灵得到愉悦,情感得到了寄托,思绪得到了游离。此后,便有诗歌、散文、乐谱和绘画作品的产生。美的艺术作品起源于自然美,起源于面对自然的激动和幻想,而且以无限错综复杂的方式发挥作用。“艺术的任务并非去揭示事物形成的本质,而是对人的心灵做某些有价值的贡献。”⑤心灵能观照自我,能有意识的思考,在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观照的思考下,心灵会按照它自我的本性规律进行活动,进行艺术创作。自我意识是艺术美产生的根本,孩子们在进行艺术活动中对外部事物观察和审视后,画出的作品确实另一种形式,带有一定表现性,是感觉性的具有主观因素的情感反应。

  四、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画?

  启蒙阶段的视觉认知涉及对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的感知与探究。通过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分析。由此,视觉捕捉的原始信息被构建为基本形式,再次通过形式知觉、深度知觉与运动知觉的处理与作用,最终呈现各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孩子们对花朵和昆虫的迷恋胜于风景;对于人物画的热情也相当高,但是当他们画花朵的时候往往只专注于花朵本身而且是一个小小的局部,对于整体性的花卉往往无暇顾及;当他们画《温馨的家园》时往往把人画的比房子还高,他们画出的人是正面的身体和侧面的脸部,而脸部的刻画中却是正面的眼睛和嘴巴,侧面的鼻子。手和脚几乎是在慌乱中拼凑的,身体看上去是支离破碎的,线条往往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锯齿状。如果你要求一名儿童画自己,并且自己可以充当模特,你会发现这名儿童最终完成的作品和你并不是一个人。有人认为儿童所画的图案不能完全吻合或者复制他所看到的事物,这是技术问题是造型能力问题。从儿童稚嫩的笔体和锯齿形的线条来看,的确存在儿童的运动控制系统发育不成熟的因素,但,这个解释将研究儿童心理和艺术与视知觉简单化,片面化了。正如阿恩海姆所言:“儿童画并不是企图以一种不成熟的技巧去达到投影现实主义绘画所要达到的那种真实再现原物的目的,它们明显的是要达到另一种不同的目的。”⑥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所创作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近乎“怪诞”的艺术形象,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儿童在面对模特写生时眼神里那种全神贯注和高度集中地神情让我们惊讶,但往往写生完成后的作品既看不到细节又看不到比例、透视、动态。在儿童看来这些所谓的造型要求对再现一个人的形象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儿童在接受新鲜事物时依赖于感性经验,完全是直观的、直接的、直觉性的,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者触摸到、品尝到的样子。他们将人物的眼睛和嘴巴画成正面,却将鼻子画成侧面,那是因为他们观察到人体的鼻子是高高隆起的,而眼睛和嘴巴却是平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们的意识中存在艺术思考和艺术表现的因素,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脸部的空间。当启蒙阶段的视知觉被唤醒、被激活的时候,它会联动着一系列复杂的关联网络,一个思想将会引发另一个思想。这时所呈现的作品往往是有较高的、较复杂的艺术观念,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随着认知经验的完善形象思维的构建,视知觉将建立起归纳和分析能力,对色彩、线条、水墨等造型元素进行理性的应用与表现。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用点、线、形、色等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丰富情感体验,逐渐将孩子的无意识的游戏活动转化为有意识的创作的探究过程。艺术和艺术品的产生都来自心灵,将心灵渗透到感性事物中去,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孩子眼中的形象即是他们所看到的样子,也是他们想要表现的形象,当孩子自觉地开始画画时,他并非因循守旧或者照猫画虎再现已有的事物,而是力图在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朦胧中记忆的形象;他不会刻意的复制或者照搬,而是主观的取舍、简化、抽离,在简化的过程中产生他们眼中的形象。通过对自然事物或者视觉实物的观察已初步认知,逐渐形成思维经验,从而构建起典型的形象特征,通过手、脑的共同作用表现在画布上。由于启蒙阶段的认知和对视觉艺术的感知能力多以单一的线条和简单的几何图案为主,所表现的事物既定的图像概念也变得抽象;另一种情形则是启蒙阶段的认知是对某一种中心主题的选择性关照。将主题采用类似夸张、变形、简化、分离、添加等艺术表现使之更加具有主观意味。

  作者:代稳强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广告营销模式

下一篇: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