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说:“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同样,在语文教育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 教育职称论文 《中国民族教育》旨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教育发展的种种模式,介绍古今中外各民族教育的经验教训,交流全国各民族院校的改革信息与经验,开发民族智力,培养民族人才。该刊有一定综合性,研究、反映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扫盲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个民族教育体系。
【关键词】良好的习惯;养成;方法
现在中考语文想得高分,是越来越难了。那么,中考复习中是重点抓阅读还是写作呢?许多人认为搞好写作最重要,因为写作在120分中就占了50分,将近半壁江山,于是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把写作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往往发现现在的学生“很没有灵气”,写作水平就是不见长进,殊不知,讲了那么多的写作方法,可是学生肚子里“没货”,怎么写得出好文章呢?而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实际上,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考题的就有47分左右,还不包括文科生增加试卷中的阅读题。因此,阅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也有很多人很重视阅读,但却是用阅读训练代替阅读。这虽然是鉴于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没有多少阅读时间的缘故,虽然也可以通过做阅读题时对文本的阅读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毕竟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很难收到实际的成效。虽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做题积累一些做阅读题的经验和方法,但对于语文的语感提升、文本理解力的提高却用处不大,尤其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微乎其微。
对于语文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科学出版社)中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使人一生受益不尽,何止一个中考呢?
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必须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30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说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学习及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求保证每天(或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使阅读行为常态化。年龄越小越容易培养阅读的行为,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是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三学生还有时间培养阅读习惯吗?当然有,时间是挤出来的。位居高官的欧阳修读书作文多于“马上、枕上、厕上”,鲁迅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那些中考状元也大多在语文学习上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甚至中考临近也坚持阅读而不辍,甚至把阅读作为缓解中考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马上”做不到,但是“枕上、厕上”还是可以的(尽管这在卫生上不属于好习惯),课余饭后也是可以的。不妨把阅读作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节剂。教师不仅要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而且要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直到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二) 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与“收”的有机结合。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的时候不妨“放一放”,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尽情地在书籍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感受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愿意阅读。再就是大量的阅读,正所谓“开卷有益”。大量阅读可以有效提升语感。叶圣陶说过:“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语感专家王尚文也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他还说:“培养语感,读、听是关键”。语感好,做阅读的相关题目才会有比较高的理解力和准确率。大量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辨识力。刘勰在《文心雕龙》说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学生做阅读训练时的鉴赏力与辨识力。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清代学者蘅塘退士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吟诗”在古代不只是读诗,也指写诗。大量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
老师要舍得拿出课堂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要舍得用课堂的时间讨论学生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阅读不是负担,而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样的阅读,学生才会感兴趣。课堂的阅读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第一要素,要把读的时间交给学生。可设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展开阅读竞赛,可以表演读,可以分组读,做好阅读评价、讨论甚至辩论等等。教师的智慧应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有所作为。
课外阅读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主战场。因为毕竟课堂的阅读时间有限,学生也大多对课文本身不是太有兴趣。要把学生课余的主要休闲方式变成阅读。课外阅读中,老师的引导工作很重要。如推荐一些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杂志。可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在摘抄中做好字音、字形、成语、修辞、文学常识、名言警句等多方面的积累工作。这样,阅读就成了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必要时做好摘抄本的检查工作,以督促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三、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说:“读者不是单纯地追求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是要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就经常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意图,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创造性的阅读。大家都经常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挂在嘴边,但当学生说“第二个哈姆雷特”的时候却马上就会说“不,不对”,把学生刚刚冒出头的创造性的火花一盆冷水浇灭。现在甚至有的老师在搞阅读训练时竟然让学生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阅读时揣摩作者甚至命题者的意图,那又怎么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阅读训练的效益呢?要让学生习惯于创造性阅读。
四、良好的阅读习惯绝不只是单纯的阅读文本本身,不能把阅读变成纯粹消遣的事情
阅读时,要同时养成记笔记、写点评、写心得、写读后感的习惯。毛泽东读书就喜欢把自己点评、读书的心得、感想随时记下,所以毛泽东不仅有爱好读书的习惯,也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毛泽东诗词》、《毛泽东选集》等就都很好地反映了他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的效益。
对于初三学生,还可以结合做一定的语文阅读训练题来提高阅读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文本与做阅读训练结合起来,不要把眼光只盯在题目上,而要更多地关注文本阅读,把这些文本作为很好的范文来阅读,从文本的字、词、句、段、篇章到语音、语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方面全方位地去把握(积累、理解、评价、联想、类比、写读后感等),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做阅读训练时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力也会大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也就能相应地得到提高。“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其二)》)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做题也会更顺,而那种急功近利、只顾做题的训练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枉费推移力”的。
要把语文的阅读习惯、阅读文本与阅读训练有机统一,那么我们的阅读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新宇. 中学生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 考试周刊. 2008(28)
[2] 胡娟. 论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5)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教育核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