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医学核心论文 > 健康论文锌、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健康论文锌、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6-03-09

  微量元素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将会引起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异常,从而发生各种病变及疾病,使人体健康状况下降或寿命缩短。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并且遵循平衡、合理、互补的营养科学基本法则。

  【关键词】微量元素新陈代谢营养素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在我们体内含量尽管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却息息相关,对人体的生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成为某些酶、激素和维生素等的活性中心组成部分,部分微量元素还与癌症、心血管病、瘫痪、生育等息息相关,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将会引起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异常,从而发生各种病变及疾病,使人体健康状况下降或寿命缩短,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那么,究竟什么是微量元素,它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如何,它与我们人体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就逐一地进行阐述。

  微量元素又称痕量元素。它们在体内存在的浓度很低,每种微量元素的标准量不足人体总重量的0.01%,一般在低浓度下具有生物学作用。

  按照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微量元素可以分为三类:

  A: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碘、锌、铁、铜、铬、硒、钼、钴共8种;

  B: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认为有锰、硅、硼、钒及镍,共5种;

  C: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氟、铅、镉、汞、砷、铝及锡,共7种。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布极不均匀,例如碘集中在甲状腺,铁集中在红细胞内,钒集中在脂肪组织,钴集中于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等。

  我国医学家很早就在注意到人体健康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早在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上,就记载了41种金属及矿石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到了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发展到217种,并对各种金属和矿石的性质及其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到了现代,我国科研人员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医学科学,为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开辟了新路。下面我就以锌、铁这两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为例,具体谈谈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锌、铁在人体中的含量

  正常成人含锌1.5~2.5g,其中60%存在于肌肉中,30%存在于骨骼中。身体中锌含量最多的器官是眼、毛发和睾丸。

  人体内的铁按其功能可分为功能铁与非功能性储存铁两部分。功能铁占体内铁总量的70%,主要以血红素形式,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类、辅助因子中等。非功能性贮存铁,则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铁在大脑中主要存在于大脑白质,基底核中含量最高,包括苍白球、尾状核、豆状核和黑质,而皮质及小脑中含量较低。

  二锌、铁的生理功能

  锌与DNA和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可加速创伤组织的愈合;锌还是人体很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研究表明,锌是许多金属酶的活性中心,锌酶参与了如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及核酸等极为广泛的生物体成分的合成与分解,与机体的正常发育密切相关,被誉为“生命火花”,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还影响味觉和食欲,它与性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锌能使细胞膜或机体膜稳定化;锌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及功能,并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

  铁(Fe)是人体生命能量转化的关键酶——血红素酶复合体中起电子传递作用的金属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血液中输送氧与交换氧的重要元素;铁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在组织呼吸过程、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足够的铁摄入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铁在神经组织中以神经红蛋白存在,保护我们的大脑,对正常的脑功能至关重要;铁是我们肌肉的主要组成,与力量密切相关。

  三缺锌、铁的症状

  人体缺锌时,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良、味觉异常、异食癖及厌食,创伤难愈合。

  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营养问题,对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人群如青少年、育龄妇女、孕妇必须额外补以亚硫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

  四人体对锌、铁的吸收及摄入量

  一般成人锌的吸收率约为20%~30%,锌的吸收也受肠道内很多因素的影响。植酸、草酸和纤维素可降低锌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锌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食物,粮食经发酵可提高锌的吸收。

  动物性食物是锌的主要来源,如牡蛎、鱼、海产品、豆类及谷类也含有锌。蔬菜、水果中含量极低。谷类等含锌与当地土壤含量有关。由于锌与铜在某些方面竞争,因此铜过量会导致锌的缺乏,锌过量也会导致铜的缺乏。

  健康人体对锌的需求量很低,我国居民每日膳食锌的推荐摄入量(RNI):成年男子为15.5mg/d,成年女子和孕妇(早期)为11.5mg/d,儿童和青少年在12.0~19.0mg/d。建议成人男子锌的UL值为45mg/d。

  食物中的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主要来自于肉、禽、鱼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它们虽然仅占食物的5%~10%,但吸收率一般可达20%以上。而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占膳食铁的85%以上,吸收率仅1%~5%左右。

  谷类中的植酸盐、草酸盐、过多的膳食纤维、茶中的鞣酸、咖啡均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以及动物肉类均有助于铁的吸收。

  动物性食物中的血、肝、肉等禽类,植物性食物中的杏干、葡萄干、桂圆、枣干、核桃和绿叶蔬菜等。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乳类和蛋不含血红素铁。

  我国建议铁的每日膳食适宜摄入量(AI)成年男子为15mg/d,成年女子为20mg/d,孕妇(中期)和乳母为25mg/d,孕妇(后期)为35mg/d,儿童和青少年在0.3~25mg/d。建议青少年及成人铁的UL值为50mg。

  五锌、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既然人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必需适量,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若有欠缺,应予补足。然而各地区的欠缺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不可能生产出适合全国各地区的统一药物。要对不同地区的欠缺情况,有针对性地生产补充微量元素的药物。

  铁和锌不同,铁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受控制。吸收过多,铁的主动吸收就停止,但在饮食中有糖类和酸类时,可促进细胞对铁的被动吸收,使总吸收增大。然而,如铁的排泄没有控制,就不能保证把多余的铁及时排出,每天所需补充的铁仅1毫克,但整个人体内有铁4克,欲以千分之一的微小调节来控制铁的正常值是困难的,故铁容易过量地吸收,但不能调节排泄,这样在体内容易积累,倘若盲目地补铁就有危险,过量的铁贮存在肝脏中,所以随意补铁,这种做法决非明智之举。

  一个人缺少一种微量元素,未必是由于摄入少。因为摄入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血液中这个金属状态是否正常,可能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吸收排泄和分配。另一方面,必需元素的过多积累又未必因为是摄入食物中的含量多,因为影响因素可从正、负两方面影响吸收排泄和分配。我们常常忽略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吸收的影响。例如,吃鸡蛋过多,可能造成缺锌,为什么?因为鸡蛋是抑制锌吸收的,同时也影响铁的吸收,鸡蛋本身含铁量高,但不能被充分利用,所以食物中凡是能够和金属离子结合的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如鞣酶)都影响吸收。例如,菠菜含铁量高,但吃菠菜所得到的铁却比吃大白菜少。大白菜中的含铁量虽比菠菜少,但由于菠菜中鞣酶较多,干扰铁的吸收,所以实际利用率反而低,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微量元素的补充大多是长时间低剂量的,对它造成的毒性,除一般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外,还应注意它们对细胞的毒性及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以补充铁来说,因为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故常把硫酸亚铁与维生素C配伍,但亦需注意这两者相互作用会产生自由基,有损伤细胞的可能。补铁的制剂宜用与有机化合物结合的铁取代简单的铁盐。

  通常采用补充和排出的方法,来调整必需元素的不足或过量。不足时,用金属盐或络合物补充,过多时用一种络合物把过多金属离子变成可溶性络合物后,经尿液排出体外。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牵涉到一个选择问题,要尽量避免,在补充一种金属时影响其他金属的功能,在排除一种金属时把其他必需元素也排掉,同时注意在补充元素时应尽量补充几种微量元素。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使用微量元素也有“量”和“度”的问题,大量客观事实证明,许多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需要量和中毒量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量变会引起质变”,不能认为人体需要某些微量元素就可以多多益善,无剂量摄取,须知 “平衡、合理、互补”才是营养科学的基本法则。

上一篇:药学论文投稿盐酸曲马多引起呼吸道痉挛的药学分析和处理

下一篇:药学论文发表综合型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