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 >理工核心论文 >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职称论文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

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13-07-24

  摘要: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强质量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防患于未燃、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金浪费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然后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

  1、模板控制在处理好的基层或做好的调平层上,清扫杂物及浮土,然后才能立模板。立好的模板要与基层紧贴,并且牢固,经得起振动而不走样,如果模板底部与基层间有空隙,应把模板垫衬起,把间隙堵塞,以免振捣混凝土时漏浆。立好模板后,应再检查一次模板高度和板间宽度是否正确。为便于拆模,立好的模板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其内侧涂隔离剂或铺上一层塑料薄膜,铺薄膜可防止漏水、漏浆,使混凝土板侧更加平整美观,无蜂窝,保证了水泥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强度、密实度。

  2、拌制控制在入场前应检查各种入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入场。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混凝土,减水剂必须称量后装塑料袋。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以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以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混凝土施工配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施工配料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称量不准;二是未按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这样必然会改变原理论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石比及浆骨比。这些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动性、密实性以及强度等级。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当无外加剂和混合料,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混凝土拌制不小于规定的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材料用量,必须按规定的坍落度拌制混凝土,对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浇筑。拌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拌和深度,重点检查拌和底部是否有“素土”夹层。混凝土符合要求时,拌合物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并要求有专人负责拣除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密实,不得有漏振和过振,特别是内模有漏振现象和模板跑浆。振动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浇筑完后及时覆盖,防止水份蒸发。待混凝土强度足够,及时人工凿毛,要求去皮露骨。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是水泥掺合料允许偏差±2%,粗细骨料允许偏差±3%,水外加剂允许偏差±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1次。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运输要求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漏浆、不失水、不分层、不离析。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混凝土摊铺运至浇筑现场的混合料,一般直接倒向安装好模板的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有明显离析时应重新拌匀。摊铺时应用大铁钯子把混合料钯散,然后用铲子、刮子把料钯散、铺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用扣铲法撒铺混合料并插入捣几次,使砂浆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摊铺时的松散混凝土应略高过模板顶面设计高度的10%左右。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因故停工在1小时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盖,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工1小时以上时,应作施工缝处理,如在中途遇雨时,一面停止铺筑,设置施工缝,一面操作人员可继续在棚下进行抹面等工作。

  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目标,弄清发展思路

  按照系统的能力要求,分解确定相应的:成本目标、流通量目标、时间目标、其他多个目标。再次对系统网络结构组成进行明确:节点(功能、数量、分部)连线(数量、长度、速度)。同时抓好以此为基本指导方针的软力量建设。所谓软力量的建设就是要注意做每件事都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使其符合相应得政策法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网络的便捷畅通。确保价值链管理竞争优势的核心,充分发挥协调效应和协同效应。

  突破瓶颈低效的管理,促进我国水电建设企业需要更大的努力,必须集中管理规范。价值链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价值链管理的意义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操作成本、商业组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管理业务的数字模型很长时间才打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以减少整个组织成本,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行效率,实现价值的增长。

  2、做好精确预算,开源节流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改善网络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时空管理控制的客观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内部审计、评估和动力都组成、运营管理控制系统。外部环境:今天大多数的水电建设企业进行简短的、扁平的、快速发展模式,简单地注意建设速度快、低成本、早期的输出,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相应的输入大的建筑公司,导致在一个资金短缺,导致收益低、运行困难。内部环境:机械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员工工资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作为经理意识薄弱,导致自我管理和控制,心智成本上升索引。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战略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在细分市场上精确制导,取得绝对优势。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争创节约型机关:“四个一”,即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钟:节约型项目部:杜绝在物资采购、工程结算、设备材料使用管理混乱;各种非生产性经费开支,如电话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费。在资金运作方面:健全完善承包机制,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盘活闲置、沉淀资金,加大财务控制力度,资金管理应遵循“以收限支,以支促收,先收后支,合理有效”的原则。在物流方面:对于客观物流成本得管理控制,狠抓实物流通费用、信息流通费用、物流管理费用的管理控制。在施工生产上:大力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生产消耗,增加利润含量。

  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要求佳绩

  由于水电施工企业项目部分散。流动性强,缺乏刚性、量化的生产规划指标,生产责任的考核操作性较差,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标准比较模糊,事故隐患本身的隐蔽性和预测的困难,致使日常管理发生混乱,最终导致各种生产事故的发生。

  制度建设是基础的,文化是补充。商业上的成功,人才是关键。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环境是实现大水利施工人才的保证,是充分利用的基本条件。企业文化是长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党派学习过程,具有特色的企业的经营理念、意识形态、伦理、精神和企业形象的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习惯和行为。优秀的文化意识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水电施工企业管理控制的根本保证。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是适应新形势的必要条件。标准化工作符合了这一时代潮流。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施工管理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以广大党员干部骨干为支撑,不断提升自身与集体的能力(“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使一个企业实现出色的绩效并且保持在竞争者中具有的竞争优势的品质、本领、组织方法、知识和技能)。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状控制网络,纲举目张,绩效考核。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面控制、全过程控制。

  三、结束语

  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现场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上一篇:建筑设计职称论文发表浅析建筑的地域性

下一篇:土木工程论文范文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