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中文核心论文大全 > 300字论文大全清朝的科技专家——读史偶记71

300字论文大全清朝的科技专家——读史偶记71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4-01-02

  清朝的科技专家

  ——读史偶记(71)

  温景嵩

  (2013年12月6日写于南开园)

  这一节我们将谈到清代的詹天助,明安图,梅文鼎等六位科技专家。先看一下詹天助,以下关于他的事迹均引自《360百科》网站。

  詹天助

  詹天助-中国近代铁工程专家编纂词条

  詹天助(英文译名:Jeme Tien Yow,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潮,广东省南海县人,是中国首位铁总工程师,担任建筑了京张铁等工程,有“中国铁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人物简介詹天助是中国清末、近代铁工程专家,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位精采的爱国工程师,客籍安徽徽州府婺源县(现属江西省),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助到报考了清筹备的“小童出洋预习班”,留学美国。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窗们,亲眼目睹西欧科学手艺的庞大成绩,对机械、火车、汽船及电讯制造业的敏捷成长赞赏不已。有的同窗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发生灰心情感,但詹天助却怀着果断的说:“此后,中国也要有火车、汽船。”他带着为祖国强盛而发奋进修的,吃苦进修,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就结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蒲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匠程系,专攻铁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助吃苦进修,以凸起成就在结业测验中名列第一。詹天助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78年以优异的成就完成学业,考取美国出名理工大学伍斯特理工之后有接踵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匠程系进修铁道工程学。

  年又以优异成就结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撰写题为《船埠起重机的研究》的结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助入马尾船政私塾进修,学成后派往福建海军旗舰“扬威”号任炮手,加入了马尾海战。

  战后被调入黄埔海军私塾任教习,然而其时的中国,因为封建派死力否决修造铁,致使豪杰无用武之地,改学驾驶海船,耽搁了七八年。

  年,“中国铁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窗邝孙谋保举,才得以通晓的铁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工程师。起头担任构筑塘沽到天津的铁,仅用70多天

  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加入构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临英、日、德工程人员建筑这座铁桥的接踵失败,他决然挺身承担造桥使命,最初超卓地完成了全数工程。

  詹天助这终身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构筑了京张铁。1905年,他担任京张(——)铁总工程师。这条穿过八达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是如斯的艰难。他亲身勘测,选定线;在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法子,处理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路,采纳各类办法,处理地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坚苦,用两头凿进法开凿居庸关。京张铁于1909年完工,比原打算提前两年,总费用只要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建成仪式后受聘川汉、粤汉铁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后,任汉粤川铁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降服各种坚苦,建筑了从武昌至长沙,总长365千米的铁。

  晚年编写出书《京张铁工程纪要》、《京张铁尺度图》等工程手艺册本,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匠程辞典。1919年逝世。

  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助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久留念这位精采的爱国铁工程师;他还被称为“中国铁第一人”。

  (以上关于詹天助的文字引自(360百科)网站)

  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位是明安图,以下关于他的文字,引自《360百科》网站。

  明安图

  明安图,字静庵。是汗青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明家之一。他学识广博,研究范畴广,不只在数学研究中有严重冲破,并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庞大的贡献。明安图糊口在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具体生年不详,大约在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前后逝世。是清代出名的科学家:他是出名的数学家、天文历家和测绘学家。

  简介明安图少年时为官学生﹐后被选派至钦天监﹐特地进修天文﹑历法和数学。其时康熙帝正热衷于进修和研究科学手艺﹐因而﹐他也常无机会入宫。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至避暑山庄﹐有一批出名科学家随行﹐他是随行人员中专一列名的官学生。康熙帝曾亲身就天文数学问题进行提问﹐并解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毕业后﹐毕生在钦天监作﹐曾任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近四十年﹐次要担任推算日月五星运转﹐编订时宪书(即民用历书)﹐以及掌管时宪书满蒙文本的翻译等。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任钦天监监正。在天文学方面﹐他加入了三部主要天文学著作的编着。第一部为《历象考绩》﹐他担任考测工作。该书分上下两编﹐共42卷﹐次要成绩是在实测方面﹐如按照实测改良了第谷系统的黄赤交角数据等。第二部为《历象考绩后编》﹐共10卷。其理论﹑算法和所用数据都比《历象考绩》有很猛进步。他任该书副总裁和汇编﹐是该书的次要作者之一。第三部为《仪象考绩》﹐共32卷他担任推算工作。该书引见了新制造的大型天文仪器玑衡抚辰仪的机能和用法。它所载录的星表﹐是在实测和推算的根本上编成的﹐记实了3083颗恒星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达到了其时的世界先历程度。

  贡献康熙四十九年(1710),被选入钦天监进修天文、历象和数学。康熙五十一年(1712),因才华盖世,成为得宠的官学生,并从康熙在听布道士教学丈量、天文、数学。初任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升任钦天监监正,执掌钦天监工作。通过持久科学实践,成为我国精采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地舆测绘学家,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十四年(1759),两次加入对新疆西北地域的地舆丈量工作,获得大量科学材料,为绘制《乾隆内府地图》和《皇舆西域图志》供给了主要根据,在天文学工作中也成就卓著,对天文、历法、景象形象进行实地观测,进行科学研究。在钦天监任时宪科五官正时,每年将华文本的《时宪书》译成蒙文,呈清廷颁行,供蒙古利用。雍正八年(1730),修订编出《日躔月离表》,从乾隆二年至七年(1737——1742),加入编成《历象考绩后编》十卷,反映了天文历象科学的新,成为清代编制历法的根据,从乾隆九年至十七年(1744逐个1752),加入《仪象考绩》一书的推算工作。亦是精采的数学家。以中国保守的数学,连系数学的,论证了三角函数幂级数展开式和圆周率的无限级数暗示式等九个公式,成功地解析了九个求圆周率的公式,写成《割圆密率捷法》一书。在清代数学界被誉为“明氏新法”,在我国数学史上拥有主要地位。他青年期间已经在钦天监以官学生的表面加入过出名天文算法巨著《律历渊源》的编纂工作。这部书共有一百卷,包罗历法、数学和乐律三大部门,花了近十年时间,于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完成。明安图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了严密的逻辑推理,思清晰,方式严谨,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是稀有的。他一共提出了九个根基方程,列出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表达式,而且计较出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为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解析研究斥地了新的路子。明安图在数学研究上的这一丰盛在中国数学史上拥有主要地位,被清朝学者称为“明氏新法”、“弧矢不祧之祖”。他在数学上的贡献对中国近代数学成长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明安图在钦天监工作期间,除加入编纂《律历渊源》之外,还加入过《历象考绩后编》、《仪象考绩》和《日躔月离表》等天文历书的编修工作,在天文学上也做出了必然的贡献。

  明安图在数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出格是对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问题﹐进行了深切研究﹐获得了丰盛。清初﹐法国布道士杜德美曾向中国粹者引见了三个无限级数公式﹐但没有给出证明。这三个公式为的无限级数公式﹐正弦和正矢的幂级数展开式。

  圆径求周

  弧背求正弦

  弧背求正矢

  梅成曾将其收录于《赤水遗珍》。明安图破费三十余年心血﹐吃苦研究这些公式的证明方式。他的功勋在于把中国古代保守数学学问与其时传入的数学学问连系起来﹐畅通领悟贯通﹐创用割圆连比例法和级数回求法﹐不只地证了然这三个公式﹐并且得出了相关弦﹑弧﹑矢和半径彼此关系的别的六个公式。

  弧背求通弦

  弧背求矢

  通弦求弧背

  正弦求弧背

  正矢求弧背

  矢求弧背

  所谓割圆连比例法就是把弧等分﹐操纵连比例的方式﹐推算弧与弦的关系(见弧弦关系示企图)。他曾:“以上九法﹐皆至精至密﹐任有圆线求直线﹐有直线求圆线﹐虽推至无限﹐靡不合也。”

  明安图的数学成绩总结在割圆密率捷法一书中。该书共四卷﹐卷一“步法”﹐枚举了所获得的各无限级数公式﹐卷二“用法”﹐系各公式在数学和天文学问题上的使用﹐卷三﹑四为“”上﹑下﹐阐述了各公式的证明方式。这部著作在他生前只完成一部门﹐后由其学生陈际新﹑张肱﹑其子明新续成(1774)。他的成绩和所创立的方式﹐对于清代幂级数研究范畴发生了很大影响。明安图在测绘地图方面也有主要贡献﹐乾隆二十一年(1756)和二十四年(1759)﹐他两次亲往新疆测绘地图﹐完成了准噶尔地域和天山南部地域的丈量与画图使命。出名的《乾隆内府地图》就是在《康熙皇舆全图》和这两次实地丈量的根本上绘制而成的。

  (以上文字均引自《360百科》网站)

  以下要谈的第三位科学家是梅文鼎。相关他的环境引见均引自《360百科》网站。

  梅文鼎

  梅文鼎是中国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分心努力于天文数学的研究,曾在臬台金长真幕下当教席。他的著作较多。他自撰的《勿庵历算书目》有天文数学著作七十余种,此中数学著作二十余种。《梅氏丛书辑要》六十卷,此中数学著作十三种共四十卷,《弧三角举要》五卷,《勾股举隅》一卷等。康熙曾三次召见他﹐向他就教天文数学。清代出名学者钱大昕曾誉他为“国朝算学第一”。 人物简介

  梅文鼎是中国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六十年。少年时从私塾教员罗王宾进修天文学问,27岁跟从倪正进修大统历。

  1675年当前分心努力于天文数学的研究。1679年曾在臬台金长真幕下当教席。1689年到教书,五年后回家继续研究天文数学,直至归天。据他自撰的《勿庵历算书目》(1702),着有天文数学著作七十余种,此中数学著作二十余种。

  人物生平

  梅文鼎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 年)夏历二月初七日(公历3 月16 日),其父梅士昌,通《春秋》、《易经》;母胡氏,为梅士昌侧室。仲弟文鼐,季弟文鼏,皆通数学、天文学,有著作。

  梅文鼎自幼聪颖,儿时随父并塾师罗王宾仰观,遂能领会运旋大意;9 岁熟五经,通史事,有“神童”之誉;14 岁收县学,15 岁补博士员(中秀才),当前屡应乡试不第。27 岁从同里倪观湖进修历书《交食通轨》,发觉书中立法之故,并为其订讹补缺,撰《历学骈技》2 卷,后增至4 卷。倪师“叹服”,认“智过于师”。从此,梅文鼎果断了研究历算之学的志向。

  元代中叶以前,中国数学、天文学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经元末明初以来300 余年的荒疏,到了清初,呈现了典范散佚、算法失传、历法失修的严峻场合排场,中国保守的历算学几乎成了绝学。而在此期间,欧洲履历了文艺回复活动,科学手艺突飞大进。以利玛窦为首的一批布道士于明末进入中国,带来了《几何本来》和西洋历法等科学学问,遭到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部门学问的接待;但同时也遭到了以杨光先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抵制和否决。到了清初,新旧历法之争更趋激烈,演成了长达10 年之久的“历讼”。

  梅文鼎深谙这场历法争议是“去数谭(谈)理,聚讼徒纷;举一废多,顿挫失实”。因而,他起首普遍搜索历算册本,下功夫研读,力图贯通,遇所疑处,夜以继日,必通贯才已”。

  中国保守历法,以元代郭守敬《授时历》最为细密,明代沿用改名《大统历》。梅文鼎的研究即从大统历、授时历起头,上溯到历代70 余家历法,逐个求其底子与源流;同时讲求西洋各家历法,比力名实异同,求得历法的会通。因著《古今历法通考》58 卷,后屡有补充衍成70 余卷。又著其他历算书50 多种,此中《历学疑问》3 卷、《历学疑问补》2 卷、《交食鄙见》1 卷、《交蚀蒙求》3 卷、《平立定三差解》1 卷等15 种,被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录。

  历法的制定和点窜离不开测算;历理更需要用数学道理来阐明。梅文鼎为研究天文历法的需要,对数学进行了深切的研究,取得了严重成绩。

  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是《方程论》,撰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 年)。其时恰是杨光先“历讼”失败客死异乡(1669 年)后不久,西洋教士得意忘形,中国保守文化。梅文鼎抓住“方程”这一“非所有”的中国保守数学精髓起首,来显示中华数学的骄傲,是颇有爱国情怀的。他在书成后给数学家、桐城人方中通的手札中透露了这一思惟。他说:“愚病西儒(指布道士)排古算数,著《方程论》,谓虽利氏(指利玛窦)无以难。”

  但他对于西算却能采纳准确的立场,主意“去之见,以平心观理”。他在挖掘拾掇中国古算的同时,潜心研读《几何本来》等西算册本,力图会通算法。他把所著26 种数学书统名之曰《算学通》,以此来实践他的主意。此中《筹算》(指西欧纳贝尔筹算)7 卷、《笔算》5 卷、《度算释例》2 卷、《平三角法举要》5 卷、《弧三角举要》5卷、《环中黍尺》5 卷、《堑堵丈量》2 卷、《方圆幂积》2 卷、《几何补编》5 卷,连同《方程论》6 卷等14 种,都被《四库全书》编录。

  梅文鼎终身以读书、著书为事,以教书为业,把进修研究和授业连系为一体。他交游普遍,脚印南至闽,北至京津、,中历齐、楚、吴、越,一面设馆授徒,一面寻师访友,与清初历算诸家及域外朋友都有交换与交往。他向别人就教,虚怀若谷;为人答疑解难,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的著作,深切浅出,“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使读者不待详求,而义可晓然”,足可导学者先。

  康熙八年至十六年间,梅文鼎与方中通在金陵(南京)四度相晤,情谊深挚,每次都会商辩难数学问题;其后又有多次手札交往。梅文鼎为方中通所撰算书《数度衍》作序;方则为梅著算学通作序。参与《方程论》会商,并为之撰序的学者还有潘来、孔兴泰和袁士龙等。

  康熙十二年梅文鼎应施润章之请,撰《宁国府志分野稿》、《宣城县志分野稿》各1 卷,后又应皖江陈默江太史函请,撰《江南通志分野拟稿》1 卷。

  康熙二十八年,奉明史馆诸公之召,梅文鼎达到,广交学者,如昆山徐乾学、大兴刘继庄、武进杨道声、鄞县万斯同、太原阎若璩,以及安溪李光地等。梅文鼎关于历算的弘论,“史局服其精核”,一时名声大振,“于是辇下诸公,皆欲见先生,或从学,而书说也稍稍传播禁中”。梅文鼎在、天津前后有5 年时间(1693 年南还),曾撰《明史历志拟稿》3 卷。然而因为台官的“畏忌”,他又素性恬淡,一直没有进入“史局”,只是在李光地家和天津等处,设馆授徒和研究学问罢了。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南巡至,抚臣李光地进所刻梅文鼎历学疑问3 卷,康熙十分赏识,带回宫细阅。次年春,康熙将御笔批阅过的簿本发还李光地,说:“无疵谬,只算法未备。”是年梅文鼎再次应李光地之请,携弟弟尔素,儿子以燕、孙子瑴成至下榻李光地官署中,一方面传授李氏后辈和青年学者,一方面校订所著《弧三角举要》等书,预备付刻。

  康熙四十四年夏历闰四月,康熙帝于南巡途中,在运河舟中3 次召见梅文鼎,“从容垂问,至于移时”,临行时亲赐“积学参微”四字给以褒。越来岁,又征召其孙梅珏成入内廷蒙养斋进修历算。

  梅文鼎70 岁时撰《勿庵历算书目》1 卷,引见他所著书的内容梗概和写作缘起。晚年他还在家乡废寝忘食地拾掇校订生平所著各书,以备刊印。

  康熙六十年,梅文鼎卒于家乡宣城,时年89 岁。康熙帝特命江宁织造曹为之治凶事,营坟场;墓在柏枧山口外的达村(俗称荷花塘)。

  (以上关于梅文鼎事迹的文字均引自《360百科》网站)

  本文要引见的清朝第四位科学家是齐彦槐。相关他的事迹则引自《逸名网名全》网站。

  齐彦槐

  齐彦槐(1774年-1841年),字荫山,号梅麓,婺源冲田人。年少时聪敏,下笔立就。汪由敦见而奇之,谓“皖省论才,当让此生独步”。嘉庆十三年考举人获第二名,隔年中进士。授庶吉人,散馆,改令授江苏常州府金匮县知县,勤政,民称“齐彼苍”。有《衙斋书壁诗》十九首,载其治绩。道光七年(1827年)署姑苏府督粮1同知。从优议叙候选知府。彦槐任职姑苏知府期间向江苏巡抚陶澍提出斥地成长海运的。巡抚以“海运既久,不必更张”为由否认此议。

  齐彦槐精于科学、天文、地舆、交通,道光十年(1830年),制造“主动浑仪”、“中星仪”,中星仪是一个高33.4厘米的圆型天球,球面阴刻星象、节候,内有齿轮等机构,将天球内部的发条旋紧,即可慢慢扭转,时人称中星仪:“开千古以来未有之,诚精微之极至矣。”。中星仪至今仍存安徽省博物馆。道光十六年(1836年),返家园婺源掌管撰修《翀麓齐氏族谱》,曾于冲田红庙之东建筑了一座双面日晷。又能诗,特别擅长骈体律赋,林则徐曰:“近数十年海内诗家,惟齐某必传。”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病故于宜兴。著有《梅麓诗文集》二十六卷,《海运南漕丛议》一卷、《北极星纬度分表》四卷,及《天球浅说》、《中星仪说》各一卷、《书画录》、《松雪斋墨刻》等。魏源等人所编《清经世文编》卷四十八《户政二十三·漕运下》,曾收录齐彦槐《海运南漕议》一文。次子齐学裘。

  (以上文字引自《逸名网名全》网站)

  下面要引见的第五位科学家是医学家赵学敏。相关他的事迹引自《360百科》网站。

  赵学敏

  赵学敏(约1719年~1805年),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人。清代出名医学家。

  简介

  赵学敏 (约1719-1805),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乾隆间(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医合药,赖以生者数万人。学敏与弟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学敏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济堂”,是诊病疗疾之所,兄弟寝食其间,医治多效。族人赵柏云为走方医,出所用无效方授之,学敏又合生平所录奇方,著成《串雅内编》、《串雅外编》(1759撰)各四卷,其一千众条方或法。乾隆三十(1765年),又成《本草纲目拾遗》,补阙拾遗,为一代名著。赵氏还有著作多种,惜乎仅成以上二书。

  生平赵学敏,清代出名医学家。其父晚年得二子,长子即赵学敏,次子赵学楷。出于济世利人的目标,赵父让学敏习儒,学楷学医。为了缔造一个优良的进修,他们的父亲在养素园中珍藏了很多医书,又特地斥地一块地盘作为栽药圃,让弟兄俩人常年吃住在园中,接管儒学和医学教育。赵学敏虽被指定为学儒,但他的乐趣却集中在医药方面。他博览群书,对天文、历法、法术、方技、医药、卜算之类的册本多有涉猎。闲暇时,他与弟弟就以默写针灸铜人图作为游戏。持久的过度用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赵学敏患了眼疾。但他眼疾刚愈,就凭仗本身的体味,写下了一本眼科专著《囊露集》。赵学敏对此书甚为满意,认为能够跨越前人所有的眼科书。只可惜这本书最初并没有传播下来。?

  著作数十年的堆集,医学教育/网汇集拾掇使赵学敏在良多方面有所建树。乾隆三十五年,赵学敏初步完成了他小我的一套丛书,取名为《利济十二种》。这套书共一百卷,含十二种医药书,包罗药书、本草、摄生、祝由、眼科、炼丹及民间走方医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丛书子目标名称是:《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串雅》、《花药小名录》、《起落秘要》、《摄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本草纲目拾遗》,可惜的是这十二种医书只要《串雅》和《本草纲目抬遗》两部传播下来。下面就引见一下这两部书的简要内容:

  《串雅》这是汗青上第一部相关民间走方医的专著,揭开了走方医的千古之秘。书中记实了走方医常用的内治、外治、杂治、顶药、串药、禁药、奇药、针法、灸法、贴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虫等治病手段,又引见了相关药物伪品、法制、食物、杂品等环境,了走方医所用的简洁治法和药物、的黑幕。这些材料的披露,不只为研究走方医供给了第一手材料,也为西医药学供给了很多新的医治方式。

  《本草纲目拾遗》这是一部为了填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之不足而作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本草学的集大成之作,记录药物达1892种,此中374种属李时珍新补充。自《本草纲目》成书当前到赵学敏又历二百余年。这二百年间民间的医药学问获得了很大成长,很有需要进行汇集拾掇。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不只改正李时珍书中的几十条错误,并且大量添加了新的药物。《本草纲目拾遗》中不见于《本草纲目》的药物达716种之多。更主要的是,这些材料绝大大都来自于民间经验。医学教育/网汇集拾掇《本草纲目拾遗》为我国西医药学添加了大量的用药新素材。该书是清代最主要的本草著作,在西医药史上拥有主要地位,不断遭到学者的注重。

  (以上文字引自《360百科》网站)

  下面本文要引见的第六位,也就是最初一位科学家,是光学家郑复光。相关他的事迹则引自《360百科》网站。

  郑复光

  郑复光(1780—约1862):清代出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通晓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光阴学学问大成。在完成此书的根本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千里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手本)、《郑瀚香遗稿》(手手本)。《安徽通志稿》有传。人物简介/p>

  郑复光(1780-约1862)清代出名科学家。字元甫,又字瀚香。歙县人。

  郑复光少年时代快乐喜爱就很普遍,郑复光博览群书,研讨进修中国和传来的各类科学道理,摸索天然物理和机械制造的奇妙。

  青年期间考取监生当前,对读书入仕慢慢显得冷淡了,为了扩大视野,取得材料,郑复光漫游了良多省份,收集物理研究的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试验勾当。

  年,郑复光将日常察看和闻听的各类天然异象,排比为200多条,用热学、光学等道理加以系统阐释,撰写了《费隐与知录》一书。

  

  年,郑复光从晚年在扬州所看灯电影中获得,颠末多年细心研究,写成了《镜镜冷痴》5卷,集当光阴学学问大成。 在完成此书的根本上,郑复光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千里镜,对奥秘的天空进行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尝试观测。

  晚年,郑复光对国外的蒸汽灵活力理论又发生了较大乐趣,曾努力于战船的设想和模子制造工作,可是,因为社会缘由,郑复光的这份勤奋滑有对时生本色性的影响。郑复光另著有《郑元甫礼记》(手手本)、《郑瀚香遗稿》(手手本)。《安徽通志稿》有郑复光传。

  小我履历郑复光是中国清代科学家。字元甫,号浣香。安徽歙县人。监生身世。卒年不详。郑复光于数学、物理学都有必然的成绩。郑复光长于畅通领悟贯通算术,常与其时数学名家李锐、汪莱、张敦仁等会商天年问题。郑复光还长于用科学的事理去注释那些容易惹起其时人们“认为灾祥奇异”的天然现象,汇集了200多条,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纂成《费隐与知录》一书,内容包罗天文、景象形象、化学、物理等天然界和日常糊口中的各类现象。

  郑复光在科学上的最超卓的研究是在光学方面。郑复光颠末数十年的察看、尝试和研究,终究在道光十五年(183

  

  )前后归纳出一套具有奇特形式的几何光学理论,著成《镜镜詅痴》一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书。 全书共5卷,约7万余字,简要地阐发了各类反射镜和折射镜的镜质和镜形,系统地阐述了光线通过各类镜子(次要是凹、凸透镜和透镜组)之后的成像道理。具有丰硕的光学学问。书中缔造了一些光学概念和名词来注释光学仪器的制造道理和利用方式。此中有些概念名词是错误的。《镜镜詅痴》还对各类铜镜的制造、对铜质透光镜的透光道理,对于冰透镜取火等问题,作了细致的阐述。它是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一部主要的光学专著,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国的光学成长程度。

  (以上关于光学家郑复光的文字均引自《360百科》网站)

上一篇:2008全国大学生东亚论坛发表论文题目汇总—论文题目大全

下一篇:论文大全2014年报关员考试:法律法规中英文对照汇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