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管理核心论文 > 浅谈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划师职称论文发表

浅谈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划师职称论文发表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6-08

  摘要:本文从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所出现的问题入手,由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并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

  关键词: 城市,生态建设,原则,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原则

  生态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作为一个生态城市理论,它应该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体,是一个提供人与自然生存和发展的有机环境系统,生态城市是为解决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的综合理论。

  (一)城市生态建设的原则

  1、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复合生态原则

  城市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注定科学的城市生态建设必然是复杂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必然是复合生态。这种复合生态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的生态复合,是物质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复合,是城市地区和城市地域的复合。

  2、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层次分明原则

  在城市规划领域,城市生态思想主要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1)在城市区域层次上,生态城市强调对区域、流域甚至是全国系统的影响,考虑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生态系统的极限问题;(2)在城市内部层次上,提出应该按照生态原则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扩大自然生态容量;(3)城市生态建设的最基本实现层次是建立具有长期发展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城市社区。

  3、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人类在地方、全国和全球尺度上所面临的许多主要问题,都有非常明显的地理区位特征。城市生态建设也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乃至区域特征的。由于城市各种客观情况的差异性,不同城市、不同城市区域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途径都是不尽相同的。建立普适性的城市“生态化”空间布局模式和生态结构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的,科学的城市生态方法,应该是基于城市生态系统和地球生命大系统两者内在平衡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途径与手段,具有适时、适地,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

  4、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适度发展原则

  城市生态建设与生态环境是一对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从辩证法角度来看,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1)当城市化水平提高时,既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控制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农业人口分布与密度, 减轻水土流失和现有耕地的压力。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损失。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利用适度,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利用过度,就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发展规律。城市的生态建设要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

  二、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城市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目标特征:

  1、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包括高质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维护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即自然物质到经济物质到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投入多,废弃物质排出少,这就需要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来支撑;

  3、城市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中还原者的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对城市进行运营和维护。

  (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本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在和以后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为城市暂时的繁荣而采用几乎是“掠夺”的方式对待资源,不因为暂时的经济增长而不考虑以后的持续发展,要保证城市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一个真正生态城市的标准,应该看这个城市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换言之,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城市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城市内,人口高度密集,生产力高度发达,汇集着大量的物质和财富,交换着大量的商品和信息,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活动的中心。城市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又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城市从生态学角度而言具有特殊性,它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 —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

  三、建立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与此相伴随,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的地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尖锐,人口剧增,资源缺乏,环境恶化,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

  (一)在城市建设中,个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尚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布局不太合理。在我国,建材行业以传统的水泥、建筑陶瓷业为主,这些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低,却占地多、污染重,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城市广阔的“生态敏感区”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城市规划建设问题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公共绿地严重不足,与国家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在我国个别城市中,城市建设档次较低,设施未完全配套,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城市景观环境不理想等。

  (三)环境治理、城市土地使用方面有较大隐患

  在这里用城市污水举例,城市生活污水没有处理就直接排向自然环境之中,这已经破坏了局部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划后,由于对土地市场运行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及有效控制,土地资源破坏性开发的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周边大量的土地未经规划审批便划拨某些单位或个人,其中绝大多数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并给以后的规划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结束语

  基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所要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规划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城市,就要坚持系统的、长期的和全局的指导思想。并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涉及城市的各个领域,它需要多工种、多部门、多学科的参与协作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蒋达强. 城市生态思维[J].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2):74—75.

  [2]黄建中、赖寿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2(26)7

上一篇:城市照明的光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下一篇:项目管理师中级职称范文浅谈如何优化施工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