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6-06-01
摘要:结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景观水体治理,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剖析了不同处理工艺,提出一套由外循环处理系统 内循环系统 曝气系统 补充水系统组成的组合治理工艺。
关键词: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组合治理工艺
0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般的生活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热点。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异常增殖,产生水华或湖靛,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严重恶化,这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质富营养化,不仅在湖泊、水库和海湾这些封闭或半封闭性水体中发生,而且也可能在河流、河口水域发生。因此应当避免出现新的死水湖、臭河浜,加强景观水体环境治理工艺研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课题。本论文结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景观水池这一实际工程对景观水体环境治理工艺进行讨论。
1 工程概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市的窗口和标志性建筑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景观水池的水质直接影响到浦东国际机场的总体形象。按照蓝天碧水的总体构思,浦东国际机场设置了大小不一的7个景观水池,占地总面积约17 hm2,池深?4 m?,设计常水位为3 m ,极限低水位为2.5 m,整个水池有池中地面道路匝道,7个水池各自独立,但池与池之间由?dn?400 pvc管道连通,总蓄水量为51万m3。
由于没有考虑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此设计上亦没有考虑对水池水进行必要的处理,致使景观水池水体逐年变差。为防止池水的水质变坏,浦东国际机场一直委托一家水处理公司进行一般的日常维护。该公司通过投加杀藻剂的方法来控制水体的藻类大量繁殖。近年来,随着水体水质的恶化,药剂的投加量也逐年上升,由原来5 t/月增至10 t/月,但水体水质仍有变坏趋势。
2 处理工艺选择
针对浦东国际机场景观水池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多年来水处理工程的实践经验,考虑上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我们将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以下三组方案:
方案一:曝气,外循环加石床或砂滤组合,考虑结合池内循环,添加部分自来水/地下水和季节性切换。
方案二:生物防治和曝气组合,考虑结合石床或砂滤、池内循环、添加自来水/地下水和季节性切换。
方案三:曝气和添加自来水或地下水组合,考虑结合池内循环和季节性切换(夏季增用石床或砂滤)。
上述三组方案均考虑曝气法,这种方法是必要的。通过曝气,可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使好氧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把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达到水体的净化作用。方案二中的生物防治是效果显著而且价廉的方法,但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方案三中添加自来水或地下水的方法,牵涉耗水、耗电等费用。综合以上三组方案,方案一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3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c106h263o110n16p,我们可以推算出,水体每生成1 g藻,需供给0.009 g的磷和?0.063 g?的氮。早在20世纪40~ 5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当水环境中总磷浓度超过?0.015 mg/l,?tn超过0.3 mg/l 时,藻类就出现恶性繁殖,藻类的繁殖量与外界输入的p与n浓度值成正比。
由于蓝藻、绿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盐形式,因而使得藻类能够获得充足的氮营养物质。即使在向水体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这些藻类仍然可以从大气中进行固氮作用而源源不断地供给硝酸盐,以此继续满足自身合成的需要。因此,控制氮供给源,对富营养化水体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另外,从藻类经验公式不难看出,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当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充足时,藻类可以得到充分增殖,而且当磷的浓度超过藻类的直接需要时,磷便在藻类的细胞中储存起来。
产生这些迹象的主要原因有:①水池面积约17 hm2,水体的自然蒸发使得原本洁净的水体中n和p累积,致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体水质的恶化;②水体不具备流动性,几乎完全是一潭死水;③复合杀藻剂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水池的淤泥沉积,而且使得水池水颜色变绿,透明度下降。
4 结语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本文依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实际工程,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处理工艺。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实施阶段,相信该工艺一定具有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