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1-31
期刊简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由中科院杨雄里、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同济医院副院长王伟教授担任主编,中科院段树民院士等担任副主编,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卜碧涛教授担任编辑部主任,多位神经科学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本刊编委和审稿专家。
办刊宗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
收录
2006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7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从2008年起与国际知名杂志《Glia》(IF:5.0)合作,开辟“Glia优秀研究论文”专栏。本刊同时被数据库收录,并将于2011年正式在“中国知网”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主要栏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设有:专家笔谈、述评、论著(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短篇论著、重大科研结果(包括阴性结果)报道、个案报道、综述与编译、继续教育专栏、学术交流、病例讨论、讲座、会议纪要、新药介绍、读者来信、学术活动预告、书评或书讯等。
投稿须知
1.1 该刊目前只接受“网上远程在线投稿”方式投稿,投稿时请先登录该刊网站,再点击“在线投稿”,然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如遇特殊情况可通过电话及E-mail与该刊编辑部联系。
1.2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该刊具体情况,凡来稿投出2周内未收到回执,请来信或来电查询;一般情况下,作者可以通过该刊的网上远程投稿系统在线投稿和在线查询稿件处理情况。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先与该刊联系,否则按一稿两投处理。对不刊用的稿件,原稿恕不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1.3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在2个月内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狭窄脑白质损伤模型的建立
海岛湿热作战条件下脊髓火器伤动物模型的病理观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简介
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小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Nogo-A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PKC-RhoA信号通路的
91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公告
经颅多普勒超声屏气试验评价重度颈动脉狭窄脑血管储备功能
计算机辅助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4例神经性肌强直患者电生理学和临床特点探讨
星瑙灵治疗轻中度焦虑症抑郁症的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征稿启事
帕罗西汀联合白脉软膏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关推荐阅读:全科医学对慢性骨病干预的探讨
全科医学特点及优势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本作者通过参加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班和带教基层医务人员,了解和熟悉了全科医学基础理论,全科医学服务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服务模式与专科医学也有区别,是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诊疗手段。全科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科医学模式更切合实际,对生物医学理论解释不通的健康问题,用全科医学模式可以解释。与生物医学模式相比,发现生物医学模式存在如下缺陷:①它无法解释某些病症的心理社会病因,以及各种心身不适;②它无法解释生物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性;③它更无法解决慢性病患者的心身疾患和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所以用全科医学的服务模式处理慢性骨病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全科医学理论重视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①即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致病因素对健康人群的危害;②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分不同阶段采取各种方式的健康教育[3].全科医学可通过心理和社会医学的诊疗方法对慢性骨病患者解决专科以外的健康问题,利用健康教育的形式预防和控制慢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
上一篇:保健医苑医学杂志投稿
下一篇:眼科新进展2015期刊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