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农业核心论文 > 林业方面的论文浅谈本地区植物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林业方面的论文浅谈本地区植物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6-29

  植物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植物种植和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吸引我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对本地区遭遇松材线虫病植物的实地调查,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和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治,传播方式,林业方面的论文

  【摘 要】松材线虫病(Pine wood nematode)又称松枯萎病,是松树的一毁灭性病害。该病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此病1982年我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安徽、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区)局部地区发现并流行成灾,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有继续扩散蔓延之势。已被我国列入对内、对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江苏省已经成为松材线虫病频发的地区。

  一、病发特点

  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在我省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病害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我省的松林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区域相对集中:多发生在风景名胜区,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苏南地区,病害的控制难度大。

  对松树的危害逐年加剧。首先病死松树数量逐年增加。

  二、症状特点

  1.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

  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一般有次期性害虫栖居。

  5.因松材线虫侵染而枯死的树木,由于青变菌的寄生,木质部往往呈现青灰色。

  三、传播方式

  近距离传播靠天牛等媒介昆虫传带,远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感病苗木、松材、枝桠及其他松木制品的调运进行。

  四、防治措施

  1.政府重视,落实责任,加大对植物保护的投入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只有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和统筹,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得到实行。全省疫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行政领导负责制,制定法规,科学防治,施行封锁疫区、清除病源、加强检疫、积极除治、减轻危害的防治策略。我国在这一点上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成效。1990年,省政府决定将松材线虫病防治纳入省护林防火指挥部职责范围,由分管省长亲自挂帅。疫区内各市、县、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防治指挥部和领导小组,对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检查验收。近3年来,省政府先后4次向各疫区市、县(区)政府下发了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文件,下达防治任务,提出防治要求,明确分管市、县(区)长为松材线虫病防治第一责任人。每年各级政府层层签订“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书”,落实防治任务,明确防治责任,组织督查验收,确保防治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做好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树木生长时的定时检疫工作是及其重要的,它可以防患于未然,并且最小限度的缩减防治资金。检疫检验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观检验:此种方法主要在产地调查时使用。在调查时仔细观察树木发育是否正常,注意察看有无树脂分泌减少、停止,针叶变褐、萎蔫,枝干及整株枯死的现象,同时观察树干上有无天牛蛀食的痕迹、产卵孔、羽化孔等,如有再行解剖检查。

  (2)解剖检验:用工具将可疑感病的树木锯断劈开,看材质重量是否明显减轻;木质部有无蓝变现象;树干内有无松褐天牛栖居的痕迹。

  (3)漏斗分离检验:从罹病木发病部位或天牛栖居处钻取木材组织并粉碎,用双层纱布包好,置于下方带有胶管和截流夹的玻璃漏斗上,加水浸泡12小时,取下部浸泡液离心,取其沉淀液15ml,置于解剖镜下,对照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检查鉴定。

  (4)接种试验:把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接种到健康的松树上,观察健康树是否发病。

  五、及时砍除清理病树,因地制宜进行林分改造

  一旦发现感病松林,要立即采取封锁扑灭措施。防治对其他松林造成威胁。小块的林地要砍除全部松树;集中连片的松林,要将病树全部伐除,同时刨出伐根,连同病树的枝、干一起运出林外,进行熏蒸或烧毁处理。也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疫区外围设置一条无寄主植物隔离带,用以阻止病害的自然扩散。清理和更新改造作为当前生产上主要措施之一,是营林措施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清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发病轻重。

  六、药剂熏蒸,水浸处理感病原木

  感病的原木及加工制品,可进行熏蒸处理,但必须在松褐天牛羽化前完成。在自然界用溴甲烷进行帐幕熏蒸,5-10℃时,68-83?/熏蒸72 h;11-21℃时,42-56?/,熏蒸72 h。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应处理的松木沉于水塘中浸泡,浸泡期间木材不得长期露出水面,要定期进行翻动,浸泡时间必须达到5个月以上。

  七、培育抗病品种,栽植时尽量选用该类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是此病较为理想的防治方法。试验证明,我国的雪松、火炬松比较抗病,日本黑松最为感病,因此,在一些比较有条件的园林中,应考虑更新树种,减少损失。

  八、各地森检部门严格进行复检,确保引进树种不携带病疫

  各地森检部门应该严格值守,对来自发生区或来源不明的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复检,发现带疫就地销毁,确保无松材线虫的繁殖材料要经过一年以上的隔离试种,确认没有携带疫才可分散种植。杜绝非法购买和使用病情发生区松材及其制品的行为。严禁未通过检疫的松苗、疫木及其制品调运。

  《森林工程》期刊是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非生物工程,是融学术、技术、知识、信息于一炉,主要反映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森工产品加工与利用、森工企业管理、森工技术、森林工程机械设备、森工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动态、林业建设方针政策、生产管理与技术经验、学术研究、技术革新与技术引进等内容。也适当反映国外的成熟经验,它是我国当前唯一联系国内外广大森林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期刊。

上一篇: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当前饲料添加剂现状及其使用方法

下一篇:论文期刊网浅谈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