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核心论文 > 高级教育职称文化传承与发扬论文发表范文

高级教育职称文化传承与发扬论文发表范文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5-17

  额尔古纳市是一座神奇之城、是一座和谐之城。蒙、汉、回、俄等19个兄弟民族,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共同繁衍生息,共建美好家园。额尔古纳市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所在地。额尔古纳市恩和位于额尔古纳河以东、大兴安岭以西的中俄边境线上,是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有着明显欧洲人特征的俄罗斯族群众随处可见。如今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特色民居、宗教习俗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传统的文化不断的消失,文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我们研究和保护利用这丰富的原生态艺术资源,就是要把俄罗斯民族文化在鲜活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传承,使我们在有感知中传承发扬。

  关键词:民族文化,宗教习俗

  一、额尔古纳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点

  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是与境外俄罗斯国家跨界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俄罗斯族的主体民族在国外,他们之间相互有文化的相似性,心理上也有认同感。由于历史的原因,额尔古纳的俄罗斯族具有独特的汉、俄交融的双重民族文化,他们即是古老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也是当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创始人。

  (一)双重姓氏和语言文化

  姓氏是一种文化,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姓氏文化,我国汉族的“百家姓”就是姓氏文化的典型代表。俄罗斯人也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姓氏文化。比如,汉族人名字由姓和本人的名字两部分组成;而俄罗斯人的名字则由名字+父称+姓氏三部分组成。生活在额尔古纳的第一代华俄后裔是中国汉族(也有极少数满、回、蒙等民族)男人与俄国俄罗斯族女人结合的后代。因此从第一代华俄后裔起,他们就如同汉人一样随父姓,其中国名字也是由父亲按家谱起的,而他们的俄名大多由长辈根据季节、喜好随口而起。而真正的俄罗斯人家的孩子降生后,便会依照东正教(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的习俗将教父请到家中认教父,并由教父陪同去教堂接受牧师的洗礼,再由牧师为孩子选命俄名。

  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族大都是华俄后裔,年轻一代也大都接受汉语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较多的是汉语汉字,只有在家庭中从父辈那里学会了不少俄语,并用俄语会话。尽管第三、四、五代华俄后裔出身的俄罗斯族,越来越面临汉化。而一些老年妇女相聚在一起大都用俄语交流,喜庆之日聚会时也会唱一些俄语歌曲。在老一辈的耳濡目染下,特别是随着中俄边境贸易的深入开展和额尔古纳旅游业的快速兴起,中俄民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国内游客日渐增多,“俄罗斯民俗游”已成为额尔古纳旅游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致富的主导产业。人们的俄语水平也随着发展的需要而有了明显的提高,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也在不断回升和加强。

  (二)双重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

  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众包括汉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民情和生活习惯。尤其是这些以华俄后裔为主体的俄罗斯民族,他们在成长中即受到父辈汉族习俗的熏陶,也受到俄罗斯母系的影响,在他们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中,具有明显的汉、俄双重性。特别是他们的饮食文化和节日文化,其双重性尤为突出。

  双重节日文化是华俄后裔俄罗斯族的一个典型特征,他们不仅过汉族人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也过复活节(即人们通常说的“巴斯克节”)、愚人节、圣诞节等一些东正教的节日。每到他们的传统节日,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精心打扮自己,尤其是少男少女们,穿上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服装,更给节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在为期一周的巴斯克节要举办盛大的节日聚会,人们边吃边唱边跳,热闹非凡。亲朋好友还要互相宴请聚集一起,带上食物到墓地祭拜先人等等。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与其他民族的饮食特点,额尔古纳的俄罗斯人多数家庭,都配有两套餐具,一套西餐餐具,一套中餐餐具。并建造俄式面包炉(现多为烤箱),他们自己动手打制各种“赫列巴”(面包)、烤饼、糕点;他们同时也会包饺子、蒸馒头、擀面条。俄罗斯族妇女尤其是第一、二代华俄后裔妇女,各个都是打面包的高手,日常流行的黑、白、酸、咸面包和甜食茶点就有十几种。俄式菜肴也十分丰富多彩,比如他们用酸牛奶渣子(俄称“达罗克”)加葱花、稀米丹(酸稀奶油)包制的水饺,更是香甜可口,别具风味。他们还从祖母或母亲那里学会了就地取材腌制各种俄式酸菜,如以切碎的大头菜(圆白菜)为主料腌制的酸白菜以及酸蘑菇、酸黄瓜、酸西红柿、酸角瓜等。从目前年轻一代的饮食习惯上看,吃的更多的则是中餐。

  俄罗斯人普遍具有饮酒的习惯,酒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族人饮酒具有很浓的娱乐性。不论男女老幼大家聚在一起便开怀畅饮,常常是一醉方休。特别是在婚宴和节假日,酒喝到一定程度便开始唱歌,一曲《山楂树》,一曲《喀秋莎》……心花怒放,荡气回肠。哪怕没有音乐,只是清唱,大家也唱得津津乐道,并随着歌声而翩翩起舞。他们一边喝,一边唱,一边跳,气氛异常热烈。另外俄罗斯人还普遍有饮茶的习惯。特别喜欢喝奶茶,由其是妇女们和老人们闲来无事,便喜欢坐下来喝茶。他们熬制的奶茶与蒙古族奶茶不同,他们熬制奶茶用的茶是一种特制的“砖茶”,在熬好的茶水中除加入牛奶外,还加入少量盐和奶油,喝起来味道才更香浓。在喝茶时还要配以各种茶点和面包、果酱、火腿肠、酸黄瓜等小菜,边吃边喝边聊。这是俄罗斯人招待客人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

  (三)多元化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娱乐生活

  俄罗斯族民间文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表现得十分活跃,而且呈多元化态势。额尔古纳市乌兰牧骑和各类业余文艺团体、业余文学艺术爱好者,创作了大量的与俄罗斯民族及华俄后裔相关的音乐、舞蹈、话剧、歌剧、小说、诗歌、曲艺、美术、摄影等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歌曲《华俄后裔之歌》、《玛丽娅姑娘》、《巴斯克节抒情》、《额尔古纳颂》以及舞蹈《欢腾的节日》、《白桦树下》,歌剧《绿土地》、《家住临江村》等作品,并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额尔古纳市以“俄罗斯族巴斯克节”被收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为契机创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歌舞表演《巴斯克抒情》,被选为呼伦贝尔市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并在2012年6月应俄罗斯赤塔邀请参加赤塔市的“三圣节”汇演。额尔古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等部门和单位,曾先后出版了多部以反映俄罗斯民族及华俄后裔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著作。如2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集《野百合》及歌曲集《野百合之歌》、近20万字的反映华俄后裔历史、文化、生活的专著《额尔古纳华俄后裔》以及地方民间故事集《家乡故事集锦》和33万字的长篇章回小说《异国情缘》等。

  此外,由于额尔古纳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北端,居住在这里的除汉、俄、满、回族外,蒙古族也是这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额尔古纳又是蒙古族发祥地,是孕育诸多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有着深厚的蒙古族文化积淀。尤其蒙古族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在哪里”、“蓝色的蒙古高原”、“雕花的马鞍”等,在群众中广为流行。年轻人对蒙古族歌曲的喜爱,远远超过俄罗斯歌曲。一些歌手、音乐家创作的歌曲,也明显的带有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如“额尔古纳河母亲河”、“额尔古纳河我可爱的家乡”等。这种汉、俄、蒙音乐交相辉映的格局,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是额尔古纳俄罗斯族地域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额尔古纳传承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俄罗斯族在俄语的掌握及运用亟待加强。

  2007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现状调查组”对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的语言现状进行了初次摸底调研。并且在室韦、临江、恩和三个村屯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3份。

  俄语掌握情况调查表 单位 %(人)

  听说读写

  完全能听懂39.85%(53)能够流利地表30.08%( 40)完全能看懂1.50%(2 )能写一般书信2.26%(3 )

  大部分能听懂18.05%(24)基本能表达,不流利18.80%( 25)大部分能看2.26%( 3)能填写一般表格3%(4 )

  小部分能听懂36.09%(48)表达有困难24.06%(32 )只能看懂一小部分6.77%( 9)只能写自己的名字5.26%(7 )

  完全听不懂6.02%(8)不会说27.07%(36 )完全看不懂89.47%( 119)一点也不会写89.47%( 119)

  调查结果显示,熟练掌握俄语口语的人约占30%左右,而能够读写的人只占2%左右,其中能够熟练使用俄语的人绝大多数是老年人。目前额尔古纳俄罗斯族40以下的人群基本上不具备俄语会话能力,也没有从正规渠道学习俄语的,他们与长辈的交流基本是汉语 。

  第二、这些年随着额尔古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俄罗斯独特民族风情游的火爆,使得有些俄罗斯民俗游家庭户的服务良莠不齐。

  比如俄罗斯族的习俗淡化、汉化、餐饮业漫天要价,服务质量难以与快速的旅游业接轨。正如国内最权威的旅游专家魏小安所说:“旅游业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但是,当民族文化只能以旅游资源的名义,龟缩进一个个旅游点,在那里渲泄、绽放最后一丝神彩;当旅游业成为民族文化存在的最后一个强大的理由,我们还能虔诚地指望民族文化的内在自尊,经由旅游开发而激活?”。

  第三、俄罗斯传统的民居文化受到了破坏。

  由于旅游业为俄罗斯家庭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人们不断的扩大经营规模以前美丽的庭院缩小了,房前屋后的菜园子没有了,纷纷建起了富丽堂皇彩钢顶的砖瓦结构的楼堂馆所,改变了俄罗斯传统木刻楞式住房,原生态的氛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端坐在黑龙江源头洛古河村的居民仍保持着原生态的木刻楞的建筑,浸透着浓厚乡土气息,使游人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情感,返璞质朴的童年时代。

  三、传承额尔古纳俄罗斯文化的策略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强对额尔古纳俄罗斯文化的整合利用。额尔古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真正树立起“文化就是资本”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额尔古纳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就要在“看不见的地方竞争”争取发展空间,争取市场,尤其是文化市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指出“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然民族传统文化的培植,需要通过制度性驱动来实现时,文化精品的生成,更是需要政府给予企业和个人以宽松的政策的扶持。民俗文化活动会随着社会的、文化的变迁而产生变异,会随着国家权威机构的态度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来自政府层面的推动和支持,会有力地促成传统民俗活动的恢复、发展和繁荣。有了民俗活动这块土壤后,民族文化传人就有了显身手的天地,民间歌舞艺术就有了发展传承的条件。冯骥才先生尖锐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后代将找不到城市的根脉,找不到自我的历史与文化地凭藉。当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是我们亲手把一个个沉甸甸的、深厚的城市生命、变成亮闪闪的失忆者,一定会斥骂我们这一代人的物质与愚蠢。”所以额尔古纳一定要在现有的两名俄罗斯舞蹈的传承人的基础努力申报俄罗斯歌舞、俄罗斯饮食、俄罗斯工艺品的传承人。

  其次,在文化发展的产业层面,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些创意文化,延伸俄罗斯文化的产业链条。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越来越宽松,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文化产业市场的刺激,积极拓展俄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的营销战略,引进民间资本创作出从原生态田园生活的细节里去追寻那渐行渐远的本民族

上一篇: 教育教学职称范文数字图书馆建设浅析

下一篇:高级教师职称体育方向评职论文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