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核心论文 > 桥梁施工质量论文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桥梁施工质量论文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5-12-02

  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其强度的质量形成 受外界因素干扰多、质量变异比较大,而且大型混凝土结构投资巨大,一旦强度达不到预定目标,补救困难、造成的损失巨大。本篇桥梁施工质量论文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的几个方面,并提出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办法,以供参考。

  推荐期刊:《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创刊于1987年。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1205/T;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8425。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 INSPE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IP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摘数据库等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关键词]桥梁 混凝土 质量 控制

  一、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1.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应实行专人专管的制度,采购人员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场,对于不合格原材料应清除出场,实现原材料合格率100%;水泥、矿物掺料等应分别储藏,特别注意防潮,杜绝露天堆放。

  2.对搅拌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搅拌就是将水、水泥和粗细骨料进行均匀拌合及混合,拌制成质地均匀,颜色一致,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拌合物。

  (1)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是从全部材料投入搅拌筒内起。到拌合物开始卸料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搅拌时间短,搅合物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将降低;搅拌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搅拌的生产效率,而且还会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下表采用。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GBJ204-83)

  (2)投料顺序

  投料顺序常用一次投料法和二次投料法。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中。二次投料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在搅拌筒内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浆后,再加砂和石子搅拌成为混凝土。试验表明:二次投料法的混凝土与一次投效法相比,混凝土强度可提高约15%。在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约15~20%。

  (3)进料容量

  进料容量是指搅拌机允许装入的各种材料体积之和,又称下料容量。装料体积不应超过干料容量的10%,如超载过多,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性。经搅拌后的混凝土称为出料容量,其体积比干料减小,出料容量均为干料容量的0.65~0.7倍。

  二、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控制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工作

  (1)衬砌台车就位前检验防水盲管、防水板的布设是否满足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行走台车,定位;

  (2)台车准确定位后,加固挡头板、丝杠及各种支撑,确保台车整体牢固、可靠;

  (3)施工人员、机具就位后,准备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距离的迅速从搅拌地点运送到浇筑位置。确保混凝土运输质量,保证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性能,尽量减少运输时间,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拌制能力、运距以及灌注速度,气温,振捣能力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4.混凝土振捣

  (1)振捣方式:混凝土的振捣有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人工振捣指用铁钎进行振捣,只适用于坍落度大,混凝土数量少或钢筋过密机械振捣不太合适的一些部位的振捣体,大体积的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振捣。

  (2)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振捣,振捣要均匀,振捣时间应控制在振点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

  (3)振捣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各种支撑的稳定性。

  5.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

  混凝土的拆模: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板,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拆模后,应迅速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若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应及时采取衬砌内注浆,并对裂缝进行处理。

  三、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混凝土工作在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度,或最低气温低于-30度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时,必须得采取一定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冬季施工混凝土应采用加热水预热的方法(<80°C)调整拌和温度,若不能满足入模的最低温度,可采用预热骨料的方法(<60°C)。在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和易性的同时,尽量减少用水量,水灰比应较小,这样可以促进混凝土的凝固,可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冻结,适当采用活性较大,发热量较高的快硬性水泥或高标号水泥伴制混凝土;将拌合水堪至将骨料加热,提混凝土初始温度,使混凝土在养护措施开始之前不致冰冻;适当掺用早强剂,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并降低混凝土内水溶液的冰点,防止混凝土早期冻结;用蒸汽法,暖棚法,蓄热法和电热法等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养护温度。

  四、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养护后的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拌制和浇注对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坍落度等的检查。混凝土养护后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外观质量和结构构件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和垂直度的偏差,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优化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注方案,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要保证构件具有正确的外形,而且应有良好的强度、密度性、和整体性。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必须综合质量为标准,妥善的处理施工的全过程。

上一篇:桥梁工程的发展论文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与防治分析

下一篇:工程论文投稿吉林森工通化胶粘剂分公司员工队伍统计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