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6-10-21
雾霾面前,无人能独善其身。仅凭一个城市的单打独斗已不足以应对区域空气污染扩散的严峻现实。建议学习京津冀晋蒙“首都经济圈”协同治霾的治理模式,各省根据自身和周边省份特点,形成小范围联合治霾区,进行深度合作,合理谋划布局,加快产业调整。《节能与环保》及时发布国家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方针、政策;积极追踪业内发展的最新趋势,全力宣传、推广节能与环保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展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应用;汇集国内外最新动态;推展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实用技术、投资分析,帮您节能减污,提高能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雾霾是大雾与灰霾相叠加而形成的重污染天气。2014年开春以来,我国中东部、东北西北部及西南东南部地区相继出现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尤其在京津苏粤等地,雾霾天气创52年来持续天数之最。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14年3月8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明确表示,2013年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个城市中有7个在京津冀区。①
雾霾天气席卷全国,昔日环境状况良好的城市在此次大范围雾霾影响下,也不能幸免于难。以江西省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在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正确指引下,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已由新世纪之初的全国第8位上升至全国前5强。然而,自2012年上半年开始,江西省的南昌、九江、抚州、宜春、上饶、赣州等城市逐渐出现小范围的雾霾天气。2013年12月初,南昌更是前所未有地出现为期近一周的大面积持续性雾霾天气,呼吸道、心血管病人骤增。2014年1月31日,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中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和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文台报道,南昌空气污染指数严重爆表,高达996ug/m3,位列全国第一!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省内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为良好,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已经濒临界限,亟待全省人民反思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需要深刻认识到江西省早已背负上了“生态赤字”,生态环境的警钟已然敲响,雾霾治理刻不容缓。
一、雾霾产生的原因和现状分析
(一)雾霾产生的原因
雾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①:一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包括燃烧煤炭、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是空气中PM2.5浓度过高的主要元凶。二是气候和环境因素影响。例如江西省受阿留申低压影响,冷空气来势凶猛,致使江西省11月份大部分地区气温异常偏低,而12月初气温有所回升的现象使近地面形成逆温层。这种逆温层就如同一层笼罩全城的锅盖,使得大气层中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了限制,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差极不利于空气中悬浮微粒垂直向高空飘散。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这对流经城市的季风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不利于悬浮微粒在大气中的扩散与稀释,最终导致PM2.5颗粒在城区和近郊区周围的长期沉积。四是周边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以江西省为例,其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交接要道,周边城镇化、工业化发达省份污染物的输送和省内排放污染物的叠加,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从而加重了江西省的空气污染水平。
(二)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空气质量数据来看②,雾霾重点监测区域中,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为37.5%,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62.5%,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5.9%,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4%;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为73.5%,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6.5%,其中重度污染比例为1.3%,无严重污染天数;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为77.6%,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2.4%,其中重度污染比例为1.3%,无严重污染天数。总体来说,南方重点区域及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北方,北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亟需进行。
从全国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③,未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也将日益突显。我们不禁想问,一直以来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绿水青山”都去哪儿了?这也俨然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人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2014年2月11日环保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和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部副部长翟青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未来要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次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解决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雾霾治理的“全民战争”已然打响,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二、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总结
雾霾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许多国家通过多年的治理,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治理方案,在根治雾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① ②。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执法力度
各国颁布的相关法律,为依法治理大气污染奠定了基础。
提到大气污染,就不得不提曾有着“雾都”之称的伦敦。19世纪初,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在其极速发展期间,整个伦敦烟囱林立,工厂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密布全区,直接导致伦敦上空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笼罩在雾霾之中。由于空气中长期蓄积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各种有害粉尘,导致1952年10月至12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伦敦市区有超过12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其中仅12月5日至8日4天时间内,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还有更多市民患上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甚至癌症。这场灾难让英国人痛心疾首,开始反思空气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且开始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立法确立监测标准、发展公共交通、严格管制尾气超标车辆和大力建设城市绿化带。英国政府于1956年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清洁空气法》,旨在严格管控煤炭用量。该法律规定,伦敦市内的电厂必须全部关闭;包括重工业污染大户在内的1.9万项工业设施迁往郊区;重新规定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烟囱标准,要求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功能。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斥巨资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并采取冬季集中供暖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城市居民的煤炭用量。1968年,英国 政府针对各种废气排放问题,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并制订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美国著名的“天使之城”洛杉矶也曾经一度饱受空气污染的困扰。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洛杉矶全城除炼油厂、供油站等工业企业的石油燃烧物排放外,还有超过250万辆汽车的尾气排放,洛杉矶远远看去犹如一个巨大的毒烟雾工厂。1944年,距离洛城100公里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开始枯死;同年秋季,柑橘出现严重减产。到了50年代,空气污染灾害变本加厉,仅1950至1951年一年时间内,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美元,超过400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最严重的是1955年,短短几天时间内,数百位老人死于呼吸道疾病。接踵而至的惨剧促使美国政府于1955年当年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赋予环保机构立法、执法、处罚权,并通过监控、技术改进和强制执行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如加利佛尼亚州制定并推行的《空气质量管理计划》,通过信息公开、排污许可证和动员全民参与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1990年,又实施酸雨控制计划,通过《清洁大气修正法案》,有效地降低了臭氧污染。
(二)监控信息实时公开,政府和机构接受民众监督
1997年7月,美国环保署率先提出将PM2.5纳入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并在政府官网上实时公布当天PM2.5的监测结果及次日预测数据。民众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上网查询自己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总体状况、PM2.5数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该网站以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绿色表示“良好”,黄色、橙色、红色、紫色依次加重,酱红色则表示“危险”。与空气质量监测状况相对应,该网站还会给出市民相应的锻炼建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和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议,当污染较为严重时,美国官网会要求民众控制户外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尽量减少室外有害颗粒物的吸入,以降低对身体的损害。现在该网站运营更加成熟,登录由美国环保署等机构合办的AIRNow网站,可以查询到全美各地动态空气质量指数图、臭氧指数图、PM2.5指数图以及根据各指数列出的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5个地点。美国环保署还将地区空气质量水平按照可吸入颗粒量分为:未达标、达标和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三种。如果该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州和地方政府必须在3年内达标,并且实时发布到网上,接受民众的监督。
法国政府则主要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协会监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并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根据监测到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在其官网上每天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并就如何防护和改善提出相应建议。当空气污染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就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环境部门还会向公众发出呼吁,倡导公众调节生活方式,降低汽车速度以减少尾气排放等。
英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空气质量的实时通报。在英国环保局的官方网站上,不仅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种污染物浓度指数,而且每小时更新一次。民众还可以下载相关软件,通过谷歌地图观测一周空气质量走势图,直观地了解到全英国本土所有监测各种空气污染物数值。
(三)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绿化设施
国外整治空气污染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发展城市交通和绿化。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成为英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威胁。英国政府先后采取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安装尾气净化设施、鼓励步行、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如1993年,英国政府要求所有新车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污染;2000年,英国政府发布交通状况白皮书,大幅提高停车费用;2003年,英国政府开始对所有进城的私家车辆征收“拥堵费”,并停止向环境污染严重的车辆发放执照。此外,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伦敦政府计划在2015年建成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电动车的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和停车费。自行车交通也被英国政府作为支柱,伦敦计划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全国范围内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路网。英国的政府官员则以身作则,控制公务车的使用。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另一有效手段是加强绿化。为了恢复绿化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明确了绿化和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提供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其次是因地制宜地实施林业发展战略,根据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增加和保护自然植被;第三是建设和保护双管齐下。树木一旦种植就很少移栽,公园绿地一旦建成就很少调整改造,并重点保护原生态的湿地和高原植被,大力发展城郊森林和社区森林;第四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尽可能多的增加绿化面积。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现在的伦敦、牛津、剑桥、约克、爱丁堡、格拉斯哥、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绿化覆盖率都在40%以上,城市与森林相邻。
日本在工业化初期也曾饱受空气污染之苦。1999年东京六百多位国道沿线呼吸道疾病患者就以汽车尾气伤害其身体为由状告地方政府和八家汽车企业,经专家鉴定,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确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正是这一诉讼案推动了日本政府对PM2.5的重视和地方政府着手管控交通的决心。自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要求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并禁止超标车投入运行。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在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东京近十万辆的出租车都成功改造成使用天然气,PM2.5数值得到大幅下降。此外,树木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也功不可没。按东京现行的规定,新建大楼必须配有绿地,要完善楼顶绿化设施,而且绿化面积必须占楼房面积的20%以上。东京绿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多种树不种草,即绿化不仅仅要求面积,更加看重绿化的体积,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也曾饱受污染之害。德国通过100多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使莱茵河流域焕然一新。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限制颗粒物的排放。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许多地区选择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车辆驶入。目前欧盟许多成员国也都纷纷效仿德国的这一种处理模式,许多地方甚至设置车辆 禁区,只能乘坐有轨列车驶入。另一种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放。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积极投入资金促进能源转型、新能源开发等等。
(四)全民参与,人人有责
在世界银行对菲律宾的环境监督报告中可以看到①,每年菲律宾有超过2000人死于空气污染,9000多人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费用支出每年达15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也已证实②,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目前已经成为亚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其污染源各种各样,而80%的空气污染来自于汽车尾气。在此情况下,菲律宾政府被迫针对汽车尾气排放发起了“人民战争”。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上广为宣传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支持,菲律宾政府号召民众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开通短信平台,通过检举揭发的方式监督超标车辆。对于没有手机的市民,菲律宾政府还提供了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供市民举报。一旦被5人以上举报,交管部门将对其进行检测,并限期整改。如果不服从处理,汽车牌照就会被吊销。
在德国,人人以节能减排为己任。在工业领域,工厂都尽量减少排污;在农业领域,农户会借鉴现代农业技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和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术手段,发展生态农业,优化饲养种植方法;在交通领域,车辆都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德国人也会自觉使用可再生能源,垃圾分类处理,购买节能型家电产品;在日常出行中,民众会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者步行,私家车会尽量选择排量小、污染小的车型。现在的柏林、科隆和汉诺,已经完全看不到“欧2”以下级别车辆的身影。
美国政府国民大力宣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口号。在美国环保署的官网上,不仅及时发布有关空气污染的信息,还向公众提供在相应环境条件下的防护小贴士,并经常提示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以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如夏天空调温度适当调高点,冬天适当调低些,以此来节约用电量;鼓励购买带有“能源之星”标志的家用和办公设备;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拼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尽量少使用壁炉和燃烧木头、树叶等。
三、国外雾霾治理成功经验的启示和思考
(一)多国雾霾治理的启示
纵观全球,无论是伦敦的雾都治理、洛杉矶的雾霾战争,还是日本的诉讼倒逼改革以及菲律宾的全民监督等,都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为未来我们雾霾治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指导:
1.雾霾治理必须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伦敦的空气污染源自煤炭的大量燃烧;洛杉矶将视线对准了汽车数量的高速增长以及成品石油燃烧形成的气体堆积。我国的雾霾,不能仅仅简单地归咎于地理及气候因素,应当直面问题,综合分析。
2.雾霾治理需要政府、民众、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制定对废气、尾气排放标准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惩罚措施;其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标准落到实处,各类工业企业、工程项目能够进行务实的整改;最后,还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执行起来,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杜绝过度装修等行为,为减少PM2.5作出自己的贡献。
3.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雾霾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耗资20亿英镑,才使泰晤士河焕然一新;美国经过70年的治理,才使南加州地区“重见天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整治雾霾的艰巨性、复杂性,需建立雾霾监控、管理、预防、治理的长效机制,普及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汽车尾气的排放方面,需要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尽快确定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和排入大气的废气最高量,更新机动车排放标准。对于超过标准的车辆坚决禁止投入运行。在居民较密集的区域或者交通量大的枢纽路口,设置废气浓度检测点,一旦发现该点废气浓度超标,可以向交管部门申请采取限制交通等措施以降低空气的污染。
下一篇:统计学论文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