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1-16
本报讯(记者章政瑛)“这些水稻,平均每亩颖花量达2900万,要比一般的水稻超出跨越300万。”今天,在同里农业科技示范园,沈生元指着成片的水稻田告诉记者。所谓颖花量,是指一亩水稻的开花总量,一朵花结一粒谷,每亩水稻就能够结2900万粒谷,以千粒重26克计较,每亩田的估计产量可达750公斤。
沈生元是市农委农技推广站,他所指的水稻是切确农业的焦点示范区,总面积为39.28亩,从种下的第一天起,这些水稻都按切确农业种植要求操作。
所谓切确农业,就是操纵GPS定位系统和电子计较机,把农业办理定量化、数字化,做到切确功课、切确施肥和切确估产。我市是江苏省切确农业科技落户示范市,早在2004年就与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了切确农业示范合作,并进行了小面积试点。
本年是切确农业焦点示范面积最大的一年。市农委相关担任人阐发,吴江已具备大面积实施切确农业的根本,吴江土壤检测数据已全数数字化,绘出了数字地图,并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了定位,专家按照土壤、作物、品种、气候等材料设想出一套软件,指点消息终端进行切确操作。
沈生元说,焦点示范区的每块田的土壤理化性状都分歧,工作人员按照现实环境,制定出分歧的施肥方案。“从现实操作环境来看,我们采用了个性施肥的方式,合理配比肥猜中氮磷钾的含量,添加施肥次数,削减施肥总量。”
这种办理方式,有点雷同人们摄生过程中的“少食多餐”。“据测算,通过肥水的合理调控,平均每亩田可削减1.2公斤纯氮流失量,若是全市20多万亩水稻全数推广切确农业手艺,一季水稻可向外部水体削减240吨纯氮的排放量,这将无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沈生元阐发。
“保守的耕耘体例是看天、看地、看苗,凭的是经验堆集,数字化耕田是按时、定量、定位,靠的是切确办理。”沈生元阐发,由于土壤前提、病虫害发生的分歧,需要的化肥、农药量具有较着的差别。而保守农业肥药用量“一刀切”,导致过量肥药,不只华侈,还会加重农业面源污染。
“颠末科学切确的办理,每一次施肥用药都能够真正把肥药施到刀口上。”沈生元说,试点结果显示,同样面积的田块采用切确农业出产手艺,可间接削减化肥用量,添加亩产量,无效削减以氮为主的化肥残留物的排放量。
近日,副省长曹卫星在吴江调研时,对我市的做法赐与了充实必定,他认为我市的切确农业手艺在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