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核心论文 > 文学论文鲁迅作品中妇女解放问题

文学论文鲁迅作品中妇女解放问题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6-04-08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妇女的解放问题较早关注的文学作家之一。鲁迅的杂文被认为是长枪、短剑。在鲁迅所创作的多部著作里面,都形象鲜明的塑造了诸多妇女人物形象,鲁迅对当时妇女所处的环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理。所以,对妇女的解放问题的思考,一度出现矛盾。本篇文章着重针对鲁迅文中的妇女人物形象“祥林嫂”和“子君”来分析鲁迅当时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

  《唐山文学》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唐山文学

 

  一、妇女解放问题的提出

  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提出了妇女解放运动,鲁迅作为革命家和文学家自然走在时代的前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也是一个发现 “人”的时代,故而以鲁迅“立人”的思想促使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的妇女人物形象。进而清楚的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处于对妇女的同情和希望妇女自身能够摆脱社会枷锁,成为一个鲁迅的主要思想,故此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然而,鲁迅也很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具有复杂性,“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男女都有一律应守的契约”刻板层次上,同时对康有为所提出的妇女裹足问题也有所不同,这些讨论都在把妇女的问题标榜出来,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对于问题的解决,却迟迟找不到出路。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的祥林嫂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血淋淋的现实,要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传统道德观念的祥林嫂,到最终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从根本上来说,祥林嫂摆脱不了神权、族权和夫权的枷锁,最终导致祥林嫂悲惨的命运。这样的结果对地层社会的妇女从封建礼教中解脱出来敲响了警钟。而鲁迅的另一篇小说《伤逝》里面所塑造的妇女人物形象“子君”是对妇女解放斗争探索的新妇女形象。在“子君”形象的塑造中,鲁迅对子君自己的独立人格进行捍卫的时候是非常赞赏的,“我是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句话,让妇女的解放看到了曙光,也说明,鲁迅认为妇女解放的道路还是能够走通的。

  二、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的郁郁而终

  (一)安于现状的农村妇女

  鲁迅在小说中往往把农村妇女看成是封建社会的遵守者,他们对新世纪的来临还没有觉醒,自身的奴性还有得到丝毫的削减,所以,鲁迅对这类农村妇女虽然同情,但是也“怒其不争”。这类人物最典型的人物塑造应该是《祝福》当中的“祥林嫂”。祥林嫂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是去了丈夫,自己为了不让婆婆买掉,就独立的做了被人的帮工,这个时候看起来她是摆脱了封建礼教,不过后来依旧在大白天被她的婆婆劫了回去。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非是一个消极的人物,尽管后来的丈夫也死掉了,虽然是她对改嫁反抗过,力图寻求自身的解放,但是仍旧是属于回归的那类妇女。

  (二)知性妇女的呐喊

  在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斗阵的女性其实也存在,大多都是知识分子,她们追求自身的解放,寻找能够栖息的地方。但是由于她们已经被封建礼教这个大笼子关得太久,她们就像笼子里面的小鸟,不知道外面还有多少的猫猫狗狗,因此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鲁迅笔下《伤逝》中的“子君”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对自身的权利进行思索,想要突破传统的三纲五常的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表,她在当时喊出了时代的妇女解放的最强音——我是自己的。子君一心为了自身的爱情,不顾父亲家人的反对,大胆的和爱人同居,打破旧世俗的观念,尽管“子君”但是最终依旧没有逃出旧社会的魔掌,没有得到妇女应有的权利,但是“子君”的所作所为也正好给旧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三、鲁迅的妇女解放思想在当今的意义

  鲁迅从根本上那关心妇女,希望中国社会的妇女都能得到解放和妇女自身权利的拥有,但是同时,鲁迅也敢于拿掉新时代妇女头上的光环,给妇女的处境敲响警钟。比如鲁迅强调妇女应该经济独立,但是也表明经济独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社会有它的诟病,但是鲁迅也站在一个客观角度,冷静、现实的指出了妇女身上“劣根的国民性”,并给予了无情的解释和批判。当然,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同于鲁迅的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妇女的权益已经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享有和男人一样的各种权益。今天女性的解放自然也离不开男性的支持和理解,因此女性要想实现自身的解放还得群求自身的力量,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同社会的契合度,提高自身的主人意识,提高自身判断力,如果做不到这些,不管法律怎么立法承认妇女的权益,最终女性都还是逃不出“奴性”的怪圈。因此,现当代,提升女性的思想境界和巩固女性的经济地位才是女性真正解开枷锁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文化研究论文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略

下一篇:心理学论文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心理对策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