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24
摘 要:作者通过对广州、深圳、珠海等一些城市道路空间特征的探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我城市道路空间特征作出一定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实例分析,城市规划,城市道路空间,空间尺度,路面实体元素
我国城市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但在交通方面确一直是一段较慢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人们创造出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道路成为了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个人长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让行人感觉安全舒适,让驾车的人感到畅通无阻,才可以算是最好的城市道路空间。然而,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却忽略了这两个要点,或者其中的某一点。究竟什么样的道路空间最令人满意呢?
一、美好城市道路空间如何定义
纵观我国多个城市道路发展状况,例如深圳的深南大道、珠海的情侣路、广州的中山大道、解放中路、新港东路、鹿景路、中山五路及大学城内部的道路等都体现了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的优越性。举例分析如下:
深圳的深南大道虽然是一条城市对外的快速路,但其同时承担了城市内部功能。道路设慢车道、快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红线宽度达140米,两边绿化带各30米,建筑与道路空间具有较大的绿化缓冲空间,并种植了遮阴性较强的高大乔木,虽然属于城市快速路,但人走在路上同样感觉安全舒适。完成了整个城市道路与路旁建筑的有机结合,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满足效果。
珠海情侣路为城市主干,道路宽50米,双向6车道,情侣路沿海边从南向北,长达18公里,右依高山大厦,左临碧海归帆。道路沿线以滨海、开放公园、大面积绿化缓冲空间、低密度的建筑景观、雕塑、座椅为主。是珠海市的北大门,也是珠海的重要名片,完美的展现了珠海体现的温暖的城市空间效果,给每一位刚进入珠海市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鹿景路为两个车道的城市景观支路,道路宽度为7米,人行道宽约1.5米,沿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犹如进入世外桃园。道路窜接职业学校、高尔夫球场、开放式的鹿湖公园、广州艺术博物馆及低密度居住小区。设有管理、售卖、休憩、停车位等服务设施。虽然道路狭窄,但几乎没有塞车现象,人走在马路上感觉安全舒适,非常适合散步、慢跑。营造的是城市道路与两旁建筑相配和谐的画面,满足了整个城市的韵律感。可是在此唯一不足的是没有自行车道。
二、美好城市道路空间特征
综合了这些美好的城市道路空间案例,可以得出无论是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还是城市支路,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共同空间特征:
2.1.道路空间尺寸与道路功能结合较好
适宜的道路空间尺寸包括了道路宽度要符合道路的交通功能,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物要有合适的宽高比例。如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中的同等级城市道路宽度必然要求比小城市的宽,小城市在发展中也要根据城市定位考虑将来城市发展中增长的交通量,预留足够宽的拓展空间。同时,不同的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后退及建筑高度也有不同的控制要求,基本准则要求道路与建筑的宽高比不小于1:1或者0.8,如果小于这个比例,人走在路上,往往会感到压抑,如果大于这个比例,往往又使人感到空洞与冷清,给让人带来不好的情绪。
深南大道不仅作为深圳市的一条快速交通干道,同时也是深圳市的景观窗口,它由西往东分别串接了科技园、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经过竹子林到中心区、上海宾馆、华强北、地王大厦、东门。深圳几乎所有建筑的、商业的、景观的经典,都在这条城市道路上展现。深南大道长28公里,红线宽度达140米,其中路面净宽80米,两边绿化带各30米,并在路中间预留了16米绿化带,超大的红线宽度尺寸曾引来非议,可作为特区的深圳,车水马龙的交通,超高层、大体量的建筑,如果没有这样宽敞的马路、大气的绿化带,无疑会造成交通阻塞,景观生硬,就没有今天人们所谓“进入深南大道,马路的宽阔与整洁让人不禁心情也敞开了”的说法。
空间界面包括了硬质界面及软质界面,硬质界面多指建筑界面,软质界面多指绿化、河湖水系界面。优美的空间界面主要包括了整齐有序、统一协调的建筑界面、广告界面,成片成组的绿化界面,或建筑融于绿化中的柔性界面。在城市规划上多鼓励道路沿线种植绿化带,淡化城市中的硬质建筑界面。深南大道、情侣路、鹿景路这些道路沿线均多以生态绿带、滨水空间、城市公园、及低密度建筑为主,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斑块较强,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反之,城市道路单纯的硬质界面不宜过长,否则,道路沿线会显得过于生硬、呆板。如广州的广园中路、南州路等。
2.3.设置人性化、个性化、艺术化的路面实体元素
路面实体元素设置包括①具有实用性的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②具有审美性的艺术铺装、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③具有视觉传达性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④具有传达愉悦心情的涂色建筑。如橘色的围墙,绿色的垃圾箱,褐色的树桩等。
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或整合中,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合理科学的设置人行道、公交车站、治安岗亭、书报亭、洗手间、坐椅、停车位、果皮箱、自行车架等道路元素;合理设置立体式过街人行设施,构建安全、舒适、便捷的行人过街系统,为市民出行安全添保障;鼓励建设港湾式公交站,建设平交路口行人安全岛,创造更好的行人交通环境;根据道路的不同定位、不同宽度,因地制宜地增建绿化设施和品种,降噪防尘,并进一步提升道路的景观效果;因地制宜,增设自行车道。
三、城市道路空间规划控制思考
美好的城市道路空间,离不开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控制管理,离不开安全有效的建设实施。目前,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上,基本已能做到先规划,后建设,这也大大保证了城市道路空间尺寸、空间界面在宏观层面上得到有力控制。可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旧城改造中,为使经济利益达到平衡,逐渐出现了规划管理者又妥协于开发商,采用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建设模式,一座座高楼大夏拔地而起,使一些原本狭窄的城市街道更加显得狭窄与压抑。而在城市新区的建设中,又过分单纯地追求城市建设速度,在满足基本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忽视了原有的地域自然景观要素、地域文化要素,从而造成道路景观千篇一律,缺乏内涵。对于这些问题,规划工作者要引起重视,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手段,做到正确引导,严格控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增,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许多道路的建设总是不尽人意,发展中的城市多数要么只追求有路可行,要么单纯地追求雄伟壮观的绿化形式,然而却忽略了人的基本需求。作者分别从城市道路功能、空间尺寸、界面控制、道路内实体元素的整理、剖析等方面作出了研究,总结出如何构建美好的城市道路空间结构。意在引起规划建设工作者对道路规划建设的重视,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同时追求道路的生态化、个性化、人性化及艺术化。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奚江琳,钱七虎;中国大都市地下空间后发优势的探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3]韦治新;;浅谈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4]彭芳乐,孙德新,袁大军,廖少明,朱合华;城市道路地下空间与共同沟[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5]李晓红,王宏图,杨春和,贾剑青,胡国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