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6-04
摘 要:以青海共和至玉树公路雁口山隧道供电系统为例,介绍高原地区发电站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对高海拔低温缺氧地区自供电设备选型配套及使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原隧道,发电设备选型,使用管理
一、工程概况
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B6合同段雁口山隧道地处青藏高原,我单位承建隧道出口(双线)约4000米的施工任务。工程所在位置海拔高度4200m,空气稀薄,含氧量约为平原地区的60%,年平均气温3℃,最低气温达-27℃。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开挖、无轨运输、机械化衬砌。现场主要用电设备有:电动空压机、砼输送泵、通风设备、砼拌和设备、钢筋加工设备、电焊机、洞内照明及生活用电等。由于海拔高,施工人员作业效率低,施工主要靠机械化作业,用电量较大。
因地震后玉树当地水电损毁严重,地方电网未连通国家电网,灾后重建工程众多,本地用电极其紧缺,施工用电全靠自发电解决,如何可靠安全并经济地供电成为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之一。
二、发电设备选型
1、电站容量确定
同时用电系数按0.8计算,实际所需最大供电量为:
2554×0.8=2043.2kw。
2、柴油发电机组的选择与匹配
(1)高原环境对柴油发动机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柴油机的工作特性将发生变化,其变化参数是:海拔每升高1000m,柴油机功率下降8%-13%。依据本地海拔,估算发动机输出功率为平原地区的70%。
(2)柴油机功率补偿
以往实践表明,采取增压技术,可以使柴油机的功率得到一定的补偿,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柴油机的功率还是要降低1%-8%,因此在选配柴油机时仍要增加柴油机的功率储备,通过调整喷油泵供油量来进行功率补偿。
(3)发电机组的选择
为了便于并联运行,选用同一型号、同一厂家的设备。为了便于运输、安装及负荷调节,选用中小型多台并联工作。本隧道选用500kw(在此海拔高度估算最大输出功率为350kw)的柴油发动机组,所需台数为:2043.2/350=5.84≈6台。即6台500kw发电机组并联运行(总输出功率2100kw)可以满足本隧道施工最大用电(2043kw)的需求。
基于以上选型计算,根据本地不同发电机组配置使用情况并考虑使用经济性,选用沃尔沃TWD1643GE型电喷柴油发动机配无刷发电机,控制系统采用捷克科迈IC-NT 全自动并机系统,设立柴油发电站一座。
三、电站经济分析
自发电站投用,对机组油耗进行分析,实际验证情况如下:
1、输出功率对油耗影响
通过数据统计,在选用0#柴油情况下,不同输出功率下油耗数据如下: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本地高原工况下,经济燃油消耗率对应输出功率为240~270KW左右。
查阅沃尔沃TWD1643GE出厂参数中油耗标准值如下:
通过实测数据与柴油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标准值对比,可知高原情况下,发动机油耗因气压降低及含氧量下降影响升高较明显。
2、单位电量油耗分析
通过对每月对下计量分表抄表汇总,结合本月集中供油燃油消耗量的计算,在0#为主、多种标号柴油共用的情况下,2012年7~12月单位油耗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油耗最低0.263L/KWh,此核算数值与机组瞬时输出功率210KW上下相当。由此可推算在实际使用中,机组平均工况输出功率为210KW左右。
而2012.10~12时段计算油耗偏高,期间因供油不及时临时使用-20#及-35#柴油占到总油料的约1/6~1/5。由此验证低标号柴油燃烧值低,造成单位油耗升高。结合油料价格差(价差1000~2000元/吨),确定在保证机组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不考虑气温等因素,尽可能采用0#柴油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温度对机组工况的影响
因电站机组要求室内安装使用,机房温度及机组排风散热对机组工况有较大影响。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室温20°C时,机组持续总输出功率1000KW左右(4台投用,单台输出功率约250KW),冷机状态开机后投用约2小时,机组冷却液温度上升至报警温度97°C,继续工作约0.5小时后机组高温(103°C)自动停机。如增加1台即初始情况下就投用5台,机组在工作3小时以后高温报警,至4小时即自动停机。而在室温10°C时,单台机组输出功率可达250KW,总输出功率500KW情况下,至报警停机持续工作时间在5小时左右。
尽管机组采用增压中冷(高低压两次中冷)发动机,但使用中仍温升快,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房通风散热不良,通风窗口未相对设置,散热器背对一侧无足够通风口,空气对流不畅。
(2)室内设备布置不合理,机房内安装有两台300KW水冷空压机,工作时机组及冷却水热量全部释放到室内,造成室温升高明显。
(3)机房背山面谷,而高原地区风力较大且风向逆风时造成散热不良,热风被反吹进入室内,同时大量扬尘进入散热器间隙,进一步影响散热效果。
(4)高原环境下,供氧量不足造成转速下降较平原大,燃油消耗率增加,燃烧不充分造成发动机排温升高,机组热效率下降。
四、分析结果及对策
本电站安装投用一年多,发动机运转正常,低温起动性良好,高原适应性较好。针对使用中总结分析的问题,相应对策如下:
1、为提高机组使用经济性,优先选用0#柴油作为常用燃料以降低油料成本。
2、机房散热采取加开通风窗口,停用水冷空压机以及散热器外3m处设置挡风墙并经常清洗散热器的措施,大大改善机组散热效果,提高机组使用效率。
3、在发电站建设初期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向与机组朝向的关系。
4、通过更换风扇调整叶片角度也可改善机组散热。
5、人工控制机组投切,以240~270KW为机组工作的目标区间,降低燃油消耗率。
6、通过实际使用情况分析,在海拔4200m青藏高原,机组持续输出功率可达标称值的50%,即500KW沃尔沃发电机组实际输出约250KW,相应推算海拔每升高1000m,机组实际可用输出功率下降12.5%。据此,为满足用电负荷需要,本电站还需要增加2台500KW机组。
五、总结
通过高原发电站的选型、使用分析,在发动机选型、机房规划建设、机组降容、通风散热、经济性控制方面笔者积累了相关经验,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