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6-11
摘 要: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生物前课自主学习的思维探究设计,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反思总结,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技术与教育》Technique&Education杂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关键词:前课,自主学习,探究设计,论文发表查询
在教师指导下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活动追求的价值取向。自主性学习过程,无论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学习深度,都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人。
1、准确把握“前课”的内涵,提高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前课,指课前的自主学习、教材知识梳理与思维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理论学习和思维探究,找到探究中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交流中有目的有指向的解决学习问题,提高探究和思辨能力。“前课”自主学习需要老师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在“进度、准度、深度、速度”上作出具体周详的规定。“前课自主学习设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获得自学能力提升。
2、注重思维探究设计,提高“前课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1课题质疑,激发思维探究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预习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标题进行思考、挖掘,从而发现进入文本的通道。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大胆质疑:1.这是什么样的发现过程?2.这次实验是谁做的?3.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4.这次成功的实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2 理解图表,挖掘思维探究的内涵
对于生物学中的概念性知识,可以采取标记学习法。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准备。通过回答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于概念图、柱形图、网络图、结构图、过程图、分析表、统计表等图表类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2.3 计算解答,延展思维探究的深度
对于计算类或解决问题类知识,可采取尝试解题学习法。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审题、解答问题,注意题干中的特殊条件和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示例,然后再尝试解答问题设计中的综合实践检测。
2.4 注重实践,提高思维探究的实效
对于调查实践类的知识,可以采取调查学习法。这类生物知识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出现在生物课本中,如土壤小动物的调查、酵母菌的培养计数、人类遗传病的调查、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等。在学习时,利用图书资料或调查研究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
2.5 网络学习,拓宽思维探究的广度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要求学生更多的依靠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快捷、全面、高效的服务。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等章节中,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市场上和生产环节使用的植物激素有哪些?这些激素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可能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转基因生物的大量生产,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是否存在威胁等,学生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思维碰撞和资源共享。
2.6尝试检测,享受思维探究的体验
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一)一课,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后发现,微生物培养的最关键因素是做好“无菌操作”,如何做好消毒与灭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明确并掌握了重难点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思维探究的成果。
3、体现目标要求,构建“前课自主探究设计”的模式。
“前课自主学习的探究设计”包括学习任务、自学反思、实践检测和家长评价四部分,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等,由教师设计完成,注重方法指导、合作探究、思路提示。自学反思包括知识梳理和疑难点记录,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按照自学内容中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梳理出重要的知识点或思路方法,总结出概念性问题(是什么),原理性问题(为什么),训练性问题(怎么办)。综合实践检测用于学生自我评价,注重题组的“阶梯性”和“层次性”。家长评价请家长对学生学习过程给予恰当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协助教师做好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培养。
4、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前课自主探究设计”的要求。
4.1 制定科学的前课自主学习方案
教师要将前课自主学习方案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列出前课自主学习提纲或者问题探究方案,注意前课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要有明确性、可行性,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要通盘考虑前课自主学习应达到什么目的、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等,防止出现“请同学们学习××”这样空泛的要求。
4.2 拓展有效的合作交流学习空间
合作交流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想法的契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探究的结论,积极参与辩论,形成气氛活跃、开放、民主的师生、生生之间多向知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立体交互式”的教学格局。
4.3 体现灵活的个性自主学习要求
探究设计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针对每一种课型的“前课自主学习探究设计”的形式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新授课侧重前知复习和知识点的梳理;实验课侧重实验器材准备和理论铺垫;复习课侧重知识框架构建;活动课侧重相关知识、思路和方法、活动方案设计。
4.4 确保高效的自主学习监督检查
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习惯培养,指导学生使用“自主学本”,加强自主学习监督检查,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5人异质学习小组”,组长牵头检查、讨论、研究,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