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中文核心期刊 >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化工论文投稿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化工论文投稿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09-29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化工论文投稿

期刊周期:双月

期刊级别:

国内统一刊号:11-2360/TE

国际标准刊号:1000-0747

杂志简介

  《石油勘探与开发》为SCI、Ei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全球同步发行。本刊创刊于1974年,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是送国务院办公厅供中央领导参阅的重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期刊简介编辑《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2011年影响因子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第3,连续7年在能源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3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9、2010、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科技部2008、2011年评选两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两次获此殊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出5 000篇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22篇论文获“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3届获中国学术期刊最高级(A+)评价,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全球同时发行,国外作者论文翻译成中文在中文版发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发行。《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英文版论文全球下载量23 019篇次,为历年最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读者分布在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产油国在内的83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国际上已具有学术影响力,国外学者投稿逐年增多,发表论文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是由石油技术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技术类科技期刊,1992年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1996年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SCI收录编辑2013年7月31日,《石油勘探与开发》接到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通知,《石油勘探与开发》被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时间从2012年第1期开始。期刊论文收录于物理、化学、地球科学(Physical, Chemical & Earth Sciences)学科专辑及工程、计算机、技术(Engineering, Computing & Technology)学科专辑。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收录期刊代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刊物。SCI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的实力,对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是当今中国能源类唯一同时被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同时被SCI、Ei收录的33种学术期刊之一。主编:戴金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 英文开本:大16开现用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地质信息数据库(Geo - Ref)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爱思唯尔公司SCOPUS引文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CSA:MI)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化学文摘(美)(2011)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EI 工程索引(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2)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办刊宗旨编辑30多年来,《石油勘探与开发》坚持“为促进中国的石油勘探开发科技发展服务,全力为提高中国石油科技的创新能力服务”的办刊宗旨,取得突出成绩,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主要栏目编辑《石油勘探与开发》如今主要开辟“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栏目,刊登石油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国内外石油工业重大成果高水平学术论文。

  文稿要求编辑根据科技期刊编排规范要求,请广大作者来稿时注意以下项目:作者姓名及单位两名以上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单位列在姓名之下行,置于圆括号内。若数名作者属同一单位,作者姓名处不需标注;若分属不同单位,作者姓名以上标无括号数字顺序标注序号(相同单位作者序号相同),在下行作者单位处,单位名称之间以分号相隔,单位名称前标与作者姓名处相应的序号,序号与单位名称之间以下圆点(英文句号)相隔。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包括基金和项目两类。论文若有此种背景,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列于作者单位之下列,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编号。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本刊所有论文均需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是浓缩论文的独立短文,反映主要论点、创造性内容,300字左右,一般应包含4种要素:①目的(可简要);②方法;③结果;④结论。本刊强调摘要的结果和结论部分要有实质性。作者来稿须提供高质量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中请提供论文全部作者所在单位的规范英译名称和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作者简介本刊介绍第一作者及联系作者,格式和项目如下: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位,所属单位及职称,从事研究工作及研究方向。地址:省(直辖市)县(市),作者具体单位名称,邮政编码:******;电话:(区号)电话号码。E-mail:********参考文献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正文中引用的次序编序号,在正文引用处以上标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分辨率指能区分两个地质体的最小距离[1,2]”,然后在正文之后按相同顺序和序号列出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务请作者注意,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录项目必须要齐全。文献题名后要在方括号内列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期刊论文[J],学位论文[D],内部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利[P],报纸文章[N],电子文件[ED]。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

  沈安江;赵文智;胡安平;佘敏;陈娅娜;王小芳2015-08-12 16:54:14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

  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2015-08-12 16:54:49湖相纹层状细粒岩特征、成因模式及其页岩油意义——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柳波;吕延防;孟元林;李新宁;郭小波;马强;赵万春2015-08-12 16:53:0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刘芬;朱筱敏;李洋;徐黎明;牛小兵;朱世发;梁晓伟;薛梦戈2015-08-12 16:52:11致密油流动孔隙度下限——高压压汞技术在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四段的应用

  公言杰;柳少波;朱如凯;刘可禹;唐振兴;姜林2015-08-12 16:51:04基于微米压痕实验研究页岩力学特性

  陈平,韩强,马天寿,林东2015-08-12 16:49:59尼日利亚博尔努盆地沉积地层分布特征

  OlabodeSolomonO,AdekoyaJohnA,OlaPeterS2015-08-12 16:48:31自升式平台桩腿强度对弦管间距敏感性分析

  朱亚洲;孙承猛;张晓宇;戚欣;秦洪德;姜滨2015-08-12 08:22:19压裂投产低—特低渗透油藏井排距设计

  卞晓冰;张士诚;张景臣;汪道兵2015-08-11 10:25:0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集层测井评价

  李潮流;李长喜;候雨庭;石玉江;王长胜;胡法龙;刘秘2015-08-11 10:17:39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特征及成因

  推荐期刊:《新疆地质》是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地质学会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球科学学术性期刊,与国内各地学系统、科研院校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

上一篇: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期刊论文投稿

下一篇:冰川冻土中文核心期刊征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