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6-03-21
本篇会计论文探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是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快慢,实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不仅培养目标要与社会发展同步,还要注重现代经济知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整合性要求,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实行多学科的有效融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瞬息万变的特点,以实现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会计与经济研究》致力于会计理论前沿的研究,关注会计实践的发展,同时兼顾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最新动态。学报跟踪学术前沿,注重原创性研究成果,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坚持实证研究,重视规范研究,坚持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推崇学术的严谨性,注意培养经济理论与实务和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愿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片发表科研成果和论文交流的天地。
会计作为经济社会的支柱,在新的环境下,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已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但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轨。因此,做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及会计工作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然而,我国会计人员存在着知识结构失衡、业务素质低以及知识更新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转变会计专业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一)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提高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会计信息化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地提供数据,还要求其准确地分析数据并做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核算,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根据数据分析出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经济形势。拥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二)会计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
首先,缺乏会计信息化专业人员。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严格的法规、准则。之前会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外语底子薄。近几年,虽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财会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但他们在基层一线作具体会计工作的较少,因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质的提高,会计信息化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其次,会计人员现代意识薄弱。我国会计人员因素质较低对会计活动认识不深,由于受传统会计意识的影响,我国会计人员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而忽视会计分析与会计管理,强调“算”而放弃“管”,现代信息意识不强。
(三)存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误区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以下误区:首先,教育系统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发展认识不足。从教育系统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认识的不足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脱离。其次,理论研究滞后。许多会计理论工作者只重视传统会计理论的研究,而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使得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第三,培养方案认识不足。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在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如此简单。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一)树立会计信息化观念
会计人员应加强会计管理职能的把握,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知识经济对现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应该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的管理职能有了发挥的舞台。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传递的方便和简洁化,信息管理与分析的迫切化,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
(二)强化并完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常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同时随着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信息环境下的会计人员不能再仅仅是死记硬背准则和制度,而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较强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想象能力、交流能力、智力与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应该对相关政策有所了解并且要形成一种意识,比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相关税收制度,以及与外商打交道的企业还应熟知国际惯例等等,及时掌握政策信息,了解经济动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的会计技术既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广大的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可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议
(一)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了解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定期组织学习我国会计法规,必要时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规制度、交易原则、相关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不仅应该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提高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还应该发挥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在职和待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更有效的短期培训,使其能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信息化会计人员。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应当考虑会计信息化在社会范围及相关专业之间交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组织与开展软件开发行业内的联合与交流,引导软件开发商注重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开自己软件的部分文件结构与数据标准,完善软件的兼容性,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行业发展。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要注重对会计人员英语水平的培养,增强与国际同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得传统的商品交易将发展成一电子媒介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将成为时展的趋势。财会人员很可能因此被赋予了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边缘职能,如重要合同条款的审定,网上支付款项等。而国际上英语均是沟通和交流的基本语言,是否懂英语已经成为衡量一名财会管理者是否合格且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