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核心期刊目录查询发布时间:2020-04-01
如皋市以地方特色品种黑塌菜为突破口,依托现有品牌优势、产业基础和农业资源,依托技术支撑,制定产业化标准;强化政策引导,锻造产业化链条;坚持挖掘延伸,扩充产业化内涵,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市场化运作,逐步把如皋黑塌菜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蔬菜;产业化;乡村振兴
如皋市立足地方特色,打造长寿品牌,着力推进以黑塌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通过提纯复壮品种、加快基地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制定实施全程标准等工作,保护、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品种,推动黑塌菜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1以技术为支撑,制定完善产业化标准
农业技术人员会同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相关专家,提纯复壮种质资源,确认扩繁用原种和推广用种,并先后制订了黑塌菜生产、加工、烹饪等标准体系。依据DB32/T2810-2015江苏省地方标准:黑塌菜栽培技术规程、GB16715.2瓜菜作物种子第2部分:白菜类、GB/T1.1-2009、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九)等标准,制定了种植业协会团体标准、生产基地建设规范、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落实了绿色生产配套技术。针对过去农户播栽期不科学、不注重培肥改良土壤、灌排设施跟不上、移栽密度不合理等实际问题,在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培训辅导技术,发放技术资料,到田间实地示范指导,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强化检查督查,实行考核奖惩。
1.1完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产地环境符合GB/RI118407.1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包括苗床准备、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如皋黑塌菜的繁种、栽培和采收技术得以确定。
1.2确定生产技术规程
采用制种基地生产的如皋黑塌菜种子,符合DB32/T2810-2015的规定,具备该品种的典型性状特征。明确了种源保障、适期播栽、沟系配套、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大田管理、采收包装等相关要求。
1.3制定生产基地建设规范
对生产基地建设的选址与规划、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等提出要求;对整体规划、产地环境、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长期培肥、配套条件、基地规模、茬口配置、沟系配套、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生产过程可视化、生产标准化、包装规范、销售品牌化等作出说明。
1.4明确商品加工收购要求
推行如皋市种植业协会团体标准,规定了收购加工原料来源、采收期、采收标准。依据如皋黑塌菜生产基地建设规范,指明始收期须满足的条件、终收期节点、植株大小、外观质量、安全指标等具体指标。
1.5实施绿色生产配套技术
规定了田间条件选择、有机肥料施用、苗床准备、适期播种、苗期管理、大田准备、定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整理等内容。
2以政策作导向,构建打造产业化链条
在黑塌菜获得地方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基础上,放大如皋长寿品牌和独特口碑优势,加快黑塌菜产业化发展步伐。近年来,如皋市对黑塌菜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奖补种子扩繁、规模园区,实现了茬口模式多样化、种植方式机械化、组织模式多元化态势。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如皋黑塌菜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成立了推进黑塌菜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引导。
2.1编制规划计划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如皋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推广香堂芋-黑塌菜、毛豆青(青玉米)-黑塌菜、桑园(林田、果树)夹种黑塌菜等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机制,示范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鼓励依标生产;加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培育,提高黑塌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占比;加紧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三年行动计划”与江苏省《关于印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相衔接,为黑塌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2.2采取激励措施
年初出台了《2019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激励办法》,黑塌菜产业共安排奖补资金1500万元。包括原种繁育基地建设80万元,用于分区隔离繁种、脱毒苗扩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450万元,符合要求、连片种植13.33hm2、20hm2、33.33hm2以上的规模基地分别每亩奖励200、300、400元;给予购买黑塌菜播种、移栽以及收获专用机械总额的50%奖补;新增投入达标,且与农业信息指挥平台对接的可视化、可追溯体系,给予投入总额80%的奖补;新增黑塌菜冷库、加工生产线,年加工1000t以上,奖补新增投入量投资总额的30%,加工仓储技术运用共500万元;安排不少于20万元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用于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瞄准高端市场批量销售、线上销售、品牌推广和市场销售黑塌菜共奖补470万元。
2.3严把验收关口
联合下发了《2019年如皋市农业奖补项目建设标准及验收办法》,把黑塌菜作为特色主导产业,对照标准,严把关口,建前申报,建成验收。执行分级验收管理模式,镇级初验,市相关部门复验、审核,集体会商决定。繁种基地建设由市农科所组织实施,预算方案报批,按实际发生量经审计后拨付项目资金;连片面积达标,生产过程执行技术规范,布局合理、设施良好、可视化和追溯体系健全、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提供相关材料,组织验收;加工仓储技术运用、品牌推广市场销售的验收,需提供完整的材料,组织现场验收。
3以特色求突破,扩充丰富产业化内涵
如皋作为世界长寿之乡,其地方特色农产品由于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本省及外地市民的青睐,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中注重发展地方特色蔬菜品种。黑塌菜已不仅仅是一类蔬菜,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化、一项事业、一块瑰宝。
3.1传承文化底蕴,接力现代农业
黑塌菜种植历史悠久,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就有记载。黑塌菜生于寒冬,苍绿不改,风雪越大,生命力越强。2013年,如皋黑塌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培方式形成了其特有的品质,如皋黑塌菜mg/100g含维生素C75.8、α-维生素E0.281、β-胡萝卜素、钙129、铁1.79、镁32.01、锌5.4、钠15.57、游离氨基酸总量1.497%、粗纤维2.2%,被称为“维他命”菜,为青菜中的珍品。
3.2全程机械作业,提升效率水平
规模种植基地在已实行穴盘育苗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机械,实现了播种、移栽、收获自动化;净菜加工采用滚筒机去杂、毛刷机清洗、多功能机切菜、高温杀青、预冷降温、包装、冷藏保鲜全程机械操作;因黑塌菜仅在冬季种植收获,原本仅限于冬令食用,相关龙头企业成功研制出速冻技术,保存期可长达24个月,解决了过去春、夏、秋三季无黑塌菜的问题。
3.3拓展市场渠道,实现产销两旺
先后赴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举办推介活动,并连续多年开展“如皋长寿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成立了如皋市农产品沪皋流通销售商会和如皋市蔬菜生产协会,具体负责市场开拓、需求信息收集、货源组织生产。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构建“长寿养生食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农产品种植、加工、配送、商贸等企业联合、联盟发展。目前,黑塌菜产品已在国内外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提升。
3.4依托现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如皋黑塌菜种植面积已达1333.33hm2,建成20至30个13.33hm2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量可达两万t。依托现有资源、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重点培育一个黑塌菜原种繁育基地、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个黑塌菜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推介”,推进黑塌菜种植规模化、生产可视化、质量追溯现代化,强化检测体系、标准体系、品牌体系、仓储物流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构筑“种养-加工-流通-品牌-仓储-营销-终端”的产业链服务平台,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张俊.侯喜林.黄春燕.刘云梅世界长寿之乡如皋黑塌菜提纯复壮与产业化开发[J].长江蔬菜,2019.14:21,22,23.
[2]张伶.朱晶华.黄冬梅如皋黑塌菜冬春季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128.
作者:张伶 单位: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一篇: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
下一篇: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