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4-07-04
记者6月3日从山西省人社厅获悉,今年该省将选拔20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据该省人社厅副厅长王云龙介绍,今后在该省选拔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后备人选时,将优先从这些带头人中推荐产生。
南方网讯 据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消息 1月10日上午,中央、国务院在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励大会。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1项;学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1项。王迎军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和骨修复体模板法仿生制备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赵谋明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发酵与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陆继东教授参与完成的“高效低耗流化床燃煤工业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图文/科技处编辑/祝和平)附: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介绍
王迎军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和骨修复体模板法仿生制备新技术及临床应用”属材料领域。团队历时十余年,在对天然骨长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了骨组织中磷酸钙类矿物相受有机模板的调控矿化机制;发明了有限空间模板协同仿生矿化合成磷酸钙类粉体的制备与控制技术,实现结构、尺寸和形貌可控的磷酸钙类粉体批量制备;发明了有机三维模板可控构建连通多级孔结构的制备技术,获得高活性磷酸钙生物陶瓷骨修复体。通过十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了磷酸钙生物陶瓷骨修复体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产品在、上海和广东等20多个省市销售,在三百多家医院用于7万多病例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在国内外率先实现大段骨和大腔隙骨缺损再生修复,避免了截肢,减少了伤残,为病人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赵谋明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发酵与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属于食品科学技术领域。针对我国大优势发酵制品产业中存在的关键技术与基础科学问题,开发出了一整套发酵与代谢调控共性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发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菌种发酵性能差、生产原料利用率低、发酵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档次低等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形成了系列高品质产品。核心技术申请中国专利46件,其中授权36件;发表科研论文165篇,其中SCI/EI收录69篇;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相关核心技术已在8家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建成了万吨级生产线10条。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额131.8亿元,新增利润16.0亿元,新增税收8.2亿元,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编辑邹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