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核心论文 > 项目管理中级职称范文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项目管理中级职称范文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6-05

  摘 要:本文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论述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并提出了具体的加强安全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生产,主要隐患,对策建议

  前言

  安全生产自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生产者生命健康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的本质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是煤炭工业的生命线、幸福线、希望线。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就没有矿业的稳定发展和职工个人的家庭幸福。因此,只有常抓、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安全有序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优化,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

  1.1 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

  1.2 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

  1.3 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1.4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

  1.5 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目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

  2.1 采煤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生产系统不尽可靠、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受经济利益和高利润的驱动,很多煤矿企业没有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和安全投入,就进行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超层越界和非法采煤严重,安全保障能力和抗灾救灾水平极为低下,给煤矿自身的安全生产和施工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投入极少,对煤炭科技进步的重视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一些煤矿为节约成本,减少安全投入,进行非正规采煤、以挖带采、以掘代采(有的甚至打出10多米宽的掘进巷道)、以探代采、越层越界、生产系统不完善、设施通风、检测仪器和监控系统不可靠,给矿井带来极多的安全隐患;

  2.2 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煤矿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其文化程度极其低下。在井下侥幸强干和蛮干,违章作业、违规操作,也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些每天从事高危行业的井下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级差,他们对煤矿开办的“井下安全知识培训”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等岗前培训内容首先是丝毫不感兴趣,认为没有必要,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绝大多数工人的煤矿开采和井下安全防范知识主要依靠同伴和“师傅”的言传身教;其次是由于文化素质所限,不善于总结和吸取各种血的事故所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3、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3.1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联合机制。

  制度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只有把制度问题解决了,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可持续性。具体来说,不少地主有限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分属在企业、安监、国土及其他行业部门,从目前来说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不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有效监督管理。根据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建议整合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资源,调整工作职能,明确一个部门具体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参加,独立行使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职权,并明确细化各个参与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便于彻底解决各部门工作不配合,相互推委扯皮的弊病,最大程度发挥统一协调指挥下的条块工作管理机制;另在主要负责部门设立行政领导之下的安全技术业务总工程师负责制,明确业务技术总负责人,切实杜绝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那种外行管理内行的问题,同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煤矿安全、采矿作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与矿产资源监管的互动联动机制,并把二者有机协调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3.2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井下工人的招聘、培养和培训,逐步改善煤矿工人的知识结构,为安全生产提供人才基础。

  在培训上,一是要扩大范围,把政府分管领导纳入培训的范围,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实现创新管理和规范管理;二是建议主动制定规划措施,完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方案,引入培训竞争制度,加强对煤矿安全及其他管理人员、井下技术人员和从事特种行业工作人员实行分批次、分工种、分类别的强制培训和考试上岗制度;三是参照先进国家做法,在相应的经费中抽取部分专项资金,确保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紧扣煤矿安全生产科技的前沿,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3.3 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监管。

  采煤工作面是矿井生产的第一线,是矿井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场所。采煤工作面空间狭窄且多变,设备多,噪声大,人员集中,环境复杂,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煤矿顶板、水灾、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都在采煤工作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严格按要求选用支护设备并安设仪表,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及早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做好顶板的加固工作;要熟悉矿井透水的征兆,做到“有疑必探,有疑必防”,做好综采面的防水工作;加强人员和机器设备的监管,做好防火工作。

  3.4 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

  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一句话,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法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3.5 监察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

  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和诸多专业的正确配合。在生产的过程中,每个方面,每个过程,每个专业,每项工作和每个人、每个部门有缺陷或有漏洞,都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当前由于一些煤矿企业盲目的追求改革,减少机构,裁减了一些必要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如有的煤矿将企业的内部监察机构裁减了,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制约机制,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没有技术科、安全科、调度室等一些煤矿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这样就造成了煤矿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进行,现场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时刻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这是煤矿最大的事故隐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节简、安全、清洁”的发展方针,切实作到“与人为本,安全第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找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采煤工作面矿井事故的预防措施》“风险管理世界网站”

  【2】《浅析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乔利平《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5期

上一篇:工业设计论文发表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矿业勘查工程师评职范文浅究深部矿产的勘查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