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农业核心论文 >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试论长江流域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试论长江流域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5-21

  《中国土壤与肥料》杂志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科技期刊。1964年创刊,原名《耕作与肥料》,先后更名为《土肥与科学种田选编》、《土壤与科学种田》、《土壤肥料》,2006年第3期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历任主编为高惠民、林葆、黄鸿翔。

  摘要:选用长江流域20个杂交棉新品种(系),就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显着、极显着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显着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果枝数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断裂比强度与生育期、衣分呈显着负相关,与其余各性状相关不显着。

  关键词:杂交棉,农艺性状,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相关性,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

  棉花不仅是全球主要的天然纤维来源,也是仅次于大豆的重要油料作物和极好的蛋白源,全球有80多个国家种植棉花。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棉花科技发展的一场革命[1]。近年来,我国杂交棉发展迅速,长江流域已基本普及,黄河流域南部呈现逐年扩大态势。杂交棉农艺性状之间及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目前,人们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较多[3-10],但由于所用的遗传材料、试验设计不同,结论也不尽相同。多数学者认为以增加产量为目的的育种的重点是提高单株铃数、同时适当考虑单铃重和衣分,但也有人认为应以提高衣分和单铃重为目标。本研究选取长江流域棉区的20个杂交棉新品种(系),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性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长江流域棉区的杂交棉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长江流域棉区的杂交棉品种(系)共20个,品种(系)编号11A01、11A02、11A03、…、11A20,以11A01(鄂杂棉10号)作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在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为壤土,肥力中等、较均匀。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6 m,宽1.8 m,面积10.8 m2,行距90 cm,株距40 cm,两行区,每小区种植30株。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19日播种,4月24日出苗,4月29日移栽,按高产田要求进行栽培管理。

  1.3 性状调查

  分别对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调查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302—2007)《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棉花》执行。6月上旬调查始果节位,9月上中旬调查生育期,9月15日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植株连续10株调查株高、果枝数及单株结铃数;9月下旬每小区采收中部正常吐絮铃50个晒干测定单铃重、衣分、子指,同时按小区统计实收产量和霜前花率。调查结果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纤维品质由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检测中心用HVI900系列测定仪测定;产量以小区实收产量折合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系)生育期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系)平均生育期为121.0~127.5 d。由表1看出,11A12、11A17和11A18品种(系)生育期较对照延迟5.0~6.5 d,其他各品种(系)的生育期无明显差别。各品种出苗期均为4月24日,但开花和吐絮期品种间略有差异,品种(系)间的吐絮期相差1~2 d,差异不显着。

  2.2 各品种(系)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各品种(系)平均株高126.3~154.7 cm,其中11A18最高,与11A11、11A14、11A16差异显着,11A18较对照(11A01)高17.5 cm,但差异不显着,其余品种(系)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着;各品种(系)平均果枝台数在15.0~19.5台,以11A02最多,较对照品种多1.4台,其余品种(系)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各品种(系)平均始果节位7.1~8.3节,差异不显着;单株成铃数11A04最多,达30.9个,较对照增加2.0个,11A13较对照少8.1个,显着低于对照;单铃重以11A06最大,较对照重0.49 g,各品种(系)间差异不显着;各品种(系)平均子指10.4~12.4 g,11A05、11A16的子指显着高于对照,其余品种(系)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

  2.3 各品种(系)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皮棉产量最高的品种是11A04,较对照增产31.09 kg/hm2,增幅1.68%,两者间皮棉产量差异不显着;11A02、11A10也较对照增产,但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皮棉产量最低的品种是11A13,较对照减产36.45%,差异达极显着水平;11A03、11A12、11A14均较对照减产,与对照差异极显着;11A08、11A09、11A16较对照减产,与对照差异显着;其余品种(系)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

  2.4 各品种(系)纤维品质比较

  由表3可知,11A02、11A03、11A18的纤维长度在31 mm以上,优于对照,其余品种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纤维整齐度差异较小,为83.3%~87.1%;11A07、11A08、11A11、11A14和11A20的马克隆值均低于5,优于对照,其余品种马克隆值为5.03~5.72,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纤维伸长率差异较小,为6.0%~6.4%;断裂比强度超过33 cN/tex的品种有11A03、11A19和11A20,显着优于对照,其余品种的断裂比强度为28.3~32.9 cN/tex,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

  2.5 各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生育期、株高、果枝数、始果节位、单铃重、子指以及霜前花率与皮棉产量相关性不显着,而单株铃数、衣分分别与皮棉产量呈显着、极显着相关。棉花各性状与棉花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株铃数株高马克隆值始果节位单铃重霜前花率果枝数,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显着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的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果枝数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与其余性状呈负相关;除生育期、衣分与断裂比强度呈显着负相关外,其余各性状与断裂比强度无显着性相关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所用试验材料不同,试验地点、时间及管理水平的差异,本试验结果与已报道的国内相关研究[2-11]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冯义军等[11]研究表明,皮棉产量与子棉产量极显着正相关、与衣分显着正相关、与单铃重呈负相关。张永山等研究认为,衣分、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提高单铃重和衣分可以显着提高产量,所以选择时应以提高衣分和单铃重为主攻目标。祁家凤等认为,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极显着、显着正相关;纤维长度与单铃重呈显着负相关,与单株果枝数正相关;马克隆值与单株果枝数呈负相关;断裂比强度与衣分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其他性状间呈弱的负相关。而本研究得出皮棉产量与衣分和单株铃数分别呈极显着、显着正相关,与株高、始果节位、单铃重、霜前花率和果枝数均呈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呈负相关。生育期、衣分与断裂比强度呈显着负相关,而衣分与马克隆值呈显着正相关。因此,在杂交棉高产育种中仍以提高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为主要目标,但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与纤维品质的负相关使棉花产量与品质的改良进展缓慢。但据最新报道,由西南大学完成的高衣分转FBP7:iaaM9-8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产量高、纤维细度显着改善,衣分高达50.7%,比一般棉花品种提高10%;由北京大学与中棉所合作完成的优质纤维转ACO1-E6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纤维比强度显着提高[12]。我国第二代棉花转基因材料的育成和发放对我国棉花的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以通过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改良我国棉花产量与品质,实现产量与品质同步改良。

上一篇:高级职称论文核心期刊发表农村居民超重、肥胖与相关慢性病的关系

下一篇: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牧区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